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制定勞動法。下面小編為你介紹更多民事責任,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民事責任介紹

  又稱“民事責任的形式”。指違反民事義務的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形式,是人民法院用以保護權利人權利的具體民事方法和民事制裁措施。包括財產責任形式和非財產責任形式兩類。由違反民事義務的具體情況所決定。中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主要有以下10種: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更換、重作;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除此外,如喪失或加倍返還定金、民事***、收繳非法所得、強制收購等,也是。以上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這必須根據違法行為的具體性質、情節、違反民事義務的情況及民事責任方式的特點等予以確定。

  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

  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有明確的監護人時,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不明確的,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週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週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但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週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民事責任的概念】民事責任是指是民事主體違反了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民事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

  ,也包括積極義務和消極義務、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民事責任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包括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侵權責任。

  【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民法通則》規定,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予以***、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