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相關故事有哪些

  《史記》敘事簡明生動非常得吸引人,因此它被譽為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的相關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的相關故事:張耳的後裔

  張敖雖然沒有參與謀逆,但是畢竟是自己手下人乾的,脫不了干係,更何況劉邦當時正削尖了腦袋消滅異姓王,所以被釋放以後,被降封為宣平侯。這還是因為他娶了魯元公主的緣故,否則下場比韓信、彭越等人好不了多少!當時,劉邦十分惋惜貫高的死,又聽說張敖為王的時候,十幾個賓客,不避危難,自甘為奴,跟隨張敖,十分讚賞他們的忠誠,於是凡是作為家奴跟隨張敖進京的,都做了諸侯王的相國或者是各郡的郡守。到了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時期,張敖賓客的子孫之中,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兩千石的官爵。

  張敖於呂后六年去世,他的兒子張偃被封為魯元王,這也是由於魯元公主的緣故。因為魯元王幼弱,兄弟少,所以,呂后又分封了張敖的姬妾所生的兩個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呂后去世以後,呂氏宗族為非作歹、企圖顛覆漢家天下,被大臣們設計誅滅。魯元王與他的兩個封侯的兄弟也受到牽連,同時被廢除。漢文帝繼位以後,感嘆張家對漢家的貢獻,又將張偃封為南宮侯,讓他繼承張耳的爵位,主持祭祀,將他的香火延續下去。

  史記的相關故事:蒯通說齊王

  武涉走後,齊人蒯通也看到天下大勢,關鍵就是韓信站在哪一邊,於是又去規勸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看相技藝。”韓信說:“先生看看我的相貌怎麼樣?”蒯通說:“看您的面相,只不過封侯,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看您的背相,將來肯定是富貴之極。”

  韓信說:“這話是什麼意思?”蒯通說:“現今,楚漢分爭,天下無辜的百姓卻因為戰爭暴屍郊野。楚人轉戰四方,戰無不勝,軍威震動天下。然而三年多了,軍隊卻被困在京、滎之間動彈不得,向西被阻於成皋不能再前進。漢王統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憑藉著山河的險要,雖然一日數戰,卻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甚至還屢次遭受挫折失敗,幾乎不能自救。漢王又在滎陽戰敗,在成皋受傷,逃到宛、葉之間,這就是所謂智盡勇乏了。將士的銳氣因長期困頓而被挫傷,糧食也消耗殆盡,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人心動盪,無依無靠。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您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那樣,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憑藉您的傑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兵精將廣,驍勇善戰,而佔據強大的齊國,迫使燕、趙歸順您。您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後方,順應百姓的心願,向西去制止劉、項分爭,那麼天下人就會群起響應,誰敢不從!而後,您割取疆土,分封諸侯。諸侯們恢復之後,天下就會感恩戴德,歸服聽命於齊。您穩守齊國故有的疆土,據有膠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諸侯,天下諸侯就會前來朝拜齊國。上天賜您這麼好的機會,您不要,上天反而會懲罰您,時機來了您不抓住,將來就會有禍患等著您。您仔細考慮一下吧!”

  史記的相關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劉邦到達南鄭時,手下將領有許多不願去蠻荒之地,思鄉心切,在半路上就有幾十人逃跑了。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但漢王瞧不起自己,也跟隨他人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連夜親自追趕他。有人不瞭解情況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十分生氣,蕭何如同自己的左右手,現在左右手都跑了,自己就成殘廢了。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尖叫道:“你為什麼也逃跑?”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蕭何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您連嬰孩也騙不了。”蕭何說:“那些將領都是平庸之輩,隨處就能撿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助您成就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麼決策了。”漢王說:“我也想要向東發展啊,怎麼能夠苦悶地長期困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看在您的份上,讓他做個。”蕭何說:“即便是做,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漢王一拍手說:“罷了!那就任命他做大。”於是漢王立即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大王決心要任命他,那就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定壇場,禮儀完備才可以。”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劉邦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了。等到任命大將時,他們發現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