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茶文化研究會的介紹

  溫州有關茶的故事、歌謠、曲藝廣為流傳,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綿延千年的溫州茶文化今朝譜寫新篇章。昨天下午,市茶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省政協主席、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到會祝賀。

  溫州因氣候溫和溼潤,自古盛產茶葉,迄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其中產自雁蕩山的雁茗被明朝廷列為貢品。歷代以來,在種茶、製茶的同時,溫州還出現了一大批學茶、事茶之人,茶館、茶樓遍佈街坊,愛茶、飲茶之風興盛,有關茶的故事、歌謠、曲藝廣為流傳,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市茶文化研究會是由我市茶文化界、茶企業界、愛茶人士等發起創立的學術性社會團體,旨在加強對我市茶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弘揚。昨天下午的成立大會前舉行了會員大會,首批200餘位會員審議通過研究會章程、選舉辦法等,並選舉產生研究會第一屆會長、副會長等。市政協主席包哲東當選為第一屆會長。

  周國富向溫州市茶文化研究會成立表示祝賀。他說,茶源於中國,行於世界,是中國的根。茶文化融詩詞、書法、琴棋、歌舞、戲曲、工藝於一體,集哲學、經濟、歷史、地理、民俗、禮儀、醫學於一堂,體現了燦爛的東方文明。溫州是一片市場經濟的熱土,溫州人以勤勞勇敢、拼搏進取著稱。溫州成立茶文化研究會,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必將對溫州乃至全省茶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周國富指出,研究會要做好“以茶興業,促進經濟發展”、“以茶養生交友,豐富社會生活”、“以茶載道,弘揚茶文化”三篇文章。在傳承茶文化上要注重挖掘,體現茶文化發展的歷史性;注重特色,體現茶文化發展的地方性;注重探索創新,體現茶文化發展的時代性。要把弘揚茶文化和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茶文化交流,建設具有時代特徵的茶文化,推動和諧社會建設。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茶事活動,大力促進茶經濟和茶文化,造福廣大種茶人、飲茶人,為推進溫州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包哲東在講話時回顧了溫州茶文化歷史,介紹了我市茶產業的現狀。他表示,將把開展茶文化研究作為研究會的主要工作任務,挖掘整理溫州茶文化歷史脈絡,提升茶文化精髓,展示茶文化魅力。圍繞茶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獻計出力,為做大做強溫州茶產業提供諮詢服務。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努力做好溫州茶品牌的宣傳推廣。做好茶文化普及工作,培育溫州人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推動溫州茶文化深入人心。

  市委副書記朱賢良代表市四套班子向市茶文化研究會成立表示祝賀。他說,溫州茶文化源遠流長,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我市茶文化研究邁出可喜一步。希望研究會深入挖掘、弘揚溫州茶文化,為培育健康風尚、推進文化繁榮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市委、宣傳部長曹國旗,市人大會副主任卓高柱,副市長仇楊均,市政協副主席高育廳、朱貴遠出席成立儀式。

  溫州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溫州產茶歷史悠久,但在歷史上聲名遠播,並被列為貢茶,且在今天得到恢復發展的,首推綠茶雁蕩毛峰和黃茶溫州黃湯。在這兩個歷史名茶的恢復發展過程中,企業家的貢獻是值得重視的。

  “雁蕩毛峰”又稱“雁蕩雲霧”,是著名的高山雲霧茶,產於樂清市境內的“東南第一山”雁蕩山。相傳雁蕩毛峰古稱“雁茗”,明代被列為貢茶,並列入“雁山五珍”***雁茗、香魚、觀音竹、金星草、山樂宮鳥***。明代《樂清縣誌》記載:“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龍湫背清明採者為佳”。明代人章元應《謝潔庵上人惠新茶詩》贊曰:“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穀雨前。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試新泉。玉川謾逐清風去,顧渚空將紫筍傳。卻俟平生陸鴻漸,暮年翻著毀茶篇。”雁蕩毛峰佳茗在現代得到恢復發展。1980年,浙江省農業廳在溫州樂清舉辦第二屆全省名茶評比會,在參評的41只名茶中,雁蕩毛峰脫穎而出,隨同其他的10只名茶共享一類名茶稱號。1986年,浙江省農業廳在杭州華家池舉辦第六屆全省名茶評比會,這次參評名茶達到117只,樂清雁蕩毛峰等4只名茶獨佔鰲頭,榮獲“浙江名茶”證書。近些年來,眾多企業家紛紛加入雁蕩毛峰的研發行列,於是,“大龍湫”***產自大龍湫茶業有限公司***、“雁白雲”***產於雁蕩山茶場***、“芳芯綠雁”***產自芳芯綠雁茶葉公司***、“能仁”***產於能仁村茶葉專業合作社***、“雁山龍湫”***產自雁蕩山土特產有限公司***等一批“雁蕩毛峰”知名品牌不斷湧現出來,並且多次榮獲國家、國際茶博會金獎。

  “溫州黃湯”,現在溫州平陽、泰順、蒼南、瑞安、永嘉等地均有生產,以泰順的東溪與平陽的北港所產品質最佳,故人們又常常習慣地稱之為“泰順黃湯”、“平陽黃湯”。溫州黃湯創制於清代,早在清乾隆年間就被評為全國主要名茶,受到宮廷青睞。民國時期,由於多種原因停止生產,加之沒有系統的加工工藝文字記載,以致溫州黃湯一度失傳。新中國建立後,1979年開始恢復生產溫州黃湯,並逐漸發展成為浙江主要名茶之一。1993年,浙江省農業廳在杭州華家池舉辦第十屆全省名茶評比會,各地選送44只名茶參評,泰順黃湯等5只名茶榮獲“浙江名茶”證書。

  溫州黃湯其他產地的企業家亦有精彩傑作,共同為這個歷史名茶的恢復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09年,在第15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蒼南縣銀奧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墩門牌“溫州黃湯”榮獲“后稷獎”。2010年,由平陽縣水頭名茶開發場的盧立浣、陳積柱和農業局的林平多年合作、共同研發的“平陽黃湯茶葉加工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曾經失傳的歷史名茶溫州黃湯,恢復發展後受到人們高度評價。著名書法家崔茂森欣然題寫“中國黃茶 清朝貢茶 平陽北港黃湯”14個字以示好評。清代雍正皇帝第九代孫愛新覺羅·啟驤,品嚐了銀奧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溫州黃湯之後,揮筆寫下“溫州黃湯皇家飲品”8個字,對這款曾經的清朝貢茶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