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能源科技論文

  我國能源與環境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環境汙染的嚴重性都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淺析能源與環境的關係

  【摘 要】 我國能源與環境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環境汙染的嚴重性都是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能源與環境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的,而不是相互對立,以犧牲一方面來發展另一方面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清楚。能源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人們創造物質價值的一部分,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周圍的環境,要著重協調好兩者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全面的貫徹黨在中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要求和希望。

  【關鍵詞】 能源結構 環境挑戰 可持續發展

  1 引言

  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過程中我國的經濟不是很發達,因此許多企業為了追求物質上的增加,便採取了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方法,從長遠來看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環境汙染的現象也日益嚴重:許多大江大河的汙染造成了可用水資源的進一步匱乏,土地荒漠化的加重給耕地本就不多的中國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廢氣、有毒氣體等的隨意排放使得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2013年初京津冀地區罕見的特大霧霾天氣,讓人們熟悉了什麼叫做“PM2.5”,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能源活動的不合理造成的。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能源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將會日益突出,是社會能夠健康穩定持續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

  2 中國的能源結構

  能源問題首先要看的就是能源的結構組成,我國社會發展的規律造就了以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能源為主的消費結構,特別是煤炭資源的耗費更是牢牢佔據的我國能源消耗的絕大比例,這一現象也主要是由我國煤炭資源總的儲備量佔絕對優勢的原因造成的。據相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我國預測標準煤的資源總量約為40017億噸,在常規能源總量中能夠達到85%以上的比例。雖然我國在近幾年來水電資源、風電資源、太陽能資源以及核電資源等潔淨能源有所發展,但就目前的我國國情而言,這一發展還是相當緩慢的,甚至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他們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社會對能源耗費的需求,在短時間內還很難改變不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活動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國科技發展不到位,潔淨能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學技術的成熟度,我國在這一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以利用太陽能來說,我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絕大部分都銷往國外,這一現象表明國內的太陽能利用率非常低下;二是我國人口數量太大,作為一個擁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人口素質還不是很高,不能意識的能源的耗費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大多數人還得依靠著常規能源的支援才能夠存活下去,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3 能源發展面臨的四大環境挑戰

  中國的經濟社會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提出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以後,未來十年是關鍵的十年,是繼往開來的十年,要想取得這一戰役的全面勝利,能源的支撐和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能源的發展必然會增加環境惡化的風險,因此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程度,就是全面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係,我們將面臨著四大挑戰:

  ***1***能源的過度消耗。關於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是對GDP、CPI等指標的全面評價,主要目標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爾係數低於40%;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八是大學入學率20%;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而能源的利用效率將是保證這一目標實現的主要方面,因為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我國在資金利用率就越高,國家就能用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同時對生態文明建設也有著相當大的幫助,能源的耗費越少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就越小。

  ***2***環境容量嚴重短缺。隨著能源消費總量的持續增長,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產生量也將持續增加,但整個大氣總的容量是有限的,過多的廢氣排入大氣中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城市佈局、氣象條件等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以及不考慮新疆和西藏地區的前提條件下,全國SO2排放量控制在1200萬噸左右的情況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SO2濃度才可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酸雨控制國家方案》研究表明,為了滿足硫沉降臨界負荷的要求,中國二氧化硫年排放總量水平應最終控制在1620萬噸左右,但是相關部門根據過去幾十年的統計資料推測到2020年,各方面將會嚴重超標,二氧化硫將會達到2789噸。

  ***3***高標準的環境要求致使能源依賴性企業無法發展,甚至生存不下去,這在一方面也會減緩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因此在一些企業要調整發展格局,根據自身企業的優勢來改善發展環境,嚴格控制汙染物的排放總量,提高排放標準,不達到國家相關要求的廢水廢氣不得排入到自然環境中去,加強這一方面的投資。就依電力行業,特別是火電企業的脫硫程序來說,要制定嚴格的要求和方案來確保電廠排放的廢氣一定要經過脫硫程式。目前火電廠減排二氧化硫的主要途徑有:煤炭洗選、潔淨煤燃燒技術、燃用低硫煤和煙氣脫硫。建議以排汙收費制度和排汙交易為基本政策組合方向,資金扶持為輔助手段,折價標準是對排汙收費制度的補充或完善。

  4 結語

  能源與環境之間需要我們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協調,完善產權制度、政府的稅收、調整產業結構、完善法律法規等等方法方案都是為了更好的協調好發展好能源與環境的關係,使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我們要相信經過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國家一定會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容應對經濟建設道路上所出現的能源與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全曉書.環境汙染帶來的經濟損失.新華網,2006.06.06.

  [2]阿蘭.蘭德爾.資源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89.

  [3]徐海星.結約能源法實施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4]張天柱.清潔生產稽核及能源稽核評價與最新版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實施手冊.新星出版社,2005.

