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堅守工作崗位文章

  春節悄悄的來到了人們身邊,帶來了喜氣,福氣還有那閤家團聚的機會。但是有一些人捨棄了跟家人團聚的機會,依然堅守工作崗位,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他們堅守崗位

  龍年春節,醫院上下執行平安、祥和,廣大醫務工作者放棄和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堅守崗位,心繫患者,營造出充滿溫情的別樣“年味”。

  據統計,今年春節,舟山醫院總部門急診就診病人4026人次,急診手術22例,新住院病人246人,平均日住院量468人。

  針對7天長假,醫院領導高度重視,為確保過個平安祥和的新春佳節,在各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而廣大醫務工作者堅守工作崗位,盡心盡責,無私奉獻,也有力地保證了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醫護人員:“堅守,已經成為一種責任”

  除夕夜,正當人們舉家團聚吃年夜飯時,病理診斷中心的鄧濤和黃海萍凝神的是他們手中的病理切片,為了給一個急性膽囊炎病人儘快出具病理報告,他們顧不上春節聯歡晚會和家裡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除夕那天,外十一病區的一位前列腺增生病人造瘻後出血,經保守治療後效果不明顯,面對病人危急的病情,上午11點,陳炳、吳海如醫生緊急為其手術,一直到下午5點多手術才結束,此時兩人早已飢腸轆轆。初三晚上7點45分,急診室緊急送來一個醉酒嘔吐物引起窒息的病人,病人送來時已經昏迷且雙側瞳孔散大,在張國強副院長的指揮協調下,徐方明主任、董央慶主任、何鬆彬副主任、張國樑主任積極投入搶救,直到晚上11:00,病人送入ICU,搶救工作才告一段落,內4病區護士長李利群、ICU副護士長鄭漢陽也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協助護理工作的安排與搶救。初五晚上11點,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睡在家裡的外十一病區朱士傑醫生從睡夢中吵醒,一位60歲的卵巢囊腫蒂扭轉急腹症病人需要行急診手術,朱醫生急匆匆從家裡趕來,投入到搶救病人之中,直到午夜1點,手術才結束。外9病區的董金良醫生,在大年初二、初三兩次被從家裡叫來為重症膽管炎伴感染性休克病人行急診ERCP手術,為搶救病人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在大家歡度龍年春節之時,醫院都有許多病人不能出院回家過年,陪伴在他們身邊的,除了親人,還有那些值班的醫生護士。正是這些“白衣天使”的救治和堅守,使得這些病人少了一些孤獨無助,多了一份戰勝疾病早日回家的信心。春節期間,內2病區住院病人數全院最多,最多達62個,科室主任和經管醫生堅持天天來病房,王斌達醫生本來初六休息,但從上午查房一直到下午才下班,好不容易的一天休息天就這樣又偷偷溜走了。心內科沈凱醫療組重病人有10餘個,這讓經管醫生更是不敢鬆懈,從組長沈凱到組員顧磊科、楊志強堅持每天都來查房。春節時120和急診科特別忙碌,車禍、煤氣中毒、酒精中毒、心腦血管意外等病人接踵而至,120救護車頻繁出診,急診科4位內科醫生每人基本都上了5天班。血透室的吳玉紋醫生7天假期天天上班。整個春節期間,還有許多的醫生堅持天天來院查房,有許多的醫務人員整個假期基本都在醫院度過。內1病區的謝蓓蓓、張芳、黃盼盼還帶病堅持上班,內5病區的俞柳燕、吳夢初,ICU的劉芝燕、周姣等本來在家休息,被緊急叫到科室接替任務,可是大家都毫無怨言,看著患者轉危為安,心裡還是很滿足。

  中層幹部:“帶頭堅守一線崗位,確保節日平安”

  為加強節日病房管理和病人管理,保證醫療安全,節前,醫院對各部門的醫療、消防、治安以及食堂的食品安全進行了徹底的排查,對各科節日值班人員進行了嚴格稽核,同時院領導要求職能科室和各級醫生對病人要做到“三清一督”,即科主任查清病區的危重病人和特殊病人病情;值班醫生查清當班危重病人病情,及時處理;經管醫生查清自己管的病人病情;職能部門督查好病區危重病人管理。醫務處主任李益群每天到病區督查全院的危重病人管理情況,及時組織專家會診。護理部主任袁惠萍每天深入病房抓護理安全工作。ICU病房春節工作強度特別大,鄧傑主任既要值班、查房,又要外院會診,幾乎天天在病房轉。初五晚上12點至凌晨5點在中醫骨傷院區協助搶救病人,初六上午又到婦幼保健院區會診搶救危重病人。血透室的陳學波副主任7天假期天天在科室。因為血源緊張,輸血科副主任顏頌旭每天來院協呼叫血情況。外5病區的蔣偉亞護士長,初三凌晨3:00還到內5病區參與搶救腦外傷合併消化道出血病人。節假日更加重了急診的工作強度,手術室的謝蓓蕾護士長、內1病區的王信娟護士長、內2病區的吳舟娜護士長分別到急診科幫忙。外8病區一位肺癌術後病人病情突變,護士長顏波兒每天都要到病房瞭解病人情況才能安心。

