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時事評論文章

  關於社會的時事熱點,很多人都會關注,對於時事,各有各的評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眾人撐傘救護老人,這是人性的迴歸嗎?

  4月16日,青島一名老人因下雨路滑摔倒。一名中年婦女蹲下身,將雨傘伸到老人上方,為其遮雨。考慮到老人摔倒有可能會出現骨折,貿然扶起容易加重傷情,市民們在為其遮雨的同時撥打120。他們有的彎腰給老人撐傘擋雨,有的提醒經過車輛繞行。六七分鐘後,救護人員趕來,經初步檢查,老人是皮外傷。***來源:《青島早報》***

  首先,我想說為這些救護老人的路人點贊。這是身邊正能量的迴歸!如今的社會也急需要這樣的正能量。因為2010年12月29日,福州六一北路與湖東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旬老伯摔倒在人行道上。圍觀的五六人,沒人出手。就在兩名女子試圖將其攙扶時,旁人一句“善意提醒”,讓她們縮回手。老人孤獨地躺在冰冷的馬路上,直到生命終結。

  其實當看到有老人跌倒後,我們過去將他扶起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我們不敢去扶,這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我們不能單獨盲目地批判現在的悠悠大眾,因為經過調查之後,其實許多人都是很想上去攙扶的,可是都害怕被訛。

  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現在人心的冷漠和坦然。而是某些不正當的社會行為,使人感到畏懼,使其本性發生改變。打個簡單的比喻吧,假如摔倒的是自己的親人,我們肯定會毫不猶豫立馬去攙扶,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人呢?我們腦中第一反應就是“彭宇案”帶來的恐懼感。萬一上去扶起而被訛上,這不是自己沒事找事碰瓷器嗎?自己等會做了好事還要遭受委屈與損失,這不是得不償失了嗎?久而久之,這種事情就已經當成了“理所當然”與坦然面對了。

  這難道是人性變了嗎?我認為這絕對沒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亞聖孟子曾經說過: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提出:“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說得很清楚了,人是性本善的,每個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以及同情心。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當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崗。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不!這是形勢迫使它如此的!同樣,我們看到老人跌倒時,為什麼不去扶起,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在一個時期以來,各地頻頻出現好心助人卻反遭訛詐的事例。我們的本性正是被某些不正當的社會行為所迫害,而使本性改變的。所以這也不是人的本性,人是性本善的!

  故遇到老人摔倒時,我們不敢去扶起,這並不是現在人性的冷漠,更不是沒有良心。而是受到外界的影響,迫使本性發生改變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一顆老鼠屎能壞一鍋好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極個別老人用自己的骯髒行為顛覆了人們對老人的冷漠態度。從心理上來講,這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已經侵蝕了我們本性,我們本性還是善良的!

  眾人撐傘救護老人這個事件,這不是人性的迴歸,而是社會正能量的歸來!因為摔倒後,老人言語斷斷續續說不清楚,只是反覆說“路滑”。這就說,是由於下雨路滑,自己摔倒的,不關別人的事情。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這是正能量的歸來!如今的社會也正急需這樣的正能量!

  毋庸置疑,其實,人是性本善的!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都有見義勇為的良知與熱於幫助的憐憫之心。但關鍵是如何讓每個人心中的那顆善良的種子不斷地繼續健康茁壯成長,而不是在其茁長成長時,給它一些汙穢的土壤,影響其健康成長,甚至使它死亡!我想,要使這顆善良的種子繼續健康茁長成長,這不僅要靠整個社會的氛圍,更需要制定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護航”。雖然,現行的法律無法超拔於社會習俗存在,但法律對於正確引導,甚至是重塑社會文明都是至關重要的!

  :他人走路看看就行

  今天下午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年青人為了自懲,雨天跪行三小時,很多好心人前去勸阻。看到這些我覺得非常快樂,雖然現在人們還不敢肆意行善,但比起以前,人死路邊無人問津的現象好多了。可是還有一些多事之人非要刨根問底,對這件事窮追猛打,非要探究小夥子跪行的背後真像。所謂真像就是小夥子不滿自己的業績的自我激勵的一種方式,恐怕那些獵奇的八卦狗大失所望了。

  有這樣一句話幾乎家喻戶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既然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選擇指手畫腳,那又何必對別人評頭論足呢?殺豬殺屁股,只要能殺豬吃肉,何必在意屠夫怎麼殺的豬。那麼別人如何走自己的路那是別人自己的想法,只要不是違背功德法律,不管他是用手走還是爬行,那是別人的選擇,我們有什麼權力妄加評判。不要因為別人的做事風格不入自己的法眼就視為異端,世界是千姿百態的,如果讓所有的花都是紅色的,那怒放的花朵再嬌豔也不會給人視覺衝擊。如果都希望別人的做事風格都符合自己的喜好,社會就會死氣沉沉。要想讓萬花筒閃耀,就必須不停地調換觀看角度,要想人生精彩就必須學會從各方面欣賞生活。

