薏苡仁種植技術

  薏苡仁,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薏苡仁怎麼種植呢?小編分享了,一起來看看吧。

  薏苡仁怎麼種植

  【概述】

  薏苡仁別名:薏苡、苡米、六穀子、藥玉米、米仁、革珠兒、菩提子、川穀、米珠子、野珠珠等。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供藥用。有健脾滲溼、除痺止瀉、清熱排膿等功效。主治脾虛洩瀉、水腫腳氣、白帶、溼痺、關節疼痛、腸癰、肺膿瘍等症。現在尚用於防治胃癌,子宮頸癌等癌症。薏苡仁亦是傳統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久服可促使面板潤滑光澤,防治面板乾燥和魚鱗狀皮膚髮生。

  薏苡仁主要生長栽培區域:主產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福建等省。薏苡在我國已有千年栽培歷史。因為需要量增多,故現在全國多數省份有栽培。

  【植物形態】

  薏苡仁是多年生草本。栽培為一年生,株高1~2m。莖直立,粗壯,上部多分枝。具有明顯的節,節間中空。葉互生,二縱列排列;葉鞘與葉片之間具有白色薄膜狀的葉舌;葉片長而寬,廣披針形或線形,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平行脈多數。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序著生於雌花苞鞘之上,亦有純為雄花序。

  雄花序有數小穗組成,通常有2~3朵雄花。雌小穗由3雌花組成,其中一花能育,二花不發育而退化,通常僅有一枚雌花;雌小穗外包1枚由葉鞘變形的總苞,總苞革質,灰白色,有光澤。穎果卵圓形,先端短尖而有孔,側面有一條縱溝,外面有革質的宿存總苞,黃白色或淺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圖45***。

  【生物學特性】

  薏苡仁原為沼澤植物,具有溼生習性,喜溫暖潮溼,不耐乾旱。近年來研究發現薏苡根、莖、葉部的通氣組織發達,具明顯溼生植物特徵。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塊種植為好。植株的生長髮育分為苗期***約40天左右***、拔節期***15~20天***、孕穗抽穗期***40天左右***、灌漿成熟期***約30天左右***。

  氣溫在15℃以上開始出苗,氣溫上升到25℃以上,相對溼度在80%~90%以上,幼苗生長迅速,保持土壤充分溼潤,促使早分櫱,分櫱整齊。拔節期之前和拔節初期,分櫱拔節期嚴格控制水源,使土地稍幹為好,防止無效分櫱過多,莖葉徒長,注意做到適時排水乾田。拔節後期應逐步增加土壤溼度。孕穗抽穗期和灌漿成熟期勤澆水,要充分保持充分水分。按生長四個期管理,產量會大增。

  

  1.選地整地

  湖畔、河道和灌渠兩側的零星地塊或水稻地均可種植,但以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條件良好的黏壤土地塊種植產量高。沒有灌水條件的山間坡地和砂丘不宜種植。畝施圈肥或土雜肥約5000kg,深耕20~25cm,耙細整平,做1m寬平畦。

  2.薏苡仁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選擇黑色、有光澤、飽滿的種子。

  ***1***種子處理:

  為預防或減少黑穗病的發生,種前必須選以下幾種方法中的一種進行種子消毒。

  1***石灰水浸種:將種子浸泡於5%的石灰水或現配1:1:100的波爾多液中24~48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洗淨。

  2***溫水浸種:用60℃的溫水浸30分鐘。

  3***開水浸種:先將種子放冷水中開水浸種,將浮在水面上的秕粒等剔除,以沉在水下的籽粒當種子。播種前先用清水在室溫中將種子浸泡一晝夜,約12小時,再燒一鍋開水倒入缸內,立即將浸透的種子從涼水中撈出來倒人大缸中迅速攪拌,燙5~8秒鐘,迅速撈出,倒在席或箔上,攤開晾乾,即可下種。燙種時間不可過久,否則燙死胚芽,不出苗。

  4***藥物浸種:用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4小時。

  ***2***薏苡仁播種期與方法:

  薏苡分春播與夏播。北方春播在“清明”前後,長江流域多在“穀雨”播種。夏播一般於“芒種”前後,宜早不宜晚。為了增加夏薏苡的生育期,現多采用麥田套種的方法,於“小滿”前後,在麥壠間按行株距40cmX20cm開穴點播,每穴放3~5粒種子,土壤溼潤很快出苗。如果在小麥或油菜收穫後再播種,應搶時間收割,儘早播種。因夏播生育期較短,植株較小,應增加密度,一般以行株距30cm×20cm點播。

  ***3***溼生栽培法:較適宜於夏播。

  1***育苗:採用類似水稻旱育秧或溼潤育秧方法制作苗床,春季將處理好的種子撒播於苗床內,細土覆蓋2~3cm,保持苗床溼潤。出苗後,加強水肥管理,促其生長,以待移栽。每畝用種30~35kg,育苗1畝可移栽15畝左右。

