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承擔愛與責任的觀後感

  《勇敢承擔愛與責任》是于丹老師的講座主題,講座用幾個寓言小故事講述了跟感恩、責任與成長有關的內容。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今天,我在家裡觀于丹老師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看完了這個講座,我的心裡很激動,感覺自己忽然間長大了很多。

  關了電視,我的腦子裡只有四個字——愛與責任。什麼是愛?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寓言故事。說有一顆果樹,這顆果樹為了讓一個從小和它玩的小男孩快樂,用自己的全部讓這個小男孩得到了從少到老的幸福。我想,這顆老樹為小男孩的所作所為就是愛了。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就好比是這顆老果樹,為了滿足我們的要求,為了讓我們在更好的環境下生活,默默的獻出自己的全部。但是做為兒女的我們卻根本不知道怎麼去孝敬父母。我想像我這麼大的孩子都是如此吧!那我來說吧,每天讓媽媽幹這個,讓爸爸幹那個,想吃什麼上學之前就說,要什麼就買,媽媽做了魚湯,我先嚐,吃完飯,也從不幫忙收拾碗筷,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于丹老師在講座裡提到的賴東進先生,我們敬愛的周恩來,好有那些生活中去做出愛和孝的人,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條件可比我們差遠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孝敬老人,愛護身邊的人,為什麼我們就不可以呢?那些隨時隨地幫助別人的人是值得讓我們學習的。

  什麼是責任呢?于丹老師說責任離不開“仁”.而“仁”更離不開人際的交往。沒有交往人就沒有朋友,就會變的自私,也就沒有了責任感。媽媽說她們小時候也象于丹老師說的那樣,雖然只能玩自己做的玩具,但是都是和朋友同學一起玩,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和痛苦,久而久之,就有了責任感,也學會了朋友之間如何相處。而現在的孩子都是玩的高階玩具,這些玩具就把生活中的朋友給代替了,所以小孩子不想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有時還會因為搶東西而打起來。時間一長,孩子美好的天性就會被自私所替代。所以于丹老師告訴我們“痛苦兩個人分擔就會減少一半,快樂兩個人分享就會增加一倍”.所以我們現在就要讓自己有一顆堅韌不拔、勇敢而善良的心!

  在於丹老師的講座裡我學到的這些,會讓我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在學習中幫助同學,在社會中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會讓我一生受益無窮!

  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收遼寧電視臺于丹老師關於《勇敢承擔愛與責任》的講座。

  講座一開始,于丹老師就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從小在一棵大樹下長大,每天和大樹一起嬉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男孩看到別的孩子有好多的玩具,很傷心,大樹知道了,就給了他無數的果子,讓男孩去換錢買玩具;男孩長大了,看到別的人能夠出國,又不高興了。大樹就讓男孩砍了自己的樹幹,做成獨木舟,載著男孩出國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男孩變老了,又回到了大樹的身邊。這時的大樹沒了樹幹和樹枝,沒了果實,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根。樹根問男孩:“現在我什麼也沒有了,再也不能為你做什麼了,你再也不會陪著我了吧?”男孩堅定地說:“不,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好好的陪著你晒太陽。”

  大樹傾其一生,幫助男孩實現了他的理想,就像我們身邊的老師和父母一樣,為我們付出了所有。我們也應該像男孩一樣,有一顆感恩的心。無論走到哪裡,永遠都不要忘了為我們奉獻了一切的那棵大樹。

  篇三

  為了讓大家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能夠更加自立、自強、自信,上週五上午黃老師佈置我們和自己的父母在週六上午7點50分一起觀看福建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勇敢承擔愛與責任》講座。我非常高興,因為它又是一次練習寫作的機會,也可以讓我學會怎樣感恩。

  于丹老師的講座主要是圍繞三個主題展開的: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為本,孝為先。對於什麼是孝,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大樹與孩子”的故事,然後列舉舉了一些名人的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岳飛刺字、周恩來孝敬父母等等。孝心是最基本的,有了孝心還要有愛心。說到愛心,于丹是從“仁”字構造開始,認為仁即愛,兩人方成“仁”,仁愛之心是在人與人之間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相互之間的關愛和尊重才能成就愛。小學生的愛心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有了孝心和愛心,一個人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最後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于丹還以自己如何登泰山為例說明:人的成功有多條路要走,不必是獨木橋一條。

  “百善孝為先”,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聽從他們的教導,在學習、生活中和同學們和睦相處,多關心他人,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誇的少年。于丹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一個有孝心、愛心和自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