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的文章

  高考狀元獲得成功固然讓人羨慕,但是高考狀元背後的勵志故事你知道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有時候,人是可以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文/2009年陝西高考文科狀元王欣怡

  這是一段心中藏之,無一日忘記的珍貴記憶,在逆境中,在復讀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前途雖遠,扶搖可接。於是心底深處的那些夢想,從不曾磨滅。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囚籠。

  像是那遠古時期的楚國遺民,與他們的三閭大夫一樣,佩長鋏,冠切雲,飲墜露餐落英,有著幹雲的立項滿腹的詩書一身的傲氣,卻也只能任風塵遮蔽一身的白衣,低頭走進那座牢籠。楚囚最是悲哀,我一直固執的這樣認為,因為他並非卓爾不群,卻一直太過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者,總是要比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高三時所有的年少輕狂,都在2008年分數釋出的一瞬間化為一場巨大的諷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說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棄所有的興趣理想去成就一個單薄的分數,於是我的小說本上一年內多出了三萬多的字數。可是真正看到分數的時候才知道,計算機熒幕不會體諒你的絕望,也不會理解宣判時的悲涼,那一瞬間,夢想中渴望了十幾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離我如此遙遠。

  沒有人會想到我落榜,面對所有人的錯愕與惋惜,我卻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揹負。

  無所謂心情,難過悲傷對於我都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門,不接電話,不回簡訊,不上線,拒絕所有人的關心與安慰。

  那就復讀吧,如果心裡還有夢想,如果,還不願意向失敗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頭。

  父母都不贊成我復讀,媽媽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認為以我高三漫不經心的狀態,再復讀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只會比第一次更糟。整整兩個月,家裡都瀰漫著濃濃的火藥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戰,爭論者毫無意義的誰對誰錯,眼淚總是替代了一切能發洩出的慾望,而窗外,夏日的陽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們正在全國各地享受著屬於他們的最長最美好的假期。

  最終我還是贏了,如媽媽後來對我說的,從沒有人能改變我做出的決定,從我小時候起他們就知道。

  要不要回原來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猶豫。

  在我看來,願意復讀的人是猛士,願意來我們班上覆讀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經在我們班上經歷過一年高三深諳其黑暗艱苦還願意再來一遍的人,就只能用聖鬥士來形容了。在後來的高四,無數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盡後感嘆著對我說,你真的太勇猛了你當初怎麼有勇氣回來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樣筋疲力盡地哀嘆說,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瘋了。

  記得同宿舍的舍友曾出給我一個上聯讓我對:

  西安事變,張無忌,楊不悔。

  巧妙的事件與人名的結合,張楊兵諫,倚天屠龍,我最愛的金庸。而我對出的下聯,出自《射鵰》,卻是對自己當下處境一場徹徹底底的嘲諷:在我的中學這片舊土上,班主任孫老師沒有變化,我也依然待在同一個地方無法向前。

  附中故地,孫不二,王處一。

  那時我的朋友們已經在大學裡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我在與去年如出一轍的填塗講評中體驗著物是人非事事休,總是想起那本不相干的一句;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有什麼苦是不能吃的?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高四的學習生活,可以此一句話完整概括之。

  在同班同學看來,復讀生們總是比他們幸福的吧。可以逃學、請假、遲到、早退、上課不聽、不交作業還永遠擁有睥睨群雄的成績。還有什麼可憂愁的呢?

  是啊,假如你不曾經歷那樣的失敗,假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從來沒超過你的無數同學們帶著比你優異的高考成績昂首走進大學而且你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因為你們再也不會有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的時刻,假如你不曾在回來之後看到初生牛犢般的應屆生們依然能夠考出比你高的分數。

  那種質疑自己價值的恐懼感,沒有復讀過的孩子們永遠不會理解,我也希望你們一輩子都不要理解。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參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後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棄了她,她隨即以前所未有的慘淡分數宣判了我變心的代價。於是我回來,從頭開始,希望於事仍有裨益,再傷心再沮喪,心底卻一直有著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這是我跟她的緣分未盡啊,我畢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機緣。沒想到,這次卻是她放棄我了,知道自己筆試未過的那一天,我從中午十二點哭到了凌晨一點,一遍又一遍地想,難道從小聽到的那些我只應該屬於北大的讚譽就只是一個一觸即碎的淺薄的玩笑?難道是北大在用最殘忍的方式報復我填報志願時的心志不堅么?這條看不見絲毫光明的路,我還要、還能堅持下去么?