  2***移栽:選好地塊,施肥整地,以備移栽。在幼苗長至3~5片葉子時即可出圃,用帶土移栽法定植,並立即灌水,7~10天即成活返青。

  3***水分管理:按溼、幹、水、溼、幹相間管理的原則進行管理。苗期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才能使其早發快長,分櫱多。苗期分櫱後到拔節初期,不能常澆水,以偏乾旱為好,利於防止無效分櫱過多,莖葉徒長,控制植株過旺的生長並促使基部節間粗壯、根系發達。拔節後期應逐步增加土壤溼度,需勤澆水。孕穗抽穗期和灌漿成熟期應十分注意勤灌水,保持土壤溼潤條件,特別是抽穗揚花期需水量最大,應供足水分促使抽穗。薏苡是溼生性作物,在管理上應以溼為主,掌握其溼生習性,生長期中做到:前期、後期要溼,中期要幹。分櫱拔節期嚴格控制水源,使土地稍乾燥是增產關鍵。其他栽培技術均同旱地栽培法。

  3.薏苡仁田間種植管理

  ***1***套種麥收後的管理:麥收後,如地幹,應立即澆透水,適時進行深鋤或淺掘,將老麥墩鋤掉或翻入土中,注意不要鬆動幼苗。待幼苗返青生長旺盛時,進行間苗、培土、促根系生長。

  ***2***施肥:麥田套種,在麥收割後,畝施圈肥3000~4000kg,腐熟餅肥1O0kg或複合肥50kg,有條件的再加施磷肥15~20kg,撒施於行間,立即澆水。以後的管理同春播薏苡:間苗後施速效氮肥以提苗。孕穗前施穗肥,每畝施磷、鉀肥各10kg;促使多結籽,使之飽滿。

  ***3***澆水:整個生長期需充足的水分,特別是拔節後應經常澆水,使土壤保持溼潤;孕穗抽穗和揚花灌漿期要求充足的水分,嚴防乾旱。

  ***4***人工輔助授粉:薏苡為單性花,雌雄同株異穗,同一花序中雄小花先成熟,雌小花後熟,不能同步,往往需要異株花粉授精,一般是靠風力傳粉。但花期無風或風很小,應人工振搖莖稈,使花粉飛揚,達到傳粉的目的。

  ***5***防治薏苡仁病蟲害

  1***黑穗病:病原是真菌中的擔子菌亞門的黑粉菌。危害花穗。此病發病率高,傳播迅速,危害嚴重。穗部被害後腫大成球形或扁球形的褐色,內部充滿黑褐色粉末。此病以孢子附著種子表面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侵入幼苗,隨著植株生長而達到穗部,破壞組織,變成黑穗。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嚴格進行種子消毒,先用60℃的溫水浸種,再用布袋包好置於5%的生石灰水中或1:1:100波爾多液浸泡24~48小時;生長期經常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燬。

  2***玉米螟:又名“鑽心蟲”。一二齡幼蟲鑽入幼苗心葉中咬食葉肉;三齡幼蟲鑽人莖內危害,被蛀成空心易被風颳斷,不斷者形成白穗;老熟幼蟲在稈內越冬。防治方法:5~8月成蟲期用黑光燈誘殺;經常檢查,心葉期發現蟲害用50%的西維因粉0.5kg,加細土15kg,配成毒土。江蘇省崑山縣在防治螟蟲中摸索出:玉米螟一年發生四代,5月底出現第一代大螟幼蟲,7月下旬出現第二代,8月下旬出現第三代,9月下旬出現第四代,以第二、第三代危害最嚴重。

  具體防治方法:以晶體敵百蟲509化水50kg噴灑薏苡根部;或以治螟靈259加晶體敵百蟲1OOg化水750kg噴灑。

  3***葉枯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為害葉部,產生淡黃色小斑,導致葉部枯死,雨季特別嚴重。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65%可溼性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4***地老虎:屬鱗翅目夜蛾科。地老虎對旱播薏苡危害比較嚴重,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主要危害期,常咬食幼苗的根和莖基部,使薏苡生長不良或造成嚴重缺苗。可用毒餌誘殺,或在4月中旬用90%敵百蟲原藥1000~1500倍液噴灑。

  5、黏蟲:其幼蟲在生長期或穗期為害葉片和嫩莖穗,發生時用800倍液敵敵畏噴殺,或在早晨人工捕捉。

  6***粉蟲:又名夜盜蟲。幼蟲危害葉片,葉片受害後呈不規則缺刻,也危害嫩莖及嫩穗。大量發生時能把葉片吃光,造成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幼蟲階段,50%敵敵畏800倍液噴霧,或用糖醋毒液***糖3份,醋4分、白酒1分、水2分拌勻***誘集捕殺成蟲。

  4.選育良種收穫之前要選擇杆短而壯、分櫱強、地上部分分枝多、結籽密而穗頭大,果殼顏色顯黑褐色、無病害者的植株單獨摘取作為留種。

  【薏苡仁收穫加工】

  10月上旬,當植株下部及上部葉呈淺綠色尖變黃、種粒變黑色時即可收割,過晚籽粒易脫落。全株割下後晒幾天,脫下其果實,再晒至全乾,幹後除去果殼和種皮,篩淨即可供藥用。

  2.5kg鮮貨能幹1kg成品薏苡仁。

  帶殼薏苡仁以飽滿,無砂土、雜質,不黴者為佳。

  薏苡仁以白色,無硬殼、雜質、蟲蛀,不黴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