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遊規劃方法

  就茶文化的內涵而言,主要包含行為文化板塊和思想文化板塊。那麼茶文化旅遊的規劃方法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加強觀光茶園建設。

  觀光茶園與一般茶葉生產園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區別。觀光茶園是供旅遊者參觀遊覽、休閒度假的茶園,應有風景可觀,有茶可品,有茶的紀念品可購。這樣,既要考慮茶葉生產的要求,又要考慮觀光休閒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園林的美學要求。因此,必須以茶園為主體,充分體現茶的特色。觀光茶園必須以生態學、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設計,實現茶葉生態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對茶業資源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開發,改變傳統的低效益單一的茶葉生產模式。同時茶園管理本身又是一門藝術工程,所以要把觀光茶園建設和茶藝園建設結合起來。觀光茶園的總體規劃要合理,做到茶樹樹冠造型、建築物設計、佈局與環境協調一致。因此,要在茶園佈局設計、樹冠造型、建築物配套實用性的基礎上加強藝術性,由傳統農事上升為一種藝術活動,增強觀賞、娛樂價值。日本有名的岡山後樂園茶園是日本的三大名園之一,園內茶行修剪成浪狀,與瀨戶內海的景觀十分協調,每年吸引了無數遊客,大大促進了茶葉消費和弘揚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視開闢觀光旅遊茶園,年收益超百萬美元,不到兩年就收回投資,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在天心岩附近的九龍窠上生長著武夷山最著名的茶樹“大紅袍”,它被譽為“茶中之王”,是極品佳茗,現今大多數遊人都可在武夷山一睹“大紅袍”的芳容了。在宣傳武夷山茶文化方面,“大紅袍”的功勞也非同一般,但武夷山並不是只有“大紅袍”一個茶景點,著名的還有茶洞、龐公吃茶處、御茶園遺址和水簾茶館,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跡,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開發茶文化旅遊線路,樹立旅遊品牌,通過茶之旅遊,使茶文化“活靈活現”,深入人心,使遊客增長了知識,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重視茶文化紀念品的設計推出。

  茶文化旅遊紀念品與一般紀念品相比,更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茶文化旅遊購物必須以高檔茶為主,同時生產適應時代要求的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葉、保健茶,開發更多裝璜精美的茶葉禮品、茶葉食品和與茶文化有關的各種茶具、用品。應該指出,在研究茶葉之外,茶具也是旅遊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裝的高檔名茶以及茶的詩畫,都是很有價值的旅遊紀念品,又是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今後還將運用各種現代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食品行業、醫藥行業、保健功能產品,文化行業中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葉附價值,促進山民增收

  3、把茶園建設成為青少年科教實踐基地。

  茶葉科教基地作為中小學生學習茶葉科學技術,認識我國的茶文化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極好的實踐和教育基地。目前,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與廣州市教育部門合作,把華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園、茶廠作為廣州市部分中小學學農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週可接待中小學師生200—300人。活動內容包括:學生到茶園採茶,自己動手參加製茶,安排茶學專業研究生給學生講解茶葉生產、加工的基本知識。並通過VCD、幻燈、錄影片展示茶文化有關內容,如茶的起源、發展歷史、泡茶藝術和品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茶文化的薰陶,把茶葉生產、科技示範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中小學生思想素質河科技素質的提高。這一點觀光茶園及茶園在規劃設計、生態佈局、園林建築的協調,在品種搭配、間種作物、水利設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須是先進的、規範的;茶廠加工機械配套、手工製茶示範以及遊客自制茶葉都必須有嚴格的、科學的技術指導。以便於旅遊者及中小學生在參觀、實踐過程中把採摘、炒制、品茗、泡茶、茶藝表演作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茶葉科學知識的過程。

  4、積極興建茶文化休閒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擇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講究的。提到茶,人們眼前彷彿就是:青山白水間,閒亭雅閣上,沉沉的古案,橫臥的瑤琴,焚香的石爐上,嫋嫋幾縷清煙,藍白相間的瓷器裡,淡淡的一盞琥珀……。所以茶文化村的興建,可選在清靜、優雅的環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內設茶史館、茶樓、品茗室、茶具茶詩書畫欣賞室及各類茶葉專賣點,有條件的還可開設茶葉批發集散地等。定期舉辦茶文化講座和茶文化學術交流,評茶會、鬥茶會,觀賞我國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飲茶風俗,使之成為茶的“世界大觀”。