  可退路已經被自己截斷了。

  記得曾經聽一個同是復讀生的姐姐說,復讀生是原地踏步的,沒有改變,沒有進步,所以大家聽課的時候我可以睡覺,大家做題的時候我可以看小說,重來第二次,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我發誓,若我像她一樣,彼時已經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這樣的想法,並且從那一刻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夾饃和煎餅委屈自己——那是我將近一年的中午飯和晚飯,為了節約時間。可是我沒有她那麼優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離開教室的時間從十二點半拖後到十二點四十五,大家睡覺的時候我要聽課,大家看小說的時候我要做題,早已不是為了成績在拼,而是無論如何讓,都要守住心底的尊嚴。

  重來第二次,有什麼苦是不能吃的。

  我習慣中午獨自一個人留在教室,習慣在自習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點半,凌晨十二點半,這兩個遙遙相對的鐘點每日與我相伴,身邊總是安靜無人,手邊永遠做不完的習題象是一場無人傾聽的訴說,明知無益,卻不願停下。

  我總是在做題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謬而漫無邊際的事,想曾背過的那些哀感頑豔的詩詞,想朋友們轉身離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輕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學後仰頭望見的長安月,想西安這座歷盡榮耀與傷痛的城,想文化的繼承祖國的復興,想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想看不見的遠方河岸邊的蘆葦叢,風過時蕭蕭寥寥,靜悄悄吹起一檔蘆花如雪。

  向人含笑揹人咳,小恙輕隨懶自呵。

  總是難過。

  後來我想。就當著本不該有的高四是一場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義無反顧。若是失敗了,就只當這千里的跋涉,是來做一次甚至無法的相間的告別,只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卻終究抵不過時間。

  這裡的“它”早已超過了北大的定義,而是我隨自己的全部自許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滅的夢想。

  於是我奮鬥在高四看不見盡頭的路上沒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傷痛,依舊可以對著每一個人笑得燦爛。

  這次咱們拼了

  幸運的是我有著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學。

  大廈傾覆,滄海橫流的時候,我們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轍之鮒。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大家同氣連枝,像同一條戰壕中的戰友,我們之間的競爭,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溫度,成為熨帖胸口充實記憶的別樣的心情。

  還有宿舍的舍友,這群最親密的“戰友”,天上神仙府,人間三零五***我們是305宿舍***,這是我調侃時為宿舍寫的對聯。我們在這方小小的空間裡,意外地收穫了幸福。

  我們付出了多少,沒有人能列舉得清。我只知道我們宿舍在自習室的人總是最多最齊時間也最長,我們合起來考過五次年級第一和無數次的前五前十,我們六人最終兩個北大兩個清華兩個中財聚首北京,為了各自的夢想,我們捨棄了太多。

  每一次回宿舍時,我都會在樓下抬頭先看我們的視窗是否有燈光,像是,一年燈火要人歸,家一樣的溫暖。我總是回來得很晚,但即使燈黑著也從來沒有慌張過,因為我知道推開自習室的門,你們一定在。

  記憶中最深的,是305朝陽的大窗,每天早上買飯回來的人拉開窗簾叫大家起床,睜開眼時,陽光灑滿一室,漫漫長夜的傷痛化作滿心滿眼的溫暖。我一次次地想起來我喜歡的那句歌詞,每一天睜開眼看你們和陽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來。

  我們是一群在涸轍中相濡以沫的鮒魚,每一群涸轍之鮒都有著相忘於江湖的夢想,但在那之前,我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條拼向江湖的水道。

  很沒來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孫老師,想我對他痛恨切齒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場很荒謬的虛擬:我希望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有一個人一直守在我身邊,不離不棄,為我的每一點進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氣,並且欣然的笑容滿面。我一直以為沒有這麼一個人,過後回頭才發現,這個人一直都在,卻是我的班主任。

  他曾在所有同學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發試卷考試,也曾在地震時的劇烈晃動中如山嶽般屹立在講臺上***每一個人的恐懼絕望,他讓無數學生在畢業後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單獨談話中對我說:王欣怡,這次咱們拼了。

  這次咱們拼了。

  回想高四經年倥傯,人浮於事,然而,這句話卻讓我始終銘記於心,並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時候,人是可以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後序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許多美好的東西,往往在心靈經歷滄桑之後成為永恆。那麼就此結束吧。我已在燕園,已在十餘年牽繫的未名湖畔,願所有人安好,願前路風景如畫。

