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讀後感作文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時代。那大家看完小時代,有何感悟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當然,當知道結果的時候我也是很不高興的,一直在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寫,其實在這裡,他也一樣犯了難,所以最終,他選擇了這種看起來的喜劇收尾,給人的是一種很朦朧的感覺,感覺他們已經離開了,但是好像還在,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真的走了,就是這種感覺,信與不信,很確定,但又感覺疑點重重。我其實也沒有太長時間的難過的,好在有那三分鐘的沉重,能夠很仔細的想這麼多。

  我們之所以不能夠接受,正是因為我們已經不把小說裡的人物當成只遊走於文字間的虛擬,我們感覺他們已經走出了小說,來到了世間,而且就在我們的身邊,所以當我們知道身邊的人突然離去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會是怎樣,可想而知,是不可能輕鬆的吧。很多人對於親人的突然離去,總會說:之前還好好的啊,怎麼說沒就沒了呢,的確,這裡也是一樣,雖然是小說,但已經與現實相結合了,即使之前帶給了我們那麼多光怪陸離的鬧劇,讓我們陪上笑聲和淚水,但是,到這裡,確實也該說沒就沒了的,不要問為什麼,因為生活中也的確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很多人其實不只是接受不了自始至終陪伴我們的那些角色的突然離去,而且還接受不了那麼多人的不辭而別,簡溪就那麼悄無聲息的走了,葉傳萍就那麼囂張跋扈的坐著M.E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位置,至於kitty和藍訣,都是配角,他們的去留,倒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或許我們感覺這種安排不是甚好,但這畢竟是小說,但這並不是推理小說,所以,我們不需要找什麼太多的線索去深究,至於結果,喜劇與悲劇都不過是一種結局,最終的結果取決於作者的筆,任何一種結局都可以很隨意的勾勒出,所以說,結局並不是那麼重要,關鍵是這個過程,我們體會到了這個摻進我們的喜怒哀樂的生活劇,讀者入戲,我想這就是一部小說最大的成功了。

  篇二

  拿到新一期的《最小說》直接翻到了《小時代》,小四說要連載N年,說實話我已經堅持不住想要看到結尾,故事寫到這已經是很糾結了,不同的人糾結在一起,新的、舊的。所有的。當看完這期的連載時,我是忍不住了,為什麼感情要如此的複雜呢?小時代裡面那些明瞭的,不明瞭的感情,到多久是個盡頭呢?

  說實話很羨慕《全世愛》裡面木木和小懶甜蜜並且安靜的生活,這是我一直所向往的,但是現在回頭看看自己這些年走過的日子,發現自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有人說我這是成熟了,也有人說我變得越來越現實,可是我知道,我一直都沒變,我還是我,只是改變了生活方式,人總是要向前看的。

  關於糾結的感情問題,實在太糾結了,我讓感情失望,感情也讓我失望,這裡面充滿太多的欺騙,讓我越來越對感情失去信心,這就是現實吧,暫不談感情……直到……真愛出現。先把這空白,繼續留在心底……不再去刻意的忘記他……反正回頭看看,這麼多年都過去了……

  《小時代1.0》在《最小說》上連載了大半年,我每個月看《最小說》的時候都忽略的,因為我不太喜歡看連載的長篇小說,我更喜歡看完整的單行本。只是看到其他同學看的時候臉上表情豐富多變,想來其中內容定然很有趣,於是九月底期待已久的單行本終於出版了。我在第一時間購買,卻沒有在第一時間閱讀。由於《最小說》只連載了全書的三分之二,所以我剛一買來就被狂熱的同學借走了。自己真正開始看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初了。我看書的速度向來是很慢的,以前看偵探推理小說的時候甚至要列出人物關係圖,仔細研究,有時候還能找出作者忽略的一些細節或者前後邏輯矛盾的地方,自然《小時代1.0》我也是用很慢的速度看完的。比起同學看三天,我一個月。想寫書評又想了一個多星期,現在才開始寫。

  各界對《小時代1.0》褒貶不一,有人說郭敬明在書中為大量奢侈品做廣告,也有人說書中寫了很多奢侈糜爛的貴族生活,更有甚者說故事情節乃是郭敬明本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我個人而言,書是誰寫的並不重要。除了考試時候做唐詩宋詞鑑賞時需要了解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外,我向來都是看書不看人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時代背景還是有必要了解的。作為80後作家的主力,郭敬明所經歷的時代是全新的,前人不曾經歷過的。他本人說要寫出一個高生活節奏、浮躁的、功利的時代,書中有所體現。

  全書的文字還是相當不錯的,詼諧幽默,比喻、誇張非常精彩。美中不足的是部分章節大量使用“中國式的”英語我覺得不太妥當,雖說英語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大量使用他國語言是不太好的。對於內容,我看到了所謂的“貴族”生活,但似乎言過其實。儘管小說應當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但貴族生活明顯是作者主觀臆造的,我想象宮洺這樣的人在我們這個社會幾乎不可能存在。另外,書中把大學生活描寫得過分隨意,沖淡了大學的學術氛圍。作為高中生,我沒有上過大學,從媒體、影視作品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大學每況愈下的學習風氣,但這不是值得推崇的。我們不應該大肆渲染甚至誇張這樣的行為。否則就有“教壞青少年”之嫌了。

  篇三

  從《幻城》到《夢裡花落知多少》再到《無極》、《夏至未至》、《島》、《悲傷逆流成河》,然後到現在的《小時代》,小四的書應該是真的賺了我的很多眼淚,他的每一本書的結局似乎都寫很憂傷,讓你想起那些主角的時候都覺得胸腔裡酸酸的。我記得我看完《無極》的時候貌似確實沒看懂“無極”所代表的含義,我自己理解為“無極”代表著人有的時候總會有達不到的極限。我記得那時候:畫畫很唯美!寫到這裡,我親愛的密友可能又會說我老是沒出息的想起某些人和事,可是我也沒辦法,過去的回憶一直糾纏著我,我用盡很多辦法,至少現在終於可以平靜的略帶憂傷的窩在床上寫下這些文字,當然不排除有時仍然會無法自抑的靜靜的糾結。

  我喜歡小四筆下的林嵐,陸敘,每次想起陸敘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林嵐那時候一巴掌把剛脫離生命危險的陸敘拍得再次休克,而且永遠沒醒過來…我也喜歡立夏,陸之昂,傅小司,那個從高中寫到大學然後到走進社會十年間發生的故事,總是讓我想起我自己的高中時代,那個時代也是由分分秒秒以及各種各樣的開心不開心的故事填滿。我從立夏的身上學到了用沉默一點一點稀釋悲傷,學會了咬牙切齒的背那些破藥名、藥理作用、副作用,這個那個病的病因、病生、診斷、鑑別診斷,可我佩服的是立夏可以拿個年級第二或第三,而我每科可能只考個八十幾,有的甚至七十多,比如人體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