  篇二

  環境保護與新能源開發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能源的使用數量也不斷增加。這幾年我國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進口量越來越多,而且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也嚴重損害了生態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力度,這樣才能在,滿足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提下,更好的進行環境保護。接下來我們就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傳統能源現狀;環境汙染

  中圖分類號:TU241.99 文獻標識碼:A

  經濟的快速發展嚴重損害了生態環境,而傳統能源的大量使用,也加劇了環境汙染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力度,才能真正解決能源與環境之間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目前我國存在的環境問題和傳統能源的現狀,並且分析一下新能源的開發辦法。

  1 我國的環境汙染問題

  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辦的記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指出,現在我國的環境問題很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是,現在傳統的汙染物仍然大量的排放,這些汙染物已經大大超過了環境所能承受的範圍,這就使一些地區的環境質量大大低於國家所規定的標準。

  第二是,我國還存在很多新的環境問題,尤其是永續性的有機汙染物質、危險化學品和電子垃圾等。這些新的汙染物會產生很多新的問題,也會損害人們的健康,此外這些汙染物還會造成土壤汙染,汙染性極大。

  在記者會上張力軍指出,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對煤炭的使用量增加了10億噸,而在“十二五”規劃中,經過測算對煤炭的使用量還會增加10億噸左右。這樣大規模的使用煤炭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現在城市化越來越快,大量農民轉移到城鎮中,這也大大增加了環境保護設施的需求壓力。所以,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不能繼續走過去那種高汙染、高消耗的方式。在經濟建設中必須要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確定了四項汙染物減排的約束性指標,但是要想完成這四項指標是很困難的,尤其是氮氧化合物指標是最難完成的。這是因為不僅是工業企業在生產和燃煤中會排放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在生活中機動車也會排放氮氧化合物,這就很難控制氮氧化合物的總數量,很難將其排放量控制在指標之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是控制機動車的總數量,尤其是千萬人口以上的大型成熟。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的環境汙染問題的嚴峻性,並且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環境汙染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和社會更持續的發展。

  2 我國能源狀況概述

  我國的能源總量豐富,但是人均數量很少,存在分佈不均、使用效率低、汙染嚴重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並非由於技術力量不足,而是由於體制不合理和市場機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技術創新支援產業發展的制度性軌道缺失,使得大量高效清潔的能源技術得不到普遍採用。

  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的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公佈的海關資料再次提醒市場,隨著今年來我國能源進口量的逐月激增,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也相應提高。專家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能源產量與消費量的不對稱,未來煤炭、石油、天然氣進口量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對外依存度上升的趨勢仍將繼續。這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都是十分不利的。

  當今,世界上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少,最終總有一天會用完的,在這個過程中,這些我們正在使用的能源的價格也會越來越越貴,所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開發新能源,這才是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3 對我國發展新能源的建議

  “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3.1 新能源發展要加強規劃

  近階段,因為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重專案、輕規劃,規劃與實際結果總是差之甚遠,規劃滯後且缺乏約束性,導致無序發展、資源浪費的問題十分突出。新能源併網難、消納難、調峰難,裝機多而發電少、速度快而效益低,一些不具備資源條件的地區,也盲目提出打造新能源基地。

  因此,必須從戰略全域性編制統一、長遠、科學的能源和新能源發展規劃,強化規劃的嚴肅性和約束力。規劃一要解決電源與電網同步配套問題,保證專案有效益,送得出;二要處理好新能源發展與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關係,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發展分散式、就地消納的新能源;三要因地因網制宜,注重新能源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不宜遠距離輸送,也無法就地消納的,應暫緩發展,避免浪費。地方規劃必須服從國家規劃。

  3.2 新能源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節能減排優先的原則

  應對資源和環境挑戰,必須始終堅持節能減排優先的原則,加快對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低效能產業的技術改造。要積極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等多種市場方式,堅決避免以拉閘限電等簡單行政手段推進節能減排。要根據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容量,科學安排節能減排指標,絕不能搞一刀切。

  3.3 新能源發展的核心技術是關鍵

  新能源發展關鍵在核心技術,不在裝機容量。目前,新能源的許多核心技術我們還沒有掌握,關鍵裝置依賴進口。政府要完善新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體制,大力推動基礎科研和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技術標準體系,加強檢測、認證等技術服務。要遵循市場機制,吸引社會各類資金參與技術研發,加大對企業自主研發投入的稅收優惠,發揮風險投資基金等的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

  3.4 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須健全

  我國目前以電價補貼為主的新能源發展政策,更多地扶持了產業的中下游,刺激了產能,而沒能有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完善新能源電價加價政策,將新能源電價補貼額度,分解到地方,與各地區新能源核准專案相銜接。對自發自用的新能源,應同樣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補貼。

  結語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環境已經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要想保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就要大力開發新能源,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量。在本文中我們簡單的介紹了在新能源開發中所以注意的問題,希望能為我國新能源開發工作提供一些建議。開發和使用新能源不僅對我國環境有益,也能為世界環境保護工作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於萌.新能源新方式新選擇-垃圾發電[J].科技經濟市場,2007.

  [2]楊亞倫,戴梅.YANG Ya-lun?DAI Mei 對風電新能源綠色建造問題的探討[J].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8.

  [3]李棟樑,樑德青,樊栓獅,蘇秋成.新能源及環保專業資料庫的建立和資料庫服務網站建設[J].2004.

  [4]朱敏.管窺新技術以發電技術新進展為例 技術創新及其市場化,是環保和新能源領域進步和突破的關鍵[J].新經濟導刊,2008.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