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耶拿戰役即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指揮的法軍與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戰的著名戰役。該戰役表現了拿破崙傑出的軍事才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耶拿戰役背景

  在歐洲軍事史上,耶拿戰役又被稱為“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是發生在十九世紀初,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的一場大規模軍事較量。據說,耶拿戰役背景為1806年初,奧俄聯軍在奧斯特里茨戰役戰敗之後,歐洲大陸的戰略格局出現鉅變的特殊時期。

  當時,法國軍力快速崛起,成為雄霸歐洲的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因而歐洲各國對此都有反法跡象,一時間,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上處於眾矢之的的位置。

  雖然,表面上歐洲各國暫時相安無事,可實際上卻是暗潮洶湧。在反法聯盟中,英俄兩國對法國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在普魯士的態度暫不明朗的情況下,拿破崙打算運用外交斡旋的辦法先穩住他,於是,拿破崙向普魯士國王賄以當時的英國領地漢諾威,才確保普魯士暫時不參與到反法陣營中。

  然而割讓漢諾威,在拿破崙而言,不過是權宜之計,不久之後,在與倫敦的輝格黨政府談判時,拿破崙又出爾反爾,將漢諾威歸還給英國。深感受到愚弄的普魯士人一氣之下徹底倒向了反法陣營,並醞釀著對法國實行軍事報復,這便是發生耶拿戰役的背景。

  不過,也有史料表明,“漢諾威事件”,雖然是拿破崙的外交失策,然而也是俄國的老牌盟友普魯士對法開戰的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即這件事實則起到的是一個導火索的作用,真正的耶拿戰役背景,恐怕要追溯到十八世紀,法國軍力崛起之初,那時,傲慢的法國人已流露出稱霸歐洲的野心,而使得鄰國有所警惕了。

  耶拿戰役時間

  法國曆史上著名的耶拿戰役,是指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指揮的法軍與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戰的經典戰役。耶拿戰役以法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此一戰,也充分展現了十九世紀初法軍強悍的作戰能力與拿破崙卓越的軍事才華。

  有關耶拿戰役時間,歐洲歷史上普遍記述為1806年深秋,也有相關史料記載為1806年冬季。這場戰役交戰雙方為法軍與普魯士軍隊,兩邊的戰役時間記載各有出入,然而就歐洲軍事史料研究得知,耶拿戰役時間,大致為1806年年底,當是正確無誤。

  據說耶拿戰役的爆發,拿破崙的一次外交失策。

  1806年初,歐洲大陸的政治格局出現很大變化,尤其是奧斯特里茨戰役結束後,表面上歐洲各國暫時歸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由於法國的日漸強大,歐洲多國皆有聯合反法趨勢。

  此時的拿破崙急於使普魯士保持中立,遂將英國領地漢諾威割讓給普魯士。然而不久之後,在與倫敦的輝格黨政府談判時,拿破崙又狡猾地提出將漢諾威歸還給英國,以博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這出爾反爾的行為使普魯士人深感自己受到了愚弄,繼而徹底倒向反法陣營,由此,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轉眼至1806年年底,當拿破崙的主力部隊遭遇到耶拿附近的霍恩洛厄親王的部隊時,戰役終於爆發了。由此,人們不難窺見,爆發耶拿戰役的時間,正式在1806年秋冬之交,這也是歐洲軍事史上永遠值得銘記的一個日子。

  耶拿戰役經過

  歐洲史料中,對發生於1806年深秋的耶拿戰役經過描寫得非常詳盡。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親自指揮的一場經典戰役,耶拿戰役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有關耶拿戰役經過,在拿破崙的人物傳記中很容易找到。

  1806年10月,拿破崙的法軍主力在耶拿附近遭遇到霍恩洛厄親王的部隊。政治上積怨已深的兩國軍隊狹路相逢,隨即展開激烈交鋒。一時間,炮火隆隆,數十萬大軍在烽煙四起的歐洲大陸上展開了血肉廝殺。

  起初,拿破崙僅有的近五萬兵力並不佔優勢,然而在他充滿智慧的戰略部署下,法軍依然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主觀能動性。相比而言,普魯士軍隊的反應則要慢得多了。

  由於霍恩洛厄親王的部隊在援軍馮·布呂歇爾將軍的一萬五千人抵達之前已經開拔,所以導致後援不足,反而失了戰爭先機。加之拿破崙手下的悍將達武與貝爾納多特同時收到指令趕往支援法軍,所以當耶拿戰役經過最初的短暫交鋒之後,雙方的兵力已相差無幾。不僅如此,由於拿破崙的軍隊訓練有素作戰驍勇,連場戰鬥下來,法軍已明顯掌握戰略主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戰鬥中,達武率領的精銳的第三軍,憑藉火炮優勢抵住了普軍多次進攻,繼而迅速發動反攻,一舉將普軍擊潰,確保法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