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科學手抄報花邊

  當愛因斯坦點亮第一隻電燈泡,當牛頓發現蘋果從樹上自由下落的奧祕,當第一頭名叫“多利”的克隆羊在生物學家的試管中誕生,當網路在瞬間將地球的南北兩極連結……我們知道這都來自於她的魔力。她的名字叫“科學”。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從前,人們以為洋底像鍋,越往中央越深,而洋底一定是平坦的。1873年,英國海洋考查船“挑戰者”號,用普通測海錘,測得大西洋中間有一帶比較高的地方,好像是一座大山。

  圖片欣賞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圖片四

圖片5

  我愛科學手抄報內容:大西洋裂谷探祕

  1925—1927年,德國海洋考查船“流星”號,用迴聲探測儀,探查到了那座大山,還給它畫了影象:這座大山在大西洋中部,由北向南,呈S狀綿延,長27780千米,寬1100—1800千米,山頂鋸齒形,平均高出洋底3000米。它如同—金巨龍,伏臥在注底,成為大西洋的—條“脊樑骨”。因此,科學家給它起了—個十分形象的名稱——“大西洋中脊”。

  1953年,美國地質學家尤因和希曾驚奇地發現,大西洋中脊與大陸上的山脈大不一樣。它好像被誰用一把快刀,順著山的走勢,逢中劈開一道裂縫。這條裂縫深1-2千米,科學家叫它“裂谷”。

  “冰島裂谷”是大西洋中脊露出水面的地方。1967年,英國地質學家帶領一幫人馬到冰島,他們在裂谷兩邊的山尖插上標杆,嚴格監視,定期測量標杆的距離。他們的辛勞終於有了成果——幾年之內,標杆之間的距離比原來拉開了5-8釐米。明白了,大西洋中脊的裂谷,正在不斷擴充套件!科學家們十分納悶,是誰劈開了山嶺,使傷口不斷“化膿”,而且越張越大呢?

  科學家們真想一頭扎進裂谷洋底,看個究竟。可幾千米深的洋底,可不是鬧著玩的!後來,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美國和法國首先製造了“深潛器”,人坐在裡邊,可以安全下潛到幾千米深的洋底。1972—1974年,美法科學家聯合行動,美國出了一艘“阿爾文”號;法國開出兩艘,一艘叫“阿基米德”號,一艘叫“塞納”號。他們沉到2800米深的亞速爾群島大裂谷底部,在深潛器強聚光燈的照耀下,從小小的玻璃窗往外瞧——他們瞧見了什麼?在寬約2000米的裂谷底下到處都是裂口,好像是一個個張開的大嘴巴。那些大嘴巴,正在噴吐熱水。從裂口裡溢位的熔岩,在洋底凝固:有的如一卷卷棉紗;有的如同擠出的牙膏;有的像一條條鋼管;有的壘成一座座尖錐形的火山口……啊!科學家們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這兒是大西洋底地殼裂開的地方,一股無比巨大的力量,從地下升起,正使勁把裂谷朝兩旁推開。多危險呀!這兒正在製造地震和火山!

  事實證明,大西洋正在以每年1—4釐米的速度擴張。幾億年前,南北美洲、歐洲和非洲大陸,原本是一家,由於地殼由北向南斷開了一個裂口,海水湧入,淹成了一條海溝。海底裂口不斷,爆發火山湧出熔岩,將地殼朝東西兩邊推去。經過了漫長的1.5億年,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翻開世界地圖,你仔細瞧瞧,南美巴西那個大直角,不是剛好同非洲幾內亞灣吻合在一起嗎?北美和歐洲也有類似的情形。這一點早已被“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維格納所證實。

  人們不禁要問,將來會怎樣?科學家預測,5000萬年後,大西洋還要張開1000千米。由於印度洋也在擴充套件地盤,沒準幾億年後,太平洋關閉,美洲大陸就會同亞洲大陸撞在一起。那時我們到美洲去旅遊就不必坐輪船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極簡單的推想。因為地殼的運動非常複雜,決不單是大西洋中脊這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