  不管是雨天跪行還是驕陽暴晒,只要能激發行事者的心智,我們就應該敞開心扉予以鼓勵,不可學那些看似獵奇實則滿足自己窺視心理的小心眼的人,別人出奇要麼直接打壓,要麼大肆渲染其不合情理,要麼拉攏別人橫阻豎擋。君子有成人之美,故而見到古怪的事情要理性認識,因勢利導,好的就推波助瀾,差的就善意規勸。成為纖纖君子並不是每個人的追求,可是心情愉悅應該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與其看著別人行路,費盡心機探求他們走路的動機不如前去指引或尋求前面的路況。

  他人走路就讓他們走,只要不違反交通法則,就讓他走下去吧。

  :當今社會,父母該如何面對兒女的婚姻

  在當今社會,我國古代那些“三從四德”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顯得有點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了,我們已經進入了21世紀。在這個崇尚愛情與婚姻自由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命中註定的緣分,找到那個和自己相親相愛一輩子的人。但是作為兒女,我們還是要聽取父母的一些建議,畢竟他們都是過來人,他們嚐盡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母的建議對於我們每個年輕人來說,都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不能全部照搬。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生活的時代都不同,也許父母的有些想法是對的,也許父母的想法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愛情和婚姻價值觀了。

  我們常常聽別人說的一句話“自古忠孝兩難全”這句話雖然用在愛情和婚姻中有點不恰當,但是意思還是那個意思。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個相愛的人,而且那個人對我們很好,好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結果見了父母之後,父母就是不同意,說什麼都不能同意我們跟對方在一起。這個時候我們面臨的選擇就會很艱難了,要麼是聽從父母的話,放棄這個深愛的人,讓兩個人都承受撕心裂肺的痛,換來父母一句,孩子,你真聽話。要麼就是不聽從父母的話,繼續和自己深愛的人一起生活,最後換來父母一句話,你這個不孝子,我真是白養活了你這麼多年,讓父母短暫地傷心。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會給兩個人或者父母造成傷害的。

  其實,我們還有另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一邊敷衍著父母,一邊悄悄地和自己相愛的那個人努力奮鬥,同時也給愛人向自己父母好好努力表現的機會。人心都是肉做的,沒有誰的父母會鐵石心腸一輩子,只要自己相愛的那個人是真心的愛自己,願意為我們的愛情和婚姻而努力,那麼就一定會把鐵石心腸的父母感化,一定會讓他們理解我們對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也明白我們到底為什麼會深愛這個人了。

  父母作為過來人,就應該理解和尊重兒女們的選擇,只要對方不是那種社會上的不務正業,整天渾渾噩噩度日子的人,就沒有必要去對兒女的愛情和婚姻橫加干涉,如果總是用父母的權威來威脅破壞兒女的愛情和婚姻,不僅會傷害父母與兒女之間感情。還會給自己落下蠻不講理的壞名聲。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如果父母違背自然規律,活生生地將兩個命中有緣分的兩個人分開,讓他們都選擇不屬於自己的那個人結婚,將來他們也不會過得幸福,父母犯下的錯誤,不僅要兒女用婚姻幸福作為慘重代價。父母本人也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也許不是今生,或許就是來世。

  父母永遠都是父母,你們可以為兒女做主,但是你們不能代替兒女的生活,他們將來面對的是誰,將來過得好不好,你們也沒有辦法去改變,因為你們總會比兒女們先老去,當你們百年之後,兒女的過得幸福誰來負責?當初都是聽從了你們的話,選擇了一個不屬於自己命中註定的人。那個時候你孩子哭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你們在另一個世界會過得安心嗎?

  全天下的父母們,請尊重和理解兒女們的愛情和婚姻吧,不要再讓“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悲劇故事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上演,不要為了自己的私心,就讓自己兒女痛苦傷心一輩子。不要讓原本對生活充滿激情的孩子變得心灰意冷,更不要讓他們因為傷心過度走上一條不歸路。因為父母反對婚姻和愛情而得抑鬱症自殺的案例已經太多太多了。我們誰都不希望悲劇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如果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兒女,就請給予他們關心和理解,尊重兒女們的愛情和婚姻自由,讓他們自己選擇未來的愛情和婚姻,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的和深愛的那個人。只要兩個相愛的年輕人都願意為了生活而努力,就請父母們放寬心,看著他們一起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屬於兩個人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