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為自己工作觀後感

  觀李強老師的《為自己工作》後,很多人都受益匪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李強老師培訓的《為你自己工作》之後,心中很是震撼。為別人,也更是為自己能聽到這麼一場啟迪人生,具有教育意義的課而感到慶幸。

  是的,我們都在為自己工作!

  當你擁有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正在體現你生命的價值,當你做好一份工作的時候,你正在使你的生命升值,只有懂得工作是為自己的人,才真正能懂得工作是多麼的快樂,生命是多麼的有意義。” “不要僅僅為薪水工作,你應該為夢想而工作,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為你未來的人生和成長而工作。”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許我們還沒有真正成長。只有明白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個人價值、個人能力才能充分得到發揮。

  李強老師提出,在自己的領域、自己的職業範圍內不斷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大家可能都是同一個行業,如果要比別人更優秀,更突出,那麼就需要我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充電,去請教專業人士,用知識充實我們的頭腦,用智慧點燃我們的人生。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你不只是擁有了一技,而且擁有了一技之長!所以態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李強在演講中談一個人工作的目的***我想從企業得到什麼***?當然誰都希望成功。而成功靠什麼?按他的說法就是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換句話就是“成功靠別人加自己努力”。

  不能否認在現代社會中“沒有良好的人脈,就沒有成功的希望。”沒有良好的同事關係,即使你的本事大,沒人給你說好話,甚至進讒言,你怎麼能得到上司的賞識。對於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的每個人而言,缺乏合作意識、不善於與他人合作,可以說最終會四處碰壁。一個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獲得他人的支援與合作,因而會大大的增加成功的概率和可能。同時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也很重要,這個環境是否利於你發展,是否能提高你的能力,這就需要你自己的定位,你的目標。所謂“和高手下棋輸都是贏,和庸手下棋贏都是輸。”可以說一個人能否成功就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是良好的人脈不是一天半天就形成的,人脈是需要培養的,需要有人喜歡的性格,肯幫助別人的心。人說“吃苦是福”“吃虧人常在”,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自己失去的。

  心態決定一切!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得我們工作更有激情,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工作做好了,那自然會得到領導的賞識。所以我們要養成好的習慣,人一旦養成好的習慣,也就無形中具備了成功者的素質,成功的人永遠是眾人仰慕的物件。

  我們還要去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朋友,生活中就會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孤獨!有了朋友,我們才不會在生活的風帆中失去方向!當然,我們在交朋友的同時,也一定要敞開胸懷,用一顆更寬容的心,更真誠的心去交朋友!那麼你的生活中不會缺少朋友

  另外,我們還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每一個關心過你的人,當你成功之時不要忘記回報社會

  篇2

  觀李強老師的《為自己工作》後,受益匪淺。李強老師說了,“文憑並不等於水平,學歷也不等於能力。”“所有的規章制度永遠是你生存的工具。” 李強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憶猶新,都讓我感同身受。對自己的工作必須做一個深刻的理解,應該做什麼、瞭解什麼,都應該弄清楚、記明白,你的上司問起的時候才能對答如流,這又驗證了後半句話。正所謂“說一句話不會死人,少說一句話就會死人,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為自己工作”一句多麼動聽的話,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有多少呢,什麼才叫“為自己工作”,有人這樣解釋: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什麼時候你的工作熱情和努力程度不為工資待遇不高、不為別人評價不公而減少,從那時起,你就開始為自己工作了。”

  當我走上這個工作崗位時,我想的是怎樣做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我時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工作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就像進了考場一樣緊張,是的人生處處是考場,時間長了、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了也就不會那麼心驚膽戰了,因為有了經驗也就同時具備了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就算是真的進考場也不會緊張了。人生事事是考題,工作中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就像做考題一樣用心,才能給自己的工作的考題打上高分。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正所謂人生人人是我師。只要是可取的我就要學,多給自己時間充電。

  李強老師教我們用感恩代替仇恨,因為正是鄙視你的人給了你奮鬥的動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為正是殘酷的競爭提高了你的能力和實力;用感恩代替抱怨,因為正是重重磨難磨礪了你的意志……換個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是那麼不一樣:同樣的境遇,有人悲觀有人樂觀,有人奮起努力有人抱怨消沉。煩惱的時候,想一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吧,想一想中學時代背得滾瓜爛熟的那段話吧:“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

  現實生活中,越是這微不足道的差距,就是考驗我們的試金石,到崗的時間可能只比別人晚三五分鐘,聽課的時候可能只比比人多說了幾句閒話,接話的時候可能只比別人多了一點點的浮躁,領導交代的工作可能只比別人晚完成了一兩天……可日復一日,就和別人拉開了決定性差距;年復一年,我們就和別人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無論生活還是工作,用心與不用心“差之毫釐”,最後的結果就會“謬以千里”。道理再淺顯不過,就是李強老師那個公式:態度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用沒用心,用心多與少,結果都會很不同。李強老師教我們把自己當做單位的主人,其實就是把工作當事業,“虛心學習,心態歸零”,用主人翁心態和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單位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相應的發展。

  篇3

  首先感謝公司領導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寫這篇心得之前,心情摻雜著一種複雜難言的感覺,培訓過後,留下的不僅是李強老師的聲音,也不僅僅是那記在本子上的內容,更多的是一段段令人發醒的警句,更多的是下一步如何去做好具體的工作。在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我總結了以下六點。

  一、 珍惜自己的工作。今天,在我身邊,有很多剛剛走出校園艱難擇業的大學生,也有很多下崗的員工,而我很慶幸,擁有一個可以為之奮鬥的企業,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說句實話,我感到非常的幸運,不用穿梭在人才市場,忐忑不安、焦慮不堪的去應聘。李強老師說的對:我們應該對我們公司感恩,對我們領導感恩。在這裡我感謝沈高給了我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給了我一個發展自己的平臺。

  二、 工作心態的轉變。以前我也和一般人想的一樣,到公司就是為了好好的工作,努力的賺錢。是李強老師的“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這句話點醒了我。曾經聽過一位教授講課,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人都說水到渠成,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渠道水成”。也就是說:只要努力工作,先把渠挖好,水自然就一定會到。推之極人,則是:來到公司把心落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公司工作,自然自己也會成功。

  三、 做精做透才叫“長”。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不能把平常做的小事情不當事,把這些小事情都做的完美了,那也會是我的“一技之長”,

  四、 我們的企業發展不是靠老闆,而是靠公司每一位員工竭盡所能,精益求精。只有大家齊心協力,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儘量把任何的事情都做的流程化,那麼這樣的企業就會顯示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