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是什麼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嗎?在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是哪一條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全球最長跨海大橋的小知識,歡迎參閱。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跨海大橋

  在廣東珠海毗鄰港澳區域,有一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建成了,它使中國再次驚豔了世界。港珠澳跨海大橋總長55公里,創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記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它還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的基本介紹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跨海大橋,連線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75公里,橋樑長約29公里。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開工建設;2013年7月30日,首節180米管節海底安裝;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橋E11沉管安裝成功;2015年9月6日,港珠澳大橋的全部墩臺均告完工;。2016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非通航孔橋箱梁吊裝全部完成,通航孔橋大節段鋼箱梁吊裝預計於8月底完成,港珠澳大橋橋樑將全面合龍;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全線貫通;2016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貫通。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的專案背景

  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的運輸通道、特別是香港與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東岸地區的陸路運輸通道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有力地保障和推進了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互動發展,但是香港與珠江西岸的交通聯絡卻一直比較薄弱。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特區政府為振興香港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認為有必要儘快建設連線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跨海陸路通道,以充分發揮香港、澳門的優勢,並於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橋的建議。

  2003年7月,內地與香港有關方面共同委託研究機構完成了《香港與珠江西岸交通聯絡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修建港珠澳大橋連通三地具有重大的政治及經濟意義,需要儘早安排建設。

  2003年8月,國務院批准開展了港珠澳大橋專案前期工作,並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區政府作為召集人,粵港澳三方組成的“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全面啟動港珠澳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

  港珠澳大橋為進一步加快港珠澳大橋專案前期工作,200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負責專案前期工作中重大問題的協調。

  六年多來,在中央的高度關注和支援下,以及“專責小組”和“前期工作協調小組”的推動下,粵港澳三地協作配合,確定了大橋兩端的登陸點、跨珠江的主要線位和技術方案、口岸設立模式和大橋融資方案等重大問題,保障了專案前期工作的順利開展。

  全球最長跨海大橋重要意義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會形成連線珠江東西兩岸新的公路運輸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依託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珠江三角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珠江兩岸發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於東岸,與香港交通聯絡不便是影響珠江西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與香港之間的陸路需繞行虎門大橋,水路交通受天氣影響較大且執行時間較長,現有交通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珠江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的需要。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國際經濟、金融、商業、貿易和航運中心,對周邊地區既發揮重要的輻射和聚集作用,同時又依託周邊地區的豐富資源。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珠江東岸地區經濟聯絡日趨緊密,香港經濟保持持續繁榮,珠江東岸地區率先建立起開放型經濟體系,成為中國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澳門以旅遊和金融保險為支柱產業,澳門和香港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分工和社會格局,使得兩地的經濟社會聯絡十分緊密。儘快構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強香港及珠江東岸地區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發展潛力,便捷港澳及珠江兩岸之間的交通聯絡,已成為三地共同的願望。

  綜上,為完善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路,密切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絡,改善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地區的持續繁榮和穩定,促進珠江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港珠澳大橋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