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如何形成的海嘯的起因

  海嘯通常是由一系列波動組成,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發和隕石降落都能引發海嘯。海嘯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嘯是如何形成的,歡迎閱讀。

  海嘯是如何形成的

  海嘯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噴發引發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擊海洋也能引發海嘯,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曾發現小行星撞擊痕跡的科學家表示,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引發的大海嘯曾經吞噬整個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脈外,巨浪淹沒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嘯影響,大陸海岸線發生鉅變,陸地上的幾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毀滅。

  如果擁有足夠能量,地震能夠導致海底發生位移,進而引發大量海水的突然移動,製造海嘯災難。海嘯的英文單詞“Tsunami”源於日語,在日本,海嘯實際上非常普遍。最近幾個世紀,死於海嘯的日本人多達數千名。海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稱之為“波列”。在海嘯災難中,最初的海浪並不一定最具有破壞性。值得一提的是,海嘯並不是潮汐。 海嘯波的長度可達到60英里***約合100公里***,最長相隔時間可達到一小時。海嘯能夠在不損失大部分能量情況下席捲整個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向非洲方向推進了3000英里***約合5000公里***,抵達非洲時的能量也足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表示太平洋西北地區曾於1700年發生9級大地震,強震引發的海嘯導致可怕洪水,給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巨大破壞。

  速度相當噴氣機 海嘯能夠在不引人注意的情況下以每小時500英里***約合每小時800公里***的速度迅速抵達海面,不到一天之內便可席捲整個海洋。根據有關海水深度、距離以及引發海嘯的事件發生的時間,科學家能夠計算出海嘯何時抵達地球上的不同地區。

  在開闊海域,海嘯在海面上的高度可能不到1英尺***約合30釐米***,這也就是為什麼水手很難意識到海嘯發生。但強大的衝擊波能夠快速穿過海洋,速度有時與一架商用噴氣式客機不相上下。一旦抵達海岸附近的淺水域,海嘯的速度便會減緩。海嘯在海面上的速度超過海底,導致海平面戲劇性上升。

  暗礁、海灣、河流***和海下構造等地理特徵能夠分散海嘯的能量。在一些區域,海嘯只會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幾英寸或者幾英尺。其他區域,海嘯則可導致海平面垂直上升100英尺***約合30米***。絕大多數海嘯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不超過10英尺***約合3米***。根據新聞報道,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在一些區域的高度達到30英尺***約合9米***。在其他地區,目擊者稱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嘯引發的洪水可向內陸推進1000英尺***約合300米***以上,捲走巨石、汽車並摧毀房屋。

  在最後抵達內陸地區時,海嘯並不一定以一系列巨浪的形式出現。它們可能更像是快速上升的潮汐,同時伴隨海下區域劇烈湧動,將人捲入海底,撕碎沿途的物體。整個海灘都會被海嘯掀翻。很多目擊者稱海嘯的聲音就像是貨運列車。

  海嘯的起因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湧向海灣內和海港時所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簡單的說就是當海底發生地震後,有的地方上升,引起劇烈震動,使水位暴漲,衝向陸地,造成了海嘯的發生。

  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為每小時兩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隻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由於深度急劇變淺,波高驟增,可達20至30米,這種巨浪可帶來毀滅性災害。

  海嘯來襲之前,海潮為什麼先是突然退到離沙灘很遠的地方,一段時間之後海水才重新上漲?

  大多數情況下,出現海面下落的現象都是因為海嘯衝擊波的波谷先抵達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陸,海面勢必下降。同時,海嘯衝擊波不同於一般的海浪,其波長很大,因此波谷登陸後,要隔開相當一段時間,波峰才能抵達。

  另外,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個原因造成的:地震發生時,海底地面有一個大面積的抬升和下降。這時,地震區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隨之抬升和下降,然後就形成了海嘯。

  海嘯主要特點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

  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海嘯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在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鬆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衝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