  要通過茶文化促進會、研究會、茶葉學會等組織與旅遊公司合作,開闢茶文化專線旅遊,組織旅遊者到國內茶鄉、茶葉生產基地、茶公園進行綠色漫遊,參加採茶、製茶活動,與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體驗茶人之樂。還可在國內主要旅遊線途中設茶藝館、茶文化展示廳、名茶展銷點,使遊客在遊覽名勝古蹟後到這些地方小憩,欣賞茶藝表演,品賞國內各種名茶。

  5、加強武夷巖茶的市場管理 。

  武夷山是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購物,武夷茶葉在旅遊六要素的“購”中占主導地位,這是一塊潛在的資源優勢,一方面是遊客在武夷山購買的主要商品,促進茶葉銷售,另一方面通過遊客又能擴大武夷巖茶宣傳面,如今大量的旅遊宣傳促銷中把茶文化傳播、茶葉營銷作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與茶產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打下了基礎。目前,武夷山共有各類茶葉經銷店400多家、茶室等飲茶場所100多處,各賓館也設立“茶座”,供客人選用,這都是宣傳促銷武夷巖茶很好的平臺。

  武夷山旅遊業發展,促進了武夷巖茶當地銷售市場的繁榮,同時也給武夷巖茶經營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景區、度假區巖茶銷售店星羅棋佈,比比皆是。然而,在巖茶市場興旺繁榮的背後,卻有一些不法商販利用遊客對武夷巖茶的無知,矇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茶葉。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武夷巖茶的形象,更踐踏了武夷巖茶的聲譽。

  ***1***加強茶葉經營者的物價管理及導遊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如規範巖茶解說詞、誠信導購等***,使武夷巖茶的銷售價與質量成正比。

  ***2***具備一支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其進行武夷巖茶宣傳指導,以便今後規範茶葉市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加大宣傳力度。

  在內容上,從茶文化、茶產業角度,製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巖茶專題片,邀請中央電視臺參予策劃製作。同時要製作一批高檔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巖茶歷史、文化、風光、品牌、標準、品種、工藝及簡易感觀質量鑑別、防偽技術使用等內容的宣傳畫冊、VCD光碟、掛圖等擴大宣傳面。組織策劃武夷巖茶包裝設計大賽,提高包裝設計檔次;對導遊在茶文化、推銷茶時的解說予以統一規範。

  在形式上,要開展形式豐富、不同層面的宣傳。運用“數字武夷”網路平臺,開設茶產業網頁、連結全國知名網站,開展網上宣傳;建立武夷山茶業資訊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利用黃金週或節假日做大做強武夷山茶王賽、民間鬥茶賽等茶事活動,吸引遊客。

  茶文化旅遊的要求

  自然資源開發的要求

  茶文化資源必然需要建立在茶葉這一物質基礎上,所以自然資源開發則成為第一步。對茶文化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可以向遊客提供生態茶園參觀專案,使遊客獲得深刻的內心情感體驗。但由於茶葉種植在高山或高寒地區,這就為自然資源開發帶來幾個要求:第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第二,道路規劃需要與生態茶園的區位和承載力相聯絡;第三,可整合散落的茶園資源,形成規模化的趨勢。

  人文資源開發的要求

  人文資源構成了茶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自然資源不同,人文資源的開發將有助於增強遊客的體驗感,而這種體驗感又是通過與當地人的人際互動中來獲取的。如,參與到當地人對茶文化進行藝術性的詮釋中來。又如,體現農家茶文化的特色。因此,人文資源開發所呈現出的要求包括:第一,將分散的人文資源存在方式,形成相對聚攏的態勢;第二,分類建立起當地茶文化人文資源的開發模式。再者,對人文資源進行開發需要引入全域旅遊的形態。

  產業資源開發的要求

  所謂“產業”可以界定為,相互關聯行業之間所形成的集合。顯而易見,在進行茶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時,需要當地多個行業的共同支撐,如商品零售行業、餐飲住宿行業、茶葉生產行業等。這就決定了在開發過程中還需要將上述關聯行業整合進旅遊專案之中,從而滿足遊客的多元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