  篇二:《伴著歌聲起航》

  文/2012年寧夏文科狀元馬博恩

  高三的歲月兵荒馬亂,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裡,總會有一些信念支撐著我們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而在那些最艱難的日子裡,在壓力大到自己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會在音樂中一點點沉澱自己。伴著那些音符,我踽踽而行,亦駐足亦疾趨,最後終於到達了繁花似錦的夢的彼岸。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

  剛升入高三的時候,其實是我們最容易迷茫和困惑的日子。站在人生第一個意義重大的節點上,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課程,越摞越厚的複習資料,日子也彷彿越過越充實……但舉目四望,周圍是霧茫茫的一片,好像不論選擇哪個方向都會有路可走,但卻彷徨不知如何選擇那條屬於自己的路。可幸,我身邊有三兩個志若鴻鵠的益友,我們會在偷得浮生閒暇的課間或是體育課上聊一聊對未來的憧憬,也會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談談對大學生活的嚮往。在我們隻言片語的描述中,一個北大夢在我腦海漸至成形,我開始迷戀燕園的一草一木,迷戀那裡顧盼生姿的綠樹紅花以及波光粼粼的未名碧水。我似乎明白了自己應該朝哪裡奔跑前行,我想讓自己的夢想真真切切地實現,而不僅僅是一個虛無縹渺的燕園幻夢,於是下定決心為了自己的未來放手一搏。

  我開始發瘋似的認真過著6月6號之前的每一分鐘,那種瘋狂的衝勁甚至讓自己都為之詫異。熬夜奮戰,一張一張做著數學真題測試卷,一頁一頁不知厭煩地重複著歷史政治書上的詞句,一幅一幅揹著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亦或是農業區位分佈圖……睏倦這個詞似乎永遠離我而去,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出現在課堂上的我也永遠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然後朋友問我:“兄弟,你每天睡那麼少為什麼看起來還這麼精神?有什麼祕訣趕緊傳授一下!”這個時候,我總是淺淺地一笑,然後在心底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對自己說:“因為我的未名還在等著我呢!”是啊,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總會和我的未名邂逅。

  走在不同的路上會有不同的方式

  在高三,除了抓緊每一分鐘之外,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必不可少。在文科學習方面,我略有心得。比如地理,在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地理學科的知識模板,“工業的區位因素”“不同農業地域型別的條件及差異”等,這些都是做題時可以套用的公式,但往往在考前很難突擊背誦,所以就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而在歷史學科方面,則更需要回歸課本和筆記,不要一味地沉溺在各種教參為你構築的海市蜃樓中,而要腳踏實地地做好課本基礎知識的積累。根據歷史時間軸以及某一國家某一歷史事件的具體發展過程,構築個人的歷史總體格局,進行一種有選擇性的、提綱挈領式的概括。而政治學科則有一種專門的學習方法——聯絡記憶法,即在掌握政治原理的基礎上,及時關注時事政治,將某一具體事件跟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記憶,以達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至於說到語文,則更注重平時的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古詩文,有很多不同的型別,要做到具體掌握的話需要花很多工夫。而在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我針對古詩文的題也有一些個人祕訣。首先,拿到詩文一定要多朗誦幾遍,最好能夠蘊含著個人的感情色彩去讀,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很輕鬆地把握到作者感情的揚抑。如果還是無法弄清感情基調的話,可以具體觀察古詩中的意象和修飾類形容詞,從而直截了當地瞭解作者的寫作基調。其次就是要認真研讀題幹,區分清楚題目的具體要求,看具體針對的是寫作方法還是意圖、感情,有針對性地去研讀題目。

