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逆腹式呼吸的養生作用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體育健身專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1、增加吸氧量

  胸式呼吸因為肋骨運動空間的侷限,胸腔容積變化較小。據有關文獻介紹,平時用胸式呼吸,約有三分之一肺葉沒有發揮作用。

  即使兩種呼吸方式兼用,安靜條件下橫隔肌一般只下移1~2釐米。太極拳要求呼吸深、長、細、勻,我們說“逆腹式呼吸”,實際上是“逆腹式深呼吸”,其橫隔肌下降一般有7~10釐米。

  肺葉氣泡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靜條件下增加好幾倍***當然這種效果是順逆腹式深呼吸都能達到的***。

  氧是維持機體機能和產生運動能量的基本物質。正常人不吃東西可維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堅持5~7天,而缺氧10分鐘大腦就要死亡。細菌和病毒都有厭氧特性,人體器官病變都和缺氧有關。

  練太極拳經常長時間的進行“逆腹式呼吸”,比平常人增多吸收了大量氧氣,對身體健康當然大有裨益。平時很多人講究“進補”,其實練拳增氧就是不花錢的大“進補”。

  2、使腹腔內的器官得到有效的按摩運動

  順腹式呼吸的特點是呼吸過程中腹腔容積保持不變,因此腹腔內的壓強也保持不變,除了增大吸氧量外對內臟器官起不到按摩運動作用。

  逆腹式呼吸則相反,吸氣時橫隔肌下降,小腹內收,腹腔容積縮小,腔內壓強增大,呼氣時橫隔肌提升,小腹隆起,腹腔容積增大,腔內壓強縮小。

  腹腔裡的內臟器官在壓強忽大忽小的作用下,經受著十分難得的全方位的按摩運動。生物界都有“用進廢退”的進化規律,人們的內臟器官自離開母體出世後,一直分秒不停地工作運轉,很容易出現疲勞衰退,引起病變。

  如今能夠得到經常性的全面按摩保養,對其機能的保持與調節自是大有好處。當然,太極拳動作中的腰胸折迭也可以從外部通過肌肉運動的位移造成機械性的按摩,但比較由腹腔內壓所造成的空氣按摩,其作用應該是後者更加全面與顯著。

  3、促進副交感神經亢奮和內氣鼓盪

  練拳實踐證明,在心靜體鬆條件下進行深、長、細、勻的逆腹式呼吸,大約十多分鐘即可激起副交感神經亢奮***和醫學文獻所說的基本一致***。

  除了會產生副交感神經亢奮所帶來的心率減緩、血壓降低、末梢血管舒張、內分泌得以調節等生理現象外,還會出現腹部發熱***有時甚至有發燒的感覺***,有一股暖流順著背脊***督脈***往上湧,上身開始出汗等現象。

  按中醫和武術的說法是來了“氣感”,促進了“內氣”運動。這對人體各項機能的調節很有作用,應該是練太極拳可以改善很多慢性病病情的機理所在。

  太極拳的保健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的作用是調節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部的完整統一,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

  太極拳通過意念和呼吸與動作配合,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完善,使人體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調,對精神創傷、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迴圈系統,擴大肺活量

  心臟病是世界第一號殺手,目前西醫對這種疾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練習太極拳能預防心臟病,這是因為太極拳不同於其他運動。

  它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鬆,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

  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鍊,增強消化和排洩機能,所以經常鍛鍊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祕、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疏鬆

  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減少,骨質疏鬆而致。

  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練習太極拳時,常常一條腿支撐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所以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練習時的腰部旋轉,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鍊,保持良好的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