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悟的文章

  每個人對自己身邊的事情都會有一些感悟,或多或至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層窗紙,恍若隔世

  往事終究只是往事, ­

  故事終究只是故事。 ­

  如果說男人也有顏色, ­

  我想該是夜色般的靜默。 ­

  ——題記 ­

  風更濃,無端挑逗起躁動的心情。寂寥的香菸,無聊地勾勒著寂寞,清晰而又繚亂的痕跡。 ­

  窗裡,寂寞;窗外,寂寞。 ­

  酒杯淺淺,卻滿溢著曖昧的情愫。潦草的心事,難以梳理成簡單有序的文字。即使最終形成於文字,也往往掩蓋了最初的真實,彷彿隔著一層窗紙,只是一個沉默的模糊的影子;宛若一首朦朧的詩,即使寂寞,也要擺出最優雅的姿勢;又如懷春的女子,深閨裡獨駐鏡前,也要小心粉飾,不敢輕易袒露赤裸的相思。或許,男人不該如此矜持。在這個充斥速食的時代,沒有人會願意為了一個窗紙上的影子,而停止匆忙的腳步,去細細聆聽那些沉默已久的故事。那麼,誰又會忍心捅破那層窗紙,用叫賣的方式,把寂寞交付於敷衍的手指? ­

  一層窗紙,恍若隔世。 ­

  人生若真有前世,那麼是誰的淚,燙下了我今生的痣?人生若真有來世,那麼我的詩,會延續誰未了的相思?我的情只若那一層薄薄的窗紙,因為人生僅此一世***我沒有前世的遺憾需要修飾,更沒有來世可以來彌補今生的錯失***。隔起一層窗紙,我願與你今生今世,卻不會說與你知,怕你驕傲,怕你忽視,怕你甚至根本不願得知......如果你隨時準備離開,那麼從一開始就請你不要走來;如果你隨時準備離開,那麼也請相信從一開始我就沒有等待。當過客終究只是路過,或者連路過也只是一廂情願的,徒留一場無關於幸福的夢,我還有最後一層窗紙。隔起一層窗紙,結束時卻還沒有開始,也無須再說開始。隔起一層窗紙,自顧自的,在背面於想象中刻畫今生的女子:一襲書卷氣的女子,相逢時會心一笑,彼此明瞭,彼此攜手,天涯白頭......隔起一層窗紙,我依然願意相信那些美好的動人的故事。可是,還是隔起一層窗紙,我們和我們所厭惡的一樣,都在努力地學習著付出自私。只有那層窗紙知道,某個角落裡,靜靜的獨自盛開過,又獨自凋謝了多少華麗的寂寞。 ­

  每個人都像是一層窗紙,正面是現實,背面是心事。窗紙,厚薄不一、張弛有度、層次交疊,因人而異:有的人可以趴在第幾層上耍賴,有的人則只能在第N層外遠遠徘徊,有的人卻連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在第幾層處......不是每一層窗紙背後都在醞釀著預謀,有時只是為寂寞做最深邃的保留。誰也不忍心在撕開窗紙以後,親眼目睹心底最柔軟的心傷,赤裸裸地去面對急促而徹底的死亡。真正的朋友,是明知你在窗紙後,還願與你相守。他不曾靠近一步,怕令你辛苦偽裝的尊嚴受傷;他也不曾遠離一步,怕你走出後卻無人共飲一杯酒。 ­

  人生只若一層窗紙,捅破便毫無意思。誠如佛語有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人生看得太真,反而入魔太深。然而,我也無意成佛,畢竟現實中還有諸多誘惑:比如親情友情愛情,比如美食美酒美景,比如功成名就後的滿足,又如美人在抱的豔慕......當能力不足以駕御當下的現實,我習慣隱身於窗紙後,掩藏起龐大的願望。脫離了現實的願望,永遠只能叫做夢想。隔起一層窗紙,任衝動肆虐洶湧,窗紙外波瀾不驚。隔起一層窗紙,緩慢而艱難地積蓄著力量,期待某一天能為夢想插上現實的翅膀。奈何成功總是來得太慢,或者已是興趣索然,或者已是永久遺憾。年歲逐增,我試圖把自己站成一層窗紙,遊弋於寂寞的心事和寂寥的現實。嘗試以出世之心入世,對誘惑淺嘗輒止,只記憶下美好的影子,獨自於窗紙後,平空編織一個快慰自己的故事。現實本來已經夠亂,我又何苦推波助瀾? ­

