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要如何養生

  立秋,即秋天到來的意思,今年的立秋將要到了,立秋屬夏秋轉換季節,天氣變化大,應儘可能少呆在空調房、少開空調,早晚適當新增衣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一、立秋飲食養生

  1、立秋胃口開,食補要講究

  經歷了炎炎一夏的“煎熬”,這時人們也該“胃口大開”了,所以才有了“貼秋膘”一說。說起貼秋膘,可說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了。從唐宋時起,便有取7~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的方法來“貼秋膘”,據說可以秋季防痢疾。而清朝之後,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則需要用“貼秋膘”的辦法來彌補虧掉的體重。

  2、秋來“伏”不去,祛溼養脾胃

  雖然立秋而暑氣餘威仍烈。正如杜甫《新秋》詩云:“火雲猶未教奇峰。”農諺說,立秋後還有二十四個秋老虎,說明農曆七月的天氣仍熱。而且這段時間雨水特多,唐代李商隱就有“巴山夜語漲秋池”的詩句。天上烈日,地上水溼,溼熱交蒸,合為溼熱邪氣。溼和熱都是導致人體發病的六邪之一。溼熱之氣進入人體,最易出現脾氣被困的病症。“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何況長夏七月,天氣尚熱,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更助溼邪,損傷脾陽。秋來“伏”不去,祛溼養脾胃,宜做到以下幾點:

  一、多吃一些祛溼熱的食物或藥物。薏米、山藥、豇豆、小米、茯苓、芡實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二、忌食生冷食物。立秋後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經開始收斂,陰氣慢慢增加了,吃太多陰寒食物,容易損傷脾陽。

  三、多吃白顏色的食物,可以預防燥氣侵肺。秋季的主氣為燥,燥為陽邪,最易耗傷津液,燥邪每從口鼻侵入肺,耗傷肺陰,出現肺燥,可表現為口乾、脣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流鼻血等。肺和五色中的白色相對應。平日多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不適、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都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蘿蔔、白菜、菜花、銀耳、甘蔗、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

  四、也不要忘了穴位的養生作用。立秋期間按豐隆、足三裡、脾俞等穴位,也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為什麼要選擇這三個穴位呢?這是因為:豐隆穴是化溼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而足三裡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住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祛溼熱,貼秋膘,養脾胃。

  莫貪涼,添衣裳,護好肺。

  二、立秋養生保健知識

  1、立秋養生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立秋養生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立秋養生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4、立秋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忌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

  立秋養生水果推薦

  立秋養生水果1、龍眼

  龍眼樹成實於初秋,累累而墜,外形渾圓飽滿,而果肉晶瑩白淨,因成熟於八月,又叫“桂圓”。歷史上有南“桂圓”北“人蔘”之說,可見龍眼具有堪比人蔘的營養和滋補功用,價錢卻比人蔘平易近人得多,因而是南方民間極受歡迎的滋補佳果。

  雖然常被拿來和荔枝相提並論,龍眼卻不似荔枝般溼熱,而是味甘、性平,因而多吃幾顆也無妨,但上火、咳嗽者,不宜多吃。挑選龍眼時,應注意剝開時果肉應透明無薄膜,無汁液溢位才是新鮮,而龍眼的蒂部不應沾水,否則易變壞。夏季將龍眼放入冰箱後食用,風味更佳。

  立秋養生水果2、哈密瓜

  立秋之後,西瓜漸漸隱退,哈密瓜挑起了“當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清涼消暑、除煩熱、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本草綱目》中記載:甜瓜起到“止渴、 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團壅塞氣、治口鼻瘡”之功效。

  哈密瓜性涼,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引起腹瀉。患有腳氣病、黃疸、腹脹、便溏、寒性咳喘以及產後、病後的人不宜多食。哈密瓜含糖較多,糖尿病人應慎食。

  立秋養生水果3、柿子

  立秋後柿子上市,多吃柿子可以緩解秋燥。柿子甜膩可口,營養豐富,所含維生素與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而且中醫認為,柿子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種功效,適當食用對人體健康是很有益的。

  柿子中含有較多鞣質、果膠,在空腹時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難溶性的硬塊,即胃柿石。因此儘量在飯後1小時左右食用柿子。

  立秋養生水果4、葡萄

  立秋後養生要以防“秋燥”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陰的水果。葡萄富含葡萄糖、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中含較多酒石酸,有幫助消化的作用,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對身體大有好處。在食慾不佳時,吃葡萄有助開胃。

  葡萄其性寒涼,因此糖尿病患者、便祕者少食,當脾胃不和、虛寒洩瀉時應忌食。吃葡萄忌與海鮮、魚、蘿蔔、四環素同食,以防加重腹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