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潼關戰役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期間,潼關始終處於戰爭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九三八年三月七日***農曆二月初六***下午四點半,風雪交加,日軍侵佔山西永濟洽河,在風陵渡趙安村炮轟潼關。潼關縣城***今港口鎮***煙火瀰漫、血肉橫飛,萬座民宅被日寇的炮彈夷為廢墟,城中百姓從水關城門逃到城外蘇家村至南劉村,聚集地形成了兩條難民溝。失去父母的兒女悲聲痛哭,死了兒女的父母咬牙切齒,在侵略者飛機炮彈的呼嘯中,在親人模糊的血肉中,人們擦乾眼淚,生產自救、參軍支前。軍民團結萬眾一心,依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潼關擺下了打擊日寇侵略者的大戰場。

 

  軍民齊抗日

 

  三月七日晚,潼關城內十室九空,警局巡官錢渭城帶領數十士兵誓與潼關共存亡。十時,國民革命軍46軍軍長樊松浦命28師趕赴潼關,立即構築河防工事,佈置河防兵力,一面固守黃河,一面維持治安。

 

  為了保衛家鄉,保衛大西北,潼關人民踴躍支援河防部隊搶修河防工事——城裡人把自家的樓板卸下來,農民則把古廟的檁條、柱子、圓木拆下來,連夜送到黃河岸邊。他們協助部隊挖戰壕、修掩體、抬傷員、運送彈藥,餓了啃口冷饃,渴了喝口黃河水。不幾日,沿河埝每三十米一個***工事和地堡群構成的工事修築完畢。該河防接待過盟軍的馬歇爾元帥和魏德邁。

 

  宣傳抗日 後方支前

 

  潼關城東街紅場上寫著大紅標語“寧做沙場鬼,不當亡國奴”。西安抗敵後援會的救亡宣傳工作者,以及延安和八路軍辦事處派來的抗日救亡宣傳者紛紛來到潼關,宣傳抗日救亡圖存,教唱抗日歌曲《游擊隊》《保衛黃河》《義勇軍進行曲》《大刀挺進曲》等,鼓舞軍民抗日士氣,號召民眾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各地學生也來到潼關,大演街頭劇、教唱抗日戰歌,一時間,軍民振奮,抗日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潼關縣政府設立潼關國民抗日兵團***設副團長一人,團副一人***,負責徵召壯丁、新兵培訓,以及維護社會治安、抗日宣傳教育等工作,下轄自衛分隊、常備分隊、後備中隊及各鄉鎮隊。抗日的地方武裝有保安隊、社會軍事訓練總隊和任務聯隊***下設特務連、工事連、擔架隊、救護隊等分隊***,後來又成立了河防大隊***隊長李西圓***,配合部隊組織游擊隊夜間渡河,以襲擊日寇。誓死保衛黃河的潼關軍民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敵機偷襲;敵船也被軍民打得在黃河裡轉圈圈,最終葬身河底。

 

  保衛交通

 

  日軍見渡河不成,只能調整戰略,他們日夜不停地炮擊潼關橋及火車站,目的是封鎖中原和大西北的運輸線。從中原過來的淪陷區同胞、難民要乘“闖關車”***當時潼關軍民給衝破日軍炮火封鎖的火車起了個名字叫闖關車***西奔。由於闖關車常被敵炮擊中,火車被迫中斷,火車司機便總結研究敵炮的規律,與敵人鬥智——東來的火車有意遠遠地先鳴笛放汽、轟隆長鳴,敵人以為火車過來了,便打炮過來,而火車呢,則等炮聲過後迅速闖過潼關。為了使火車順利闖過潼關,聰明的鐵路工人和抗日民眾還在火車站北邊築起一道高四米、寬兩米的城牆,以擋住敵人的視線,掩護行車安全。當時有位叫張勝義的老人編了順口溜形容闖關車:“小日本真可惡,大炮紮在風陵渡,大炮打得震天響,火車照樣東來和西往,不管炮彈打多少,闖關車照樣夜夜闖;炮彈打了千萬千,火車跑得沒耽擱……”

 

  八年抗戰,潼關軍民利用關隘河險眾志成城,在潼關與日軍隔河對峙七年之久。打退了敵人無數次進攻,擊沉敵船無數,死傷日軍更是不計其數。而日軍向潼關發炮一萬七千六百餘發,這是潼關老人馬萬勝用“聽到炮聲則向碗裡扔白豆”所記下的數字,死傷群眾萬餘人,財產損失約17億元。黃河見證了日本侵略者侵華的暴行,也謳歌了我潼關軍民抗日的英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