  你是我的眼帶我閱過浩瀚的書海

  其實,不管是多麼堅強的人都很難獨自度過高三這段異常艱苦孤單的時光,在高中生涯的最後階段,你會愈發體會到一個好朋友對你的影響和幫助有多大。高考的確很殘酷,需要靠你的排名和分數說話,但即便如此,也永遠不要把你的同學當做你的敵人。你或許可以通過彼此提防隱藏來打敗整個班的人,但若想在高考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你唯一能做的只有攜起手來,互相借鑑學習,以一個團隊的姿態戰勝橫亙在你前方的困難和挑戰。就我而言,我當時關係最好的兩位朋友,一個已經經歷過高考洗禮,另一個則一直與我不分伯仲。我們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坐在一起討論,那位復讀的同學經常用他自己慘痛的經歷告誡我們,也會在我們心態失衡的時候和我們促膝長談,幫助我們重振旗鼓。另一位則正好和我互補,我會經常用我強大的文史資料記憶庫辯到他心悅誠服,他則會時常向我傳授行之有效的地理學習記憶法。就這樣,我們一路走來,互相扶持,我到了我心馳神往的燕園,他們也各自尋找到了南大、山大這樣的好歸宿。突然就想起來了最近很火的林志炫的一首歌《沒離開過》:驀然回首,你在我背後,推著我走。

  當然,除了好朋友的一雙智慧之眼外,一直陪著我們奮鬥的老師們也是我們可以放心依靠的另一面牆。面對考試的失利,家長的責備,甚至是自己的不知所措,老師們總可以用他們睿智的語言開導我們,讓我們從暫時的陰霾和迷惘中走出來。所以,在高三這段歲月中,與老師保持溝通其實也是保持心態、調整學習方法的不二法門。永遠不需要對自己看似幼稚的問題感到顧慮,覺得它們會讓老師輕視甚至責備自己。其實,老師們都是很願意為你答疑解惑的,所以,大膽提出你的問題吧,老師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

  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

  現在偶爾想起畢業那天的場景,一幕幕畫面在我眼前流轉,總會有一種想要哭泣的錯覺。在經歷錯過之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高三的日子會有多麼美好。在網上有一段滸語:“我多麼希望自己只是做了長長的一個夢啊,夢醒了還能看見講臺上老師凌亂抑或工整的板書,還會有同桌在你這身旁笑著提醒你該好好學習了……只是真的就那麼過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珍惜這一段歲月,珍惜自己有過的所有青春記憶。看似暗無天日的高三年華,其實真的蘊藏了許多的歡樂與美好。珍惜眼前人吧,親愛的你們,珍惜你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若干年過去了,你們再次回憶起這段時光時,可以微笑著昂首挺胸地對自己說:“我經歷過,我奮鬥過,所以我從來沒有後悔過。”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論有多麼理想的學習方法亦或是學習條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持之以恆的刻苦鑽研。在高考來臨之際,希望你們堅守住自己的信念,輔之堅持不懈的付出,以課堂上的認真投入作舟,努力思考為漿,在高考前的大洋上揚帆起航,最終一帆風順,劃過高考的門檻,勇敢地飛翔到更高更美好的未來。

  篇三:奇蹟,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 一個考取北大生物系學生的高三傳奇

  【高策,2010年高考672分,北大生物系錄取。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我讓高策寫一寫曾經的故事,算是給自己的高中一個總結,也給學弟學妹一點鼓勵。幾天之後他發給我這樣一篇文章,讀完之後,我熱淚盈眶。他的文章裡有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我的眼淚裡有我和幾十個孩子刻骨銘心的青春。】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終於,我可以平靜下來,在這樣一個清晨,好好地回憶,細細的品味,那屬於我的高三奇蹟。

  想借用班主任的評語,對高三的上學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懷天下卻做不到臥薪嚐膽,立志異常堅定卻難逃現實誘惑,看得見遠處的山卻看不見腳下的路。有時把執迷不悟叫執著,有時把自我滿足當自信,有時自以為是能夠拯救別人拯救世界的萬能上帝,到頭來成了自身都難保的過河泥菩薩。有時是真正弱點百出還不以為意的“偽高手”,有時是地道地荒廢機會還自鳴得意的可憐人。”看到這些評語,這些批評,我心裡有恐慌,卻更迷茫——我究竟該怎樣做……

  【這是我從教幾年的學生評語中唯一一次這麼“狠”地評價自己的學生,而批評的恰恰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中的一個。他幾乎是我欽點的班長;他有很多看法與我異乎尋常地一致,雖然我沒有當面對他說過;他曾經在寒冷的深夜與我探討愛的問題,雖然我沒有能讓他接受我的觀點,但是我依然欣賞他的思考;他也有著自己的大氣與胸懷,我喜歡他們做的每一期牆報和班會,我喜歡他的文筆,也多次把他的文章作為範文;當然,這些都掩不住他的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時候為自己的習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直到今天我都相信,他的路原本可以不這麼難。

  我依然記得,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給高策寫下上面那些話,我記得,我幾乎是用了整整兩個晚自習,用了十多張答題卡來反覆揣摩這些話。語氣太重了,緩和一下,太緩和了,再加重。思考來思考去,我幾乎選擇了我能選用的最嚴厲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話,我的想法只有一個,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這些話不是無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喚醒;而不是無情地放棄,而是堅定地期待,這些話不是結束,而是一個起點。】

  千瘡百孔的習慣讓我的成績從高二期末的年級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過那時的我依舊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時間,在迷茫與掙扎中看著成績下滑,看著北大遠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現在想想,那真是一次夢幻般的影響我很久的經歷!

