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伊索寓言讀後感

  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實在是一篇奇文。它奇就奇在作者讀《伊索寓言》的別樣的視覺。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今天,我看完了這本《伊索寓言》,這本書裡有很都的故事,比如說:《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龜兔賽跑》、《打破神像的人》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另我感觸最深的是《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揹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後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後,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裡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他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麼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麼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一事無成”。

  這些故事都有很多的道理,伊索寓言是奇妙的,也是啟開心靈的窗戶。

  篇二

  暑假裡,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很值得一看。這本書共有94則寓言,每一則寓言都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其中的寓意都是使人終身受益的告誡。

  比如說《金斧銀斧》這則寓言吧,讀完後讓我懂得了“誠實的品質比黃金更珍貴”的道理,我要學習樵夫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論有多貴重,也不能隨意要的好品質。

  比如說《蛇和鷹》這則寓言,讀完後讓我懂得了“正義的互助,能有效地擊敗陰險的敵人”的道理,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應該要去主動幫助別人,這樣在自己遇到困難時,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再比如說《葡萄園裡的珍寶》這則寓言,讀完後讓我懂得了“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有辛勤的耕耘才有豐碩的成果”的道理,沒錯,我們的學習就要像這樣去努力,長大後才會有成功。

  怎麼樣,這本書是不是值得一讀呀。其實呀,它除了有這些寓意深遠而又有趣故事外,還附有與寓言相關的有趣的思考題、一些小笑話、智力大比拼、生活小常識、趣味猜謎,還教會你用數學知識猜成語***例如: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丟三落四***,333555***三五成群***,3.5***不三不四***,9寸+1寸=1尺***得寸進尺******等,能讓你學習之餘輕鬆一刻呢。

  小讀者,你是否讀過這本書?如果還沒有的話,那就趕快行動吧!讓它加入你的小書架一睹為快喲。

  篇三

  錢鍾書的《讀〈伊索寓言〉》實在是一篇奇文。它奇就奇在作者讀《伊索寓言》的別樣的視覺。文章的主體是對《伊索寓言》中九則故事的解讀,這種解讀,早已超越了原故事的本身,更多的融入了作者自身的現實生活的體驗,展示出社會中的種種色彩斑駁的人物畫像。

  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出晒米粒;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捱餓,活該!”這個故事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解讀:一是站在螞蟻的立場上,絕不對乞求者施以什麼沒有價值的同情,那樣無法拯救他們的靈魂;一是站在促織的立場上,一生就是為了在那個屬於自己的季節裡,盡情高歌,那是自身生命最大限度的張揚。

  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天文家大可稱之為敬業的楷模,那就是為了一個高尚的人生目標,心無旁騖,義無返顧,哪怕是身陷不測之地,照樣矢志不移。則是他的鄰居一番話,很是風涼,涼得讓人牙疼。我們也常常能聽到這類的話。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揀最美麗的鳥做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他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麼?”小蛙答說:“請你不要脹了,當心肚子爆裂!”小蛙所見世面畢竟太窄了,膽子當然也就有限。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是錢鍾書老先生在文章中引述的最後一個故事,把這樣的一個故事作為一篇文章謝幕的重頭戲。

  《伊索寓言》應該成為當代成年人的讀物,因為那裡面有許多的東西值得我們玩味。

  篇四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伊索寓言》。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通過一個個十分簡單又很短的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兩隻狗》這個故事。一個人有兩隻狗:一隻獵狗,獵人教它捕食動物的本領,幫助自己打獵;另一隻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領,幫自己看家。每次獵人打獵回到家裡,總是要把獵物分一大份給看家狗吃。獵狗看了很不痛快,罵他的同伴:“打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點也沒有幫過忙,卻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說:“朋友,你不要責怪我,要責怪就責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幹活,而只靠依賴別人的勞動而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過錯是父母的過分寵愛而養成的,而我們的父母卻一味責怪我們。看家狗是因為主人過度嬌寵,而導致它養成不勞而獲,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作為主人,應該教看家狗幹活,讓它學會靠自己的勞動與能力學會獨立、生存。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父母也可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從培養我們的獨立性著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正如獵狗在家中的角色一樣,應該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像獵狗一樣去責怪看家狗。就像是對在一個從來沒有教過要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環境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我們怎麼能夠一味地去批評他、指責他“沒有禮貌、無理取鬧呢”!

  《伊索寓言》告訴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給我了許許多多的啟示;它就像一塊護生符,帶在身邊,能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讓我不去做錯誤的、不對的事情。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有空請你們也去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也會愛上它的。

  篇五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裡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容,裡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用大家最熟悉的幾個寓言來舉例吧。

  《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另我感觸最深的是《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揹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後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後,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裡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他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麼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麼事情也辦不好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