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列車簡介

  自然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它把自然界劃分為不同的研究領域或層次,分門別類地研究各個領域或層次的物質的形態、結構、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形成各科的系統知識,以此構成整個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

  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以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構成其理論體系。自然科學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具有客觀真理性;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但不同於文學、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意識形式。它所反映的是關於自然界的物質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客觀真理,具有超民族性、超階級性和歷史繼承性;在階級社會中,由誰來研究、掌握、運用自然科學,往往帶上階級的烙印。自然科學不是社會上層建築,而是生產力,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通過教育和技術發明等途徑可轉入生產力的三個要素,併入生產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力;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自然科學的因素在生產力中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第一生產力”;自然科學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導致社會革命,成為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人類的科學活動源於生產實踐,自然科學的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生產,同時受著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自然科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制約。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利用磁極間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簡單地說,排斥力使列車懸起來、吸引力讓列車開動。

  列車上裝有電磁體,鐵路底部則安裝著線圈。通電後,地面線圈產生的磁場極性與列車上的電磁體極性總保持相同,兩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車懸浮起來鐵軌兩側也裝有線圈,交流電使線圈變為電磁體。它與列車上的電磁體相互作用,使列車前進。列車頭的電磁體***N極***被軌道上靠前一點的電磁體***S極***所吸引,同時被軌道上稍後一點的電磁體***N極***所排斥———一“推”一“拉”.

  磁懸浮列車執行時與軌道保持一定的間隙***一般為1—10釐米***,因此無摩擦、執行安全、平穩舒適、無噪聲,可以實現全自動化執行。

  磁懸浮列車車輛使用壽命可達35年,而普通輪軌列車只有20至25年。磁懸浮列車的路軌壽命是80年,普通路軌為60年。

  它能快到什麼程度?

  磁懸浮列車啟動後39秒即達到最大速度,目前的最高時速是552公里。據德國科學家預測,到2014年,磁懸浮列車採用新技術後,時速將達1000公里。而一般輪軌列車的最高時速為300公里。上海現已建成的磁懸浮列車線,據說最高時速為500公里。

  會有電磁輻射和嘈聲汙染嗎?

  磁懸浮列車採用電力驅動,無任何有害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