  憑藉高二的成績我走進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筆試考場,上午的數學共四個題,交卷時我只做了一點點。若是擱在平時,下午的測試我一定會邊做題變懊惱,接著一敗塗地。可是這次,不知是哪裡來的力量,我暫時忘卻了上午的數學卷,一點一點答題,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場,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卻著實為自己下午的沉著感到欣慰。壓線通過筆試,正是對我心態的獎勵,從那時起,無論上一科考的怎樣,我都能堅強的努力到最後一秒,這或許遠比通過考試要重要吧。

  【我不曾預料到他會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堅持。這也許是我下決心寫下上面那些評語的最大的原因吧!】

  接著的面試,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著那讓我陶醉的氣息,陽光靜靜地灑在身上……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讀書人,給了黑暗中的我多麼強烈的希望。

  戲劇性的是最終我只獲得五分的加分,老天開起玩笑怎麼這麼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計劃,不知所措的呆著,就是呆著什麼都不做。做了那麼多,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只有五分,值嗎?我永遠不會忘記許多人聽到這“五分”的神態,那是一種聽到冷笑話的表情,我只有以笑應對。可我不服,或許,這五分就有用呢;或許,就真的有用呢……

  再開學,立刻到了“質檢二”。理綜的出現讓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的優勢發揮不出,物理的劣勢暴露無遺。200名,我忘不了老師氣沖沖地拿著成績單到宿舍指給我看:“還沒這麼差過吧!自己好好想想……”剎那間,我感覺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咬咬牙,下定決心。我扔掉了手機卡,把MP4借給了同學,在枕頭下放了三樣東西:暑假買的《清華北大不是夢》,在北大自主招生領取的《築夢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組明信片。趴在床上,難以入夢。一筆一劃地將職燁的《花開不敗》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個為了復旦犧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樣……

  在職燁寫成《花開不敗》的那一刻起,這篇文章影響了多少曾在夢想面前困惑的孩子。在郭嘉逸的文章中提到他,在高策的文中裡提到他,在無數孩子的青春記憶力有這樣一篇文章的痕跡。而未來人們還會記住郭嘉逸的《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也會記起這一篇《奇蹟,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總是黑壓壓的一片,看不到一絲陽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導致了身體的問題,腦子裡總是跟漿糊似的,還不時地乾嘔。但我不能鬆懈,該吃藥吃藥,吃了藥還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覺得夜好靜啊,只聽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記了開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懷念的一段時光。

  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我堅持了一個月,結果卻是在“一模”時由低谷跌落深淵。570分,283名,按往屆的成績看,這剛夠一本。距高考還有54天,我真的想放棄了……有氣無力的看著試卷,可怕的是我沒有那種“收拾舊山河”的勇氣與激情了。

  多謝我的朋友,用一張紙,一段話喚起了我內心的希望:“把每天當成終結前的最後禮物,把每道題都當成訓練能力的必備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也“必須為了必須,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還沒結束呢,真的,還有可能大逆轉。

  【我記得我曾經讓他們看馬雲的訪談視訊,也曾把馬雲的那句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一定都記得,那就是“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是啊,努力容易,堅持難;堅持容易,遇到挫折打擊、甚至是反覆遇到挫折和打擊仍舊堅持就更難。我對現在的學生說,如果你一直努力,卻要在往後的第十次考試的時候能換來勝利,你願不願意為它承受前九次的失敗?還是在其中某一次失敗的時候就舉手投降?回答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而那第十次考試也許就是高考!】