  一層窗紙,恍若隔世。 ­

  燈火闌珊,酒意酣然。舉杯回首顧影自盼,恍惚間,寂寞似乎越發明顯。

  :人性的貪慾

  10歲的農村小女孩李娟不幸患了白血病,十分貧困的家庭無力支付高昂的醫療費,喜歡學習的李娟躺在病床上發出了“我不想死,我還要讀書”的絕望呼喊,這事經媒體報導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人們為之動容,紛紛慷慨解囊相助。短短的幾天時間,父親李來福就收到了各界人士20多萬的捐款,這可是自己一輩子拼命也掙不到的錢吶!心想:骨髓移植的費用需要20萬左右,移植成功後後期的抗排異藥物每月需要兩萬元左右,照現在成百上千的捐款速度,不出幾月,不僅能完全治療好女兒的病情,而且還有積蓄,後半生也不用發愁了。李來福的心理漸漸由感恩戴德轉化為貪婪的慾望。

  這天中午,李來福正在醫院照料女兒,一位頭髮花白,衣著樸素的老人來到病床前,哆嗦著從衣兜裡掏出一些皺巴巴的票子,說這點錢是拾廢舊物品變賣後所得的,錢雖然不多,但卻是自己的一點心意,請收下。李來福斜眼掃了一下,無非是些5元1元5角1角的零星小票,總共也就10多塊吧。真小氣,捐這點錢算什麼,還不夠一瓶藥水錢的零頭呢!李來福有些不快,表現冷淡地說:“看你生活也不寬裕,就留著自己用吧!”

  “救孩子要緊,我身體很好,還能自食其力!”老人把錢放在桌子上。

  “謝謝了。”

  李來福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老人顯得很尷尬,正想張嘴說什麼,這時病房門口有人大聲問道:“誰叫李娟?”李來福扭頭一看,進來了一位大腹便便,滿面紅光的男人,衣著十分講究,一看便是大老闆的派頭,肯定又是捐款的,李來福撇下老人,熱情地迎了上去:“我就是李娟,我就是李娟。”

  男人怔了怔,一臉的疑惑:“你......”

  “我是李娟的父親。”李來福趕緊解釋,並用袖子撣撣乾淨的凳子,殷勤地說,“請坐請坐!”

  “不坐了。”男人看熟睡中仍在輸著液的孩子,拉開皮包的拉鍊,從裡面拿出一沓錢:“這是一千元,希望你女兒早日恢復健康!”李來福手裡捧著百元大鈔,喜不自禁地說:謝謝老闆謝謝老闆!”

  “嗯!我還有事,先走了。”

  李來福點頭哈腰地跟在背後:“老闆慢走,老闆慢走。”瞅著男人走出很遠,還戀戀不捨地叫道,“慢走啊老闆。”

  迴轉身來,只見旁邊的老人不住地搖頭嘆息,從懷裡摸索出一張存摺,嘀咕道:“本想把這一萬塊的存摺捐出來給孩子治病,盡一儘自己的微薄之力,沒想到.......”老人苦笑了一下,把存摺重新塞進兜裡,“看來已經用不著了。”

  聽完,李來福愣愣地半天說不出話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作者: 千里明月

  :今天,你微笑了嗎?

