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習慣而成功的故事

  習慣是一條巨纜,我們每天編織其中一根線,最終我們無法弄斷它。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理査徳.羅伯茨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核酸生物轉換過程的科學家,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人們稱他為生物化學上的猛士。

  理査徳.羅伯茨小時候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是小孩子總有一點兒貪玩調皮,小羅伯茨也是這樣。

  一天開會時,老師們說起自己的擔心:要是小理査德養成貪玩的習慣,以後聰明不用在正道上,那一棵好苗子就給毀了。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

  這時候,校長講話了:“這件事就交給我吧。”

  放學後,小理査德正在收拾書包,校長突然走過來,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 神祕地衝他笑笑離開了。

  小理查德很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他展開紙條一看,原來是一道智力題,似乎涉及課堂上沒學到的內容。校長想考考我呢。他想。

  小理査德覺得很有意思,邊走邊琢磨,回家也顧不上玩,査了不少資料, 想了很久,直到做出來才去睡覺。

  第二天,小理査德找到校長,一臉自豪地把答案遞給他。校長看著答案點點頭,又掏出一張小紙條遞給小理查德。小理査德笑笑:“我一定會做出來的。”

  此後,校長常常悄悄遞給小理査德一些題目,要是小理査德做出來了,他會表揚幾句,然後拿出一道難一些的題目,要是做不出來,他就會放學後把小理查德叫到辦公室講解。

  小理查德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不肯服輸的勁兒上來了,總是絞盡腦汁不被校長的題目考倒,平時有空也自覺地多看書學習,為下一道題做準備。到後來,每天學習看書已經成了習慣,反而覺得嬉戲玩鬧沒意思。

  許多年後功成名就的理查德回憶起這一切,非常感謝校長,是他的紙條讓自己養成了受益一生的習慣。

  篇2

  海明威是美國的著名作家。他寫作時,有個很好的習慣。

  他把毎天早上寫作當成鐵的紀律,不管頭天夜裡睡得多晚,一大早他就走到寫字檯前,先重讀一遍已寫好的部分,讓自己沉浸到情節中去。隨後,他就用一隻

  腳站著開始寫作。

  就這樣,海明威成功地創作了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和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等優秀作品,並在1954年贏得了世界性的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

  當有記者問他,為什麼要單腳站著寫作時,海明威笑笑,答道:“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狀態,促使我儘可能簡短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篇3

  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

  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

  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篇4

  亞歷山大帝王圖書館發生火災的時候,館裡所藏圖書被焚燒殆盡,但有一本不很貴重的書得以倖免。

  有一個能識幾個字的窮人,花了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書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書頁裡面卻藏著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一張薄薄的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石的祕密。所謂點鐵成金石,是一塊小圓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

  小紙片上寫著:這塊奇石在黑海邊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觀跟海邊成千上萬的石頭沒什麼兩樣。

  謎底在於:奇石摸起來是溫的,而普通的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這個窮人於是變賣了家當,帶著簡單的行囊,露宿於黑海岸邊,開始尋找點鐵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撿起來的冰涼的石頭隨手就扔掉的話,那麼他可能會重複地撿到已經摸過的石頭,而無法辨認真正的奇石。為防止這種情形的發生,每當撿起一塊冰涼的石頭,他就往海里扔。一天過去了,他撿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

  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他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他不氣餒,繼續撿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有一天早上,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的!他仍然隨手扔到了海里,因為他已經養成了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習慣性了。以至於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他仍然習慣性地扔到了海里。

 

的人還:

1.良好習慣成功的例子

2.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3.關於習慣的勵志故事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因放棄而成功的名人故事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