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如何防治

  各類精神心理障礙覆蓋了各年齡階層的人群,治病如用兵,每一次疾病都意味著一場捍衛健康之戰,取勝之道在於患者的配合、家人的支援、醫者的努力,也在於積極的心態與科學的方法。小編希望各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復。

  一、精神疾病的發病因素

  生物因素遺傳、發育、疾病等

  心理因素心理素質與心理應激

  社會因素社會壓力,文化與支援等

  二、初期三早

  精神病性症狀主要包括感知與思維方面、情感與行為方面以及注意與記憶方面。在精神病發病初期,初期往往沒有特徵性的症狀,而只是表現出言語、行為或生活方式的改變,當事人與家人應多注意觀察,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

  三、中期主治

  精神疾病門診就診要點:

   就診意見要堅持

   就診流程要清晰

  治療務必遵醫囑

   回家服藥須定時

  藥物反應先了解

   及時處理莫耽誤

  四、後期主防

  維持期三寶:藥物、隨診、心理與康復支援。

  由於多數精神障礙是慢性疾病且容易復發,因此在家人而言,出院後的維持期治療才是重中之重。由於發展水平受限,很多疾病的治療並不是“去根”的治療,所以維持期服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須監督堅持服藥、規律服藥,不自行減藥。

  維持期應當門診隨診,以便跟進治療,及時處理藥物副反應,複查監測機體狀況,做到早期干預病情的反覆。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支援,與其進行充份的溝通、支援與鼓勵,幫助其做出工作、生活方式的必要調整。不僅如此,患者自己也要進行社會功能鍛鍊,如必要的勞動、適當的運動等。

  五、健康快樂是預防精神病的良方

  俗話說“病由心生”,尤其精神病更是與個人的情緒、性格、處境等息息相關。

  要預防精神病,首先家長應該儘量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不要對子女要求過嚴,期望過高,使孩子們過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負擔從而精神崩潰,這就叫“欲速則不達”。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得這種病與此有極大關係。

  二是做人要有寬廣的心胸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要過分計較個人得失,不要將自己的生活目標定得過高,要有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做人,安安靜靜生活,做到知足常樂。

  三是如果發現自己有了不健康的心理,就要儘快找心理醫生或自己想辦法調整一下,不要等嚴重到了精神病這一步才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