  我喜歡看見別人微笑,因為在那淺淺淡淡的笑容裡帶著溫暖。

  單位有一老同事,是專門接待上訪群眾來訪的,他的辦公室裡總是人來人往,全是來上訪求決的群眾,有時每天接待五六起信訪件十多人,遇到難纏的,就更難做工作了。

  有一天他來我辦公室說:今天的人太多,嘴皮子都磨破了,聲音也說啞了,總算是勸下去了。

  一聽他的聲音確實嘶啞得象小貓一樣細小,他卻樂呵呵的一臉笑容,完全沒有一點怨言。

  我心想:要是換作我,一定有說不完的埋怨話。

  我不解:你的心態真好,信訪工作是最難做的,每天面對不同素質、不同訴求的人去做解釋疏導工作,有吵的、有罵的,從沒見你發過火、生過氣,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讓人感覺象一汪春水般平靜。有時我聽著那吵鬧聲就煩,更不用說去調解了。

  他笑呵呵:有什麼可生氣的,這是一項工作,況且這項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就是要有好的態度,慢慢給他們磨吧。如果我也與他們一起生氣,不是天天就和上訪群眾吵架了?

  我讚歎地:那是,那是,凡正我不適合做那工作。

  他又說:不管他們有多大的事情難以解決,我們都要面帶微笑的去給他們解釋,象春風化雨般去融化,再難纏的信訪人也能平息下來。他們生著氣、冒著火,如果我也火上燒油,不是燃燒起來了嗎?我總是心平氣和用微笑去面對她們,漸漸地他們會軟下來,聽解釋、勸告,聽法律條款,最終得到化解……

  我不得不佩服他驚人的忍耐力和樂觀的態度。正是因為有他的這種微笑服務,讓很多信訪案件在他那裡得以化解。

  書中曾說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在自己身上得也到過驗證。一次因工作上的事情讓自己很不開心,真的想大哭大嚷一場。

  恰在此時,一個外單位來辦事的人一臉笑容的站在門口問我:同志,請問某領導在那個辦公室?對我露出燦爛的微笑,那微笑足讓人開懷。

  總不能用冷臉對人家吧,立即也換成一幅笑臉,不由自主的回給她一個會心的微笑,然後告訴她某某什麼的。也就是那一個淡淡的微笑,和與她的幾句寒暄,讓我的情緒得到大大的改善,沒有先前的失意與極端,心情一下也開朗許多。

  人有時候就是活一種心情,在社會中生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無論物質上有多富有,沒有一份好心情,也無法開心的享受;巨石都無法壓彎的身軀,有時卻會被嘆息、不好的心情擰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微笑,高興時,用微笑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悲傷時,用微笑為自己洗去傷痛;失意時,用微笑給自己打打氣;氣憤時,用微笑為自己平復心情。微笑是心靈的清潔工,能拂去浮躁,掃清煩惱,過濾心情,存放快樂。這樣,在不管遇到什麼境況時,才會飛得更高。

  在茫茫人海中,能相識已是不易,更何況有幸能成為親人、朋友、同事、同學、知己和愛人,相互之間血脈相連、心意相通。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歡樂而歡樂,會因為自己的難過而難過。

  因此,當我們感到歡樂的同時,也同樣和他們分享了快樂;當我們難過的同時,也同樣傳遞給了他們悲傷。這時,微笑便是紐帶,能把我們的心緊緊相連,即便是夾著幾分苦澀的微笑,也能讓他們看到希望、感到力量,從而團結一致,共度難關。

  與人相處,最講究謙與讓、和與善,提倡一笑泯恩仇。微笑,便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表達善意的最佳辦法,不是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嗎?送人微笑,亦如此。

  在這個文明的社會裡,繁忙的生活讓我們沒有了微笑的心境,利益的算計讓我們失去了微笑的理由,微笑變得稀少,變得彌足珍貴。

  給自己一個微笑,讓心情更舒暢,讓心胸更寬廣,讓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陽光。

  只要人人都多一點微笑,少一點爭吵,我們的社會何愁不美滿、不和諧呢?

  為何?我們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送自己一點微笑呢?

  今天,你微笑了嗎?

  粟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