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包容的文章

  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當這個世界充滿包容,存在理解,這個世界將再無紛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

  人走在一起,可能是身世不同,經歷不同,愛好興趣不同,脾氣性格各異,若能從相識、相處到相愛,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包容。現實中,總有些人想讓對方和自己一樣待人接物,一樣的想象和辦事,從根本上講,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強要人家去做,只能是自尋煩惱。

  怎樣才能相互包容呢?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要有容人之量,不管你們是同事、朋友,或是戀人、夫妻,都要承認差異、彼此尊重。人就得有肚量。朱老總有一首詩:“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胸有天地闊,常有渡人船。”我們是小人物,雖然做不到“宰相肚裡能行船。”但容下一兩個人應該是沒問題的。

  正如那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有了容人之量,是處理好友情、愛情和家庭前提,也是幹好事業的基礎。相互之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多看別人好處,多找自己的不足。和人相處,要願意吃虧,甘於吃虧,一個不懂得忍讓的人,一個不願意吃虧的人,是不會有真正朋友的,更不會得到愛。

  人與人之間,要做到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點猜疑和戒備,一心一意,和睦相處,親密無間。有了這種境界,朋友、戀人、和夫妻間的關係就好處理了。那你就成了一個豁達大度之人。相反,斤斤計較,你爭我鬥,求人嚴,對己寬。一點小事也非得分個子醜寅卯來不可,這樣不僅傷了感情,也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2:讓生命的花園斑斕

  春天,青青的水,藍藍的天,綠綠的草,遠處還傳來清脆的笛聲,那是牧童悠揚的旋律。

  ——題記

  自然有春天,人生也有春季。

  當春天來臨時,萬物復甦,到處生機勃勃;生命的春季來臨時,生命中的花草也復活了,它們會把心田裝飾得如花園般美麗。

  我的春天是他給的。

  5歲之前我不懂什麼叫父愛,5歲之後他讓我懂得父愛是呵護是包容是教導——生父給了我身體,他豐富了我的靈魂。

  我叫他爸爸,儘管他跟我沒有絲毫的血緣關係;他不是我的生父,只是我的養父,但他對我的關愛卻勝過我的生父。

  小時候,夥伴們都被自己的父親捧在手中,放在肩上,而我卻只有羨慕的份。生父常常把我棄置在一邊,高興時也會逗我開心,不高興時理都不理我,我就像他打發無聊時間的一個玩具。但養父不同,他從來都把我放在第一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也不計較什麼,相反,哥哥也很疼我,這讓我感到了家庭的溫暖。

  養父是那麼寬容我,可他並不溺愛我,因為他知道,即便是補償,也要有分寸。當我做錯事時,他總是耐心細緻地給我講道理,從不劈頭蓋臉地訓斥我。養父的教導,既讓我沐浴了春風般的溫暖,又讓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5歲之前,我誤入了不該體驗的秋季,雖然秋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但我只感到了秋的肅殺,其餘什麼都沒有得到。5歲之後,我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春季,春季裡的我,快樂得如春光中隨風搖擺的小草。

  我將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養父!

  小草感謝春天,用青翠裝點世界;我感謝養父,讓生命的花園斑斕。

  3

  “當你伸出兩隻手指去譴責別人時,餘下的三隻手指恰恰是對著自己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別人不要百般挑剔,隨意指責,應當學會寬容。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意思是說,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要學會“寬以待人”。

  我國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姓張的人家蓋房子,院牆向外擴大了三尺。鄰居見了,不願意,也向外擴大了三尺。張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便派人告到京城,想出出這口氣。京城的張家人接到信後,不但沒有替自家人出氣,反而寫了一封回信:“千里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後翻然悔悟,拆掉院牆,向後縮排三尺。鄰居大受感動,也向後縮排三尺。於是就出現了一條傳為美談的“六尺巷”。

  “六尺巷”是人與人彼此寬容的見證,是心與心相互感動的凝結。

  寬容是一種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生活中,與人為善,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構建與人和睦相處的和諧關係。然而,有的人卻不懂得寬容,與人相處總喜歡伸出兩隻手指去譴責,容不得別人有半點汙點。走在路上,無意中被別人碰了一下,雖無大的妨礙,卻要與人爭執半天;到商店買東西,遇到了態度不好的售貨員,心裡窩火就跟人吵起來;別人晉職加薪了,背後就抱怨這人並沒什麼能耐,是領導偏心袒護……對自己卻截然相反,胸能容海,犯點小錯總會找出掩過的理由。早晨上班遲到,那是昨晚加班太晚了;過馬路闖了紅燈,是趕時間忘記了看紅綠燈;走路不小心碰了人,不是主動道歉,反倒強辯說不是故意的……如此一來,對別人的抱怨過大,周圍就再也看不到真誠的笑臉;對自己的寬容過多,定會導致曾經有過的錯誤一犯再犯。

  學會寬容,就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肚量,善於寬容別人的缺點。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會寬容,亦要寬容別人無心的過失。因為無心的過失往往不是別人自己所能主宰的。當然,學會寬容並不等於懦弱。我們要用愛心來淨化世界,而絕不是含著眼淚退避三舍。寬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碼,不停地忙碌,維持著不斷被打破的平衡,而是人世間永恆的愛與被愛。學會寬容,就學會了如何去欣賞別人,別人自然也會知道如何來欣賞你。學會寬容,是寬以待人,對自己的缺點錯誤卻不能寬容,只有不斷髮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並及時改正它們,才能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思想境界,贏得別人的加倍欣賞。

  寬容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讀懂寬容、學會寬容、善於寬容,於人於己都有益。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肩負著豐富這個世界和完善這個世界兩大使命。學會寬容,可以化解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化干戈為玉帛。不懂得寬容,喜歡伸出兩個手指譴責別人的人,要先從自身找問題,銘記那句話:“當你伸出兩隻手指去譴責別人時,餘下的三隻手指恰恰是對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