  這個春節,除了少數回家探親外,醫院大部分科主任、護士長都在病房頂班,許多科主任在除夕、初一值班,有的天天到病房親自對危重病人、特殊病人查房。科主任大查房並不因為過節而取消,反而加強,所有臨床科室在節前、節中、節後都進行了三次大查房。

  後勤部門:“為保障臨床一線齊心協力”

  大年三十中午,剛剛端起飯碗的吳阿淼主任接到電話,醫院中心吸引真空泵發生故障,吳主任立刻放下飯碗趕到醫院,在聯絡專業修理人員無法到位的情況下,氧氣站陳忠嶽自告奮勇,從家中拿來修理工具,在葛建明的配合下,將故障修復。初五晚上,中心吸引真空泵再次發生故障,在後勤中心主任的帶領下,李可副主任、陳忠嶽、付良明、葛建明從晚上8點一直忙到11點,才將故障排除,保證了醫療用氣的需要。

  為保障節日醫療工作正常執行,後勤中心在節前就對全院的醫療儀器、後勤保障設施進行了全面檢修。1月20日後勤管理中心在獲知節日期間有明顯的降溫天氣,可能會造成醫院自來水管、氧氣管爆裂,對醫療安全造成嚴重安全隱患,立即採購保溫材料,組織了十位工作人員,對暴露的自來水管、氧氣管進行保溫處理,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對全院三百多米管道進行了保溫處理。初三下午氣溫回暖後,維修聽班單聯德及時對醫院所有自來水管進行檢查。春節期間後勤中心的幾位領導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吳阿淼主任天天來院巡查情況,發生問題及時排程人員解決。整個長假,後勤中心共接到各種報修49次,對報修工作全部及時進行落實。

  裝置物資採購中心醫療裝置維修班組在春節期間,應急維修醫療裝置6臺次,其中組長方小平年三十、初四、初六都來院應急處置,既為醫院節約了維修費用,也及時迅速的保障了臨床工作的正常執行。檢驗中心機器發生了2次故障,鮑舟君同志主動從家裡趕來和工程師傅一起維修。

  保衛處節日增加保安力量,加強院區、病區巡邏,有效地保障了醫院的治安安全。食堂豐富節日菜譜,為職工、病人提供可口、衛生的菜餚。

  患者:“醫院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一束鮮花,一張賀卡,一聲問候,傳遞著濃濃的新春祝福。 除夕和初一這兩天,各臨床科室在科主任、護士長帶領下,對留院的病人進行了春節慰問,病人和家屬深受感動。節日期間醫務人員的辛勤工作也感動著患者和家屬,很多醫、護辦公室擺放著病人特意送來的鮮花,病房呈現出濃濃的醫患和諧氛圍。內3病區一位92歲高齡的患者堅持要送保健品給他的經管醫生表示感謝,被婉言謝絕了,醫生的話很樸素:逢年過節不能和家人團聚,我們也已經習慣了,有病人留在病房,我們就要留下來。

  從除夕晚上到正月初六,院領導也帶領行政、業務、護理總值班,親切慰問了堅守在工作崗位的醫務人員。除夕夜,食堂人員為值班的單身職工和留院實習生準備了可口的飯菜。

  一聲問候與祝福,一絲關懷與感謝,如沐春風,倍感溫暖。這些充滿溫情的樸素情懷,在舟山醫院已經延續了多年,雖然沒有感天動地,卻到處充滿和諧溫馨,處處洋溢和諧幸福。

  為了廣大患者能過一個健康祥和的春節,我們廣大的醫務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甘於奉獻,忘我工作已習以為常,他們犧牲了許多與家人團聚的歡樂,犧牲了享受節日快樂的美好時光,選擇了堅守,而這種堅守已經成為了一種責任,因為“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一直在他們的心裡銘記。

  :春節堅守崗位

  堅守是鐵路人的責任。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孩子翹首以盼、老人望眼欲穿、愛人望穿秋水,都在等待著遠方的親人平安回家。而遊子們不管離家有多遠,工作有多忙,也會背上重重的行囊,捎上家人愛吃的特產,帶著濃濃的思念與期盼,踏上歸程。月臺上,望著旅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身影,揹著大包小包,儘管很累很急,但歸家心切,大家臉上都掛滿笑意,心中洋溢著幸福。我的心中頓時想到……走過年輕時光,穿過青澀歲月,回頭懷想,家才是最最溫暖的避風港。也許是鐵路這份特殊的職業,只有習慣看著南來北往的旅客,離別、相聚的畫面,那些人、那些事,都在心中刻畫出無法磨滅的流年記事。

  為了讓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適,多少鐵路人奮戰在春運的崗位。為了讓旅客走得溫暖、走得滿意,多少鐵路人堅守在寒冬的雪夜。他們也有父母、愛人和孩子,也想和家人團聚吃個團圓飯,分享親人的祝福,了卻父母的牽掛,實現兒女的願望,消除妻子、丈夫的等待。他們甚至有的家中有生病需要照顧的親人、有即將待產的妻子、有渴望父母陪伴的兒女、有身患頑疾的折磨。面對洶湧的旅客人潮,他們——鐵路工人,共同喊出了一個聲音——“春運我堅守,春運保平安”。

