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讀後感

  濫竽充數告訴我們要學好本事。那讀者的閱讀感悟是什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2014年2月9日的一天中午,我和爺爺一同來到了爺爺的辦公室,閒暇無事做,我開啟爺爺辦公室的電腦,《濫竽充數》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宣王喜歡聽竽的大合奏,就命令樂正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樂隊。有位南郭先生,既無學問又無專長,靠鬥雞賭博騙取錢財為生。這一天,他聽說齊宣王招聘吹竽樂師三百名,他眼珠一轉就去應聘,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混進了樂隊。但他根本不會吹竽,為了不讓自己的竽發出聲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這樣,他就裝模作樣地在樂隊裡“吹奏”起來。三百名樂師齊奏,氣勢巨集偉,宣王甚為滿意。南郭先生又善於阿諛奉承,更得宣王嘉獎。可是好景不長,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王繼承了王位。新王卻喜歡聽獨奏,於是,樂正便推舉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先生聽後嚇得渾身發抖,竽中塞的豆子也滾落出來,原形畢露,醜態百出,眾樂師哈哈好笑。王大怒罵道:“你簡直是濫竽充數!”欲以,懲辦南郭。正巧,有人求見齊閔王,南郭先生便趁機逃跑了。

  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我很受啟發:一人一定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才能,對於知識一定要學會學懂,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會做的事情就做,不會的事就不做,絕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騙得一時,騙不了一世,落得世人好笑。

  篇二

  元旦前的一個星期天,我有幸讀了一本《成語故事》。書中那絕妙的故事有時會把我惹得捧腹大笑,有時又使我熱淚盈眶。其中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齊宣王特別喜歡聽吹竽,但是他又特別的愛講排場。齊宣王每次聽吹竽時,都喜歡叫300名吹竽手一起吹。那才吹奏的氣勢壯觀,演奏的聲音十分優美動聽。這300名吹竽手都經常有豐厚的俸祿。有一個南郭先生本來自己不會吹竽,而他又想得到很高的俸祿,於是他就混到這些吹竽行家中。南郭先生就這樣混日子。後來,齊宣王死了,齊泯王繼位了。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不喜歡合奏,只喜歡獨奏。南郭先生知道後,他怕露出馬腳,又沒有什麼良方妙策,只好趁別人不注意時偷偷溜走了。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讀起來引人入勝,讀完了更使人有感而發:一個領導或一個幹部,對下面的情況不仔細檢查,不分好壞,經常會給那一些不學無術的大騙子和一些投機取巧的人留下可乘之機。只要通過了實際工作,認認真真地進行了考察,就不會給那些不學無術的騙子和一些投機取巧的人留下一點兒可乘之機。這個成語故事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都要踏踏實實地學,學到一身真正的本領。如果在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時,你做了一點兒弄虛作假的事,就不會得到真本領,將會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可曾聽說過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學得一身真本領,敢叫先生拜頑童。”是的,今天的我們正在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這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將會等待著我們踏踏實實的學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真正的本領,是自己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而不是這個成語中的一位叫南郭先生的“濫竽充數“。

  親愛的同學們,加油吧!努力吧!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汗水來換一身真正的本領。可不要學習這個成語故事中的南郭先生!

  篇三

  《濫竽充數》講一個意義很深的故事。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卻老是裝模作樣地混進齊宣王的吹竽隊裡。後來齊湣王繼承王位,卻喜歡吹竽手一個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覺得混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如果南郭先生學會了吹竽,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了皇宮了呀?但是南郭先生卻耍起了小聰明,靠騙人來賺錢,最後只能落荒而逃。這個道理我以前就沒有體會到,還讓自己做了一回“南郭先生”。

  有一次我回家鄉,姐姐叫我去釣魚。我們就來到了小湖旁垂釣。這魚可真難上鉤,都老半天了還沒動靜。眼看姐姐釣的魚越來越多了,我心裡開始著急,便趁姐姐不注意,去市場買了一條魚,我把魚緊緊地鉤在魚嘴裡,跑回去往湖裡一放,裝腔作勢地喊著:“釣到了!釣到了!”姐姐過來看,對我說:“這不是你釣的。”我驚叫:“你怎麼知道的呢?”“這湖裡氧氣不足,養不出這麼大的魚。”我紅著臉,走到一邊笑去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南郭先生”是不長久的,只有真才實學,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