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化學職稱論文

  化學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它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通過化學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實驗也是必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中學的化學實驗教學尤為重要。?

  初三是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起步階段,化學實驗能力是隨著學習化學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及要求也應有階段性,所以關於化學實驗在初三第一學期重點應放在基本實驗的訓練上打好基礎,要促使學生重視基本實驗操作的訓練,除平時實驗課上嚴格要求以外,還應加強對實驗態度、實驗習慣的考評。?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在做探究性試驗時

  可以借鑑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先不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結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首先制定出學習目標,其次提出新的問題,然後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通過猜想和假設,制定出實驗方案,根據方案進行實驗,觀察出現的現象,對產生的結果一一記錄,實驗結束後,同學之間進行分析交流,弄明白問題的實質,得出結論,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如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材110頁活動與探究《實驗室裡製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與實驗》 首先探究實驗室裡製取二氧化碳所用藥品的選擇:讓學生查詢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並從反應條件難易、反應原料是否易得、反應速度快慢,產生的氣體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進行比較,思考這些反應能否用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什麼原料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時要體現開放性,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學生通過討論***甚至辯論***、合作來組裝一套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這樣不僅可以把學生帶入科學探索情境中,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

  2 變演示實驗為並進實驗,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短期效應,完成教學計劃,已經習慣毫不吝嗇地“給”知識,這似乎成為無意識的行為。這樣勢必造成培養的人才知識成分居多,能力訓練較少,同樣,化學實驗教學也為了趕進度、得結果,使得遠觀的演示實驗多於邊講邊做及親自動手的學生實驗,結果造成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學習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識掌握的層次較低。如教材中安排的有些實驗,教師演示時,學生觀察,現象往往不夠明顯,實驗效果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了師生一起做的並進實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一般來說,對操作簡單,費時不長,安全可靠,不汙染環境的演示實驗都可以改成學生隨堂實驗。?

  例如,講授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提出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過去都是老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學生印象不深,改為學生實驗,就是把學生分四組同時進行實驗,然後得出共

  同的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跟反應後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實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學生很自然地認識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對這一規律認識更為深刻。?

  可見,學生親自做實驗比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時學生由觀看者變成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動、態度之積極、思考問題之主動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當多采用這種形式。在課堂上教師要提出要求,及時給學生以幫助,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逐漸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及原理,在這樣的隨堂實驗中,同學們逐漸學會了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反思,同時實驗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3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創造力?

  照方抓藥式的實驗能提高學生熟練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操作,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得到培養和鍛鍊。具體做法如下:再講某一塊知識之前先安排學生設計有關實驗,在實驗室完成分組實驗,注意提前要講一些操作方面的安全措施,以防發生事故。實驗報告設計要求為:學生根據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精心構思,設計實驗步驟***這一步是關鍵,可以與書上一致