  如果用“沒有硝煙的戰場”來形容鐵路的春運,每天一趟又一趟的列車滿載著風塵僕僕趕回家團圓的人們。是鐵路人那種堅守責任,實現旅客回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的願望。每當看到在出站口等候多時接站的親人們,從眼神中流露出種種的期望神情,看著親人們從站臺裡出來的那一剎那,飛奔而去,連忙卸下手中沉重的行李,一聲聲熟悉的小名、一句句噓寒問暖的話語,在此刻,嚴冬裡瑟瑟寒風似乎也被親情融化了。這是堆積了365天的想念,這是闊別已久的相聚。何曾想到這刻的相聚、相擁。凝聚了多少鐵路人的艱辛、付出和奉獻。當大家在和親人相聚團員時,何曾想到還有許多工人奮戰在鐵路線上,為了兩根鋼軌的安全暢通。有的默默巡檢線路,排查安全隱患,有的感受孤獨堅守道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的晝夜堅守,整夜未眠迎送數趟賓士的列車,為把旅客安全舒適送到目的地。鐵路人何曾不是一樣,都是在外的遊子。只是,他們的工作性質不同,用鐵路人的真心與真情照亮旅客回家的路。在這期間湧現出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心裡湧動的有感動、敬重,也有驕傲、自豪,畢竟我也是鐵路人。也是堅守在鐵路一線的見證者。

  是什麼讓他們義無反顧地走上春運戰場?是什麼讓他們無怨無悔地忘我工作?是什麼讓他們任勞任怨地默默奉獻? 普普通通的工人,點點滴滴的事蹟。彰顯出來的卻是最質樸也最光輝,最普通也最高大的形象。也許一個人的行為可能說明、代表不了什麼,當一個群體都在用行動詮釋、踐行著“什麼”的時候,你還能說這只是個例、偶然嗎?當然我也深深懂得,當鐵路運輸能力仍然難以適應社會需求;當廣大群眾對春運服務寄予更高的希望;當全社會所有的目光聚焦成回家的期盼,就註定了春運將是現在或未來鐵路人最繁忙的工作。

  堅守和責任,這個既簡單又沉重的字眼縈繞在我的腦海。因為心存責任,我們才會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因為心存責任,我們才會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責任如山,大愛無邊。相信還有更多我們未知的故事,還有更多可親可敬的人物。

  :春節堅守崗位,唯有歌頌是多餘

  春節期間,許多電視新聞媒體總是會報道一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在春節期間依舊堅守崗位,並且對他們加以讚美。開啟電視一看,正在“歌頌”交警與醫務人員在春節期間依舊還在為人民服務的報道。其實,這些都不算是好人好事,根本不值得去報道。當然,我深信許多過年加班的行業也並不在意是否有被報道,並且他們深知那是他們的工作職責,但是既然有媒體找上門希望報道他們的“春節工作精神”,也只好是“當仁不讓”。那麼,這就是媒體在取材方面跟不上時代了。

  對於過年還要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確實是讓人多少有些“同情”。畢竟,原本是要歡聚一堂的春節,他們卻因為要工作而不得不缺席。但是,新聞媒體也沒有必要每一年都來發掘這方面的資訊來作為部分新聞的材料,因為這方面的情況根本就不值得去報道。把他們歌頌得彷彿是大眾虧欠他們的一樣,貌似他們的堅守崗位是為大眾服務一樣,卻往往忽視了他們的工作職責就是如此。就比如開了一家麵館的個體戶,春節期間保持著麵館的繼續營業,我想沒有人覺得有必要歌頌他們,畢竟他們是在經營他們的生意。如果有必要歌頌的話,那麼不如歌頌一些消費者與納稅人,他們在春節期間依舊不忘消費與納稅,為促進經濟與內需做出貢獻。

  而且,每逢春節所報道的行業大多都是大眾所羨慕的行業,有些甚至讓大眾只有羨慕的份,而一些行業平日口碑並不好,如果不是因為工作性質與相關規定讓他們必須在春節期間工作,我想他們肯定不願意春節期間上班。而且春節期間是領三倍工錢,即便他們不希望春節期間工作,但是也得了到合理的補償。當然,有一些行業春節上班未必能夠領到三倍工錢,有些年底還要被老闆拖欠工錢,我們不如把歌頌轉變成關注勞動者的權益被侵犯的問題上。

  其實,我們一直生活在歌頌的氛圍裡面,雖然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但是歌頌的習慣依舊有所保留。我們可以歌頌一些人與一些事,但是我們的歌頌絕對要慎重而不能濫用。我們所歌頌的必須是我們所欠缺的事物,而且所歌頌的事情必須有一定讓人信服的“真材實料”,這樣才不會讓大眾感覺到太假,凡是太假的歌頌,或是歌頌隨便被濫用,只會讓思想已經開放的大眾產生反感,而當我們有朝一日需要歌頌一些好人好事的時候,大眾早就已經不以為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