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寓言故事的精選

  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見利反目

  有一個讀書人出外遊歷。這天,他來到一個地方,看到一群兒童在拾柴禾。於是讀書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來,對他們說:“你們在拾柴的時候,誰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聲,這柴禾就歸誰,後見到的人就不要去爭奪了。你們能做得到嗎?”

  幾個兒童都回答說:“我們做得到!”說著就都走開了,互相之間說說笑笑,非常友好,大家都顯得很輕鬆、高興。

  這些孩子走著走著,忽然看到路邊橫著一些柴草,其中一個就先喊了一聲:“看!那邊有柴禾!”

  接著他便向那柴草跑了過去。可是,這些孩子忘了自己剛才許下的諾言,其餘幾個孩子也跟著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結果爭搶起來,繼而互相之間打起架來,有的還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幾個被打得鼻青臉腫,牙都打出血了。

  那個讀書人驚恐地看到了這情景,他急切地往回走去。他失望地嘆道:“兒童為了這一點柴草都會如此爭搶,何況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實在太多了。人們在一般情況下,好像還能和睦相處,可是一旦見到有利可圖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爭搶打鬥,怎能不受傷呢?”

  有些人平常好像能和睦共事,一旦利益當前,就暴露出自私的本性,相互爭搶打鬥,一改往日的和善謙恭,反目相爭,甚至去詆譭別人。小朋友們之間要建立真摯牢固的友誼關係,千萬不能像他們一樣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

  篇二:秀才討錢

  一位秀才正在書房裡讀書,突然聽見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位白髮蒼蒼的老翁。相貌長得很古怪。讓進屋後,秀才問老者姓名,老人說:“我姓胡,名叫養真,其實是千年修煉得道的狐仙。因為仰慕您秀才的高雅,願和您做個朋友,談談學問和詩文。”

  秀才從來豁達隨和,聽了並不以為怪,於是便同老翁談古論今起來。老翁十分博學,談吐極為精彩風雅,叩問他經史百家的經典要義,居然能理解深透,解釋精妙,真是出口成章,氣度不凡。秀才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因此對老翁十分佩服,從此結為知交。

  有一天,在交談中秀才小聲地請求老翁道:“您對我很好,可是,您看我這麼窮,有時連飯都吃不飽。您是得道仙人,只要費舉手之勞金錢肯定會馬上到手。真對我好,何不給我一點小小的賙濟幫助呢?”

  老翁一聽,沉默了一會兒,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稍後又笑道:“這是很容易的事,但需要十幾個錢作母錢,好生許多子錢。”秀才照辦了。

  老翁於是同秀才來到一間密室,一邊慢慢踱步,一邊嘴裡唸咒語。忽然,只見無數的錢嘩啦啦地從房樑上下雨似地往下落,轉眼之間錢就堆了半屋,足有三尺高。

  老翁問秀才:“您看夠了嗎?”“夠了夠了。”秀才喜不自禁。於是兩人先後出來,把門關好。送走老翁後,秀才就進密室去取錢。可開門一看,滿屋的錢頃刻都不見了,只剩下原來作母錢的十幾個錢,還稀稀落落地丟在地上。

  秀才氣呼呼地去責問老翁為何欺騙和戲弄自己。老翁淡淡地對秀才說:“我本來是要和您結個文字之交相互切磋,並沒想到跟您合謀去廣積錢財。剛才滿屋子錢都是我臨時從別人那裡借來的,為了清白,只好又還給人家去了。如果您還想發份外之財,就請您去找會偷盜的‘樑上君子’作朋友吧!老夫不能成全您了。”

  說完,老翁拂袖而去。

  秀才討錢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精神生活也要以物質為基礎,讀書人也需要錢,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可借旁門左道大發橫財,否則即使不遭致橫禍,也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篇三:愚才酸甜蠢才澀

  有一次,兄弟兩人要到一位前輩家裡去拜訪。臨行前,哥哥囑咐弟弟說:“這次啊,你跟著我到人家府上去做客,千萬不要再犯傻了,不然,會叫人笑話。進門見了人要作揖說:‘伯父好!’走的時候再作揖說:‘伯父再會!’除此之外,就不要再輕易開口說話了。”弟弟滿口答應說:“我知道了,放心吧哥哥。”

  兄弟倆來到這位前輩的家中,進了門,見過主人。弟弟彬彬有禮地向主人作了個揖,說:“伯父好!”主人連聲稱讚:“好懂事的孩子!”哥哥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暗想:弟弟果然長進了許多。

  寒暄一番後,兄弟倆坐了下來,主人一邊和他們說話,一邊吩咐僕人把茶水和果品端上來。僕人端來了茶和一盤蟠桃幹。弟弟看蟠桃幹,便用手推著問哥哥:“這是什麼東西呀?”哥哥一瞧,生氣了:這麼普通的東西你都不認識,難道是存心在別人面前丟我的臉嗎?這麼想著,就沒好氣地對弟弟說:“愚才!”過了一會兒,僕人又端來一盤橄欖。弟弟又盯著橄欖端詳了許久,好奇地問:“哥,這又是什麼呢?”哥哥更生氣了:你這小子,忘了我是怎麼教你的嗎?於是不耐煩地罵了句:“蠢才!”

  終於該告辭了,主人把兄弟倆送到大門口,客氣道:“招待不週,請多原諒。”這會兒,弟弟開口了:“招待得還可以。只是剛才吃的第一個愚才,雖然有些酸,但還有甜味,那第二個蠢才,就全是澀的了!”主人聽得目瞪口呆,哥哥又惱又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位弟弟的頭腦過於簡單,他將哥哥的氣話當成了知識,並且機械地搬用,結果當然會令人啼笑皆非。法國作家伏爾泰對此有著十分精闢的論述,他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可見善於思考是多麼重要!思考也需要我們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切不可不懂裝懂,淺嘗輒止。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同時對所學的知識必須結合實際反覆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才可純熟,這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願我們大家都能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學知識之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