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出茅廬的成語故事

  初出茅廬意思是初次出來做事,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那麼你們知道它是出自什麼樣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初出茅廬的成語故事,希望幫助到你。

  初出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

  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

  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

  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

  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半夜雞叫

  成語半夜雞叫指突發不祥事件或不好的事件。源自《史記·孟嘗君列傳》週末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史秦,即將被捕時逃亡,夜半至函谷關。按規定,晨雞報曉則開關。便命隨從中善於口技者學雞叫,果然順利出關。

  在萬惡的舊社會裡,地主階級壓迫農民的累累罪惡,和農民起來反抗的英勇鬥爭,真是說不盡,寫不完。《半夜雞叫》只是其中一段小故事。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裡學雞叫,然後把剛剛入睡的長工們喊起來下地幹活。日子一長,長工們對雞叫得這樣早產生了懷疑。小長工小寶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裡,他獨自躲在大車後邊觀察院內動靜,不一會兒,只見周扒皮悄悄來到雞窩跟前,伸長脖子學雞叫,隨後又用棍子捅雞窩,直到公雞都叫了起來,他才離開。

  小寶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了長工們,大家非常氣憤,都到地裡睡覺去了。天亮後,周扒皮到地裡一看,長工們都在睡覺,他舉起棍子又罵又打。長工們不甘心受壓迫,他們想了個對付周扒皮的辦法:當天夜裡,正當周扒皮在雞窩跟前學雞叫的時候,躲在暗處的小寶喊了聲:“捉賊!”早已準備好的長工們紛紛跑來,對著周扒皮一陣亂打。地主婆聞聲趕來,說明被打的是老東家,大家這才住手,並故意表現出驚訝的樣子。地主婆無可奈何地扶著狼狽不堪的周扒皮回到屋裡去,長工們見狀都高興得笑起來。

  拔山舉鼎

  項羽,名籍,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