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讀後感十篇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兩千多年來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伊索寓言讀後感篇1

  寒假裡,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故事書,書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覺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內容十分有趣,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我越看越喜歡。

  《燕子與蟒蛇》小故事說的是一隻燕子媽媽帶著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在一個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辭勞苦,東奔西走地為燕寶寶找蟲子吃。燕寶寶在媽媽的悉心照顧下慢慢長大了,是時候要學習獨立生活,學習本領的時候,燕寶寶卻以站不穩,很胖為理由不想學習本領,而燕子媽媽太疼愛自己的寶寶,推遲了學習飛翔等本領計劃,誰知道危險不久將發生,有一天,燕媽媽很早就出門去找食物了,燕寶寶嘰嘰喳喳的叫聲引來了一條蟒蛇,在危險當前,儘管小燕子怎樣拼命拍打翅膀,也沒能飛起來,最終補蟒蛇吃掉了。燕子媽媽回來後,後悔都不得了。

  我認為燕子媽媽太疼愛自己的孩子,燕寶寶們也太懶惰和嬌氣,應該早點學會逃生和獨立的本領,不致於在危險來臨之時,不能自救,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人不能懶惰,要認真、勤奮、刻苦,不怕艱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伊索寓言讀後感篇2

  同學們,你們一定看過《伊索寓言》這本書吧!沒有看過也沒關係,我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本書吧的故事吧!

  《伊索寓言》這本書中主要就寫了一些小故事,用來諷刺某事某物,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比如“龜兔賽跑”就說了做事不能驕傲,做好了就踏實向前,沒做好就加油努力;“自相矛盾”也告訴了我們不能脫離實際地誇大某種東西的長處,往往會鬧出“自相矛盾”的笑話;“一字千金”的寓意也是指文章精妙不可更改一字……在生活中,我也有時候像寓言中的人一樣,做出一些可笑的事。

  再上二年級的時候,姐姐給了我一盆盆栽,她拿來時才長出了一點,過了幾天,又長了一點,我心想:真想讓他們快點長大,開花。不久,我心裡冒出了一個念頭:不如讓我幫幫它快點長大。我用手輕輕的扯了扯,哇!它變高了,我又扯了扯,我高興極了。不過幾天后,苗頭就枯死了,我傷心極了,跑去問媽媽,媽媽拍了拍我的頭,說:“你呀,真是‘拔苗助長’!”

  我這本書後,知道了拔苗助長的意思後,我自己也笑了。

  伊索寓言讀後感篇3

  最近,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擁有許多輕鬆幽默而且富含教育意義的小故事的故事書。其中,我最喜歡《農夫的孩子們》這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團結不可戰勝,紛爭易被征服。

  《農夫的孩子們》講述了一位農夫,他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不團結,所以常常發生爭吵,甚至打架。農夫覺得光用口說沒有用,應該用事實教育他們。他讓孩子們拿來幾根樹枝,然後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讓三個兒子折斷這捆樹枝。大兒子用盡全身的力氣也折不斷;二兒子雖然很有自信,但臉都憋紅了,還是沒能折斷;三兒子跟兩個哥哥的結果一樣,沒能折斷。農夫將樹枝分開來,讓兒子們折斷,他們很簡單地就折斷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就像農夫說的話一樣,樹枝捆起來的時候,沒有人能折斷它們,這就是團結的力量。一旦團結起來,是不可戰勝的。樹枝分為一根一根的時候,很容易折斷他們。一旦不團結,只憑借個人力量,就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我讀完這個故事,覺得農夫十分聰明,明白用事實教育自已的孩子們,而且這種教育方式還很有用,三個兒子從此很團結。

  團結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同學們,讓我們團結起來為祖國美好的未來打下基礎吧!

  伊索寓言讀後感篇4

  在暑假裡讀了一本書——《伊索寓言》

  這本書的作者是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他在兒童心裡始終扮演著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十分豐富,妙語連珠,機智幽默,極富諧趣,膾炙人口,說理深邃。不少內容是影射當時社會現實的,許多都是借動物形象諷刺人類缺點的,少部分以神或人為主人公。往往簡潔客觀的敘述一個故事,最後以一句話畫龍點睛的揭示蘊含的道理。他們的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成就上很高。特別是動物語言部分,廣泛運用了擬人手法,表現了動物各自的習性,諸如狡猾的狐狸,威猛的獅子,凶殘的豺狼,膽小的山羊,都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狐狸和山羊》,寫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井底,卻仍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以免上當受騙。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兩千多年來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youqishi青少年的喜愛。

  下頁更多關於伊索寓言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