  那是一個見證我內心成長的下午,一個人坐在窗戶旁,發聲地再一次讀了那個堅強的復旦女生留給我們的財富——《花開不敗》。日記本上我有力的寫著: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鳴驚人。一天超越六個人,殺進北大。現在看到這些話,仍是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怎麼就那麼相信奇蹟!正如柴靜所言吧,失敗不是悲劇,放棄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節,我應該成績回升。可現實終究是現實,“一點五模”年級233名,據復讀生說,這樣的成績沒戲了。沒戲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節晚自習後出去跑步,發瘋一樣。回來看到了發下來的化學卷子。看著接近滿分的卷子,我對自己笑了笑。接著發現卷子的最後有化學老師的一句話“你還是那個優秀的你!”還有人相信我,老師沒有放棄我。一瞬間,我感到莫名的感動。趴在課桌上任眼淚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時候看到的光芒,哭過後的我輕鬆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麼,我都要以最飽滿的熱情,最昂揚的鬥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堅韌的毅力,全力以赴!輸輸輸,輸到贏為止!

  【有的時候老師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在學生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無心的鼓勵可能種下希望和力量,而無心的否定也可能帶來失落甚至是仇恨。一次一個學生給我留言說,說我的一句話給了她很深的影響,這句話是“就算是你有99%的好,也不能放縱1%的不好”,可是這句話我早就都忘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說的話了。在那個高壓下的時期,一句否定的話就可能摧毀一個前進的就會,而一句鼓勵的話或是一個信任的微笑就可能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老師啊老師,我是每時每刻帶給人影響的人。】

  影響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個哥們來聊天。言談中,我不自覺地流露出沮喪,他送我這樣的一句話: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沒受過打擊。我是一直被打擊,從未被打倒!

  【從這裡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班風的重要?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如果這個時候聽到更為沮喪的話,又會怎樣?】

  一天天重複的日子,通向了“二模”,衝到了年級70名的我卻怎樣也高興不起來了。馬上要自由複習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師求助,經驗豐富的他告訴我這一階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進步了。老師說的沒錯,但是不是沒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著瞧!

  【有的老師對學生說要重視高一,高一不行以後就不行了,有的說重視高二,高二不行以後就不行了,有的說重要的是高三一輪複習,一輪不行以後就不行了,可是我要說,我們理解這些話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學生當下,但是請不要再無心中也摧毀了孩子對未來的期待。我們不相信“高一決定論”“高二決定論”“一輪決定論”,我們鼓勵珍惜每一天,我們也歡迎每一個迷途知返的孩子,我們相信所有的努力只要開始都不晚。而只要堅持,總會好於放棄希望。在成功面前,沒有“不太可能”,也沒有“小可能”,只有百分百堅持與百分百放棄。】

  距高考還有19天的時候,我將戰場搬到了自習室。那裡都是學競賽未成的戰士,我和他們一樣,無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著那些分數,語文120,數學140英語140理綜275加上5分,夠了,到北大了……白日做夢可以,不過要夢得有價值,夢是可以帶來動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張紙“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像一匹餓狼,不顧一切地發瘋一樣衝向北大。

  【在教室的牆上,貼著每一個同學高考的目標,高策的那張紙上寫的是“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誓聞名”,高考前離校的時候,很多同學收拾了行李匆匆走了,高策走到那張紙前,認真地撕下來,裝在包裡帶走了。後來我想,那一刻是不是也是一個預兆?】

  “二點五模”時到了年級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誰讓你給了我一點希望,我會不留餘力!

  最後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個人了***他人已經保送或者留級***。那位保送清華的“神人”臨走時說:你們會考的很好。“我會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東西全縷一遍,心如止水,最後的戰役,蓄勢待發。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場上有我的兩名好朋友時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大獲全勝,不可逆轉》。

  臨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著拍張我肩膀說:“你的成績呈一個V字,希望高考時你會再回頂峰!”

  【那一刻我依然記憶清晰,我走在學生的宿舍裡,微笑著對每一個孩子說了鼓勵的話。走到高策面前的時候,他還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收拾東西。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有了太多關於成績的交流,我相信他心裡應該早就知道我的話。我對他說出上面的話的時候,他還用很小的聲音說,“會的,一定會的”,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書的時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來了!親吻著手裡的寶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年是這麼的奇妙。奇蹟,就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回首這一年的青春,竟品出了悲壯的味道。坐在辦公室裡,我又一次滿懷感慨,坐在北大燕園的高策會是何感受呢,坐在教室的學生和坐在電腦前的你又是如何?

  再回首,我們是不是也發現,犧牲的其實並不是一切,誰說這犧牲不是一種贏得呢,贏得的太多太多,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創造奇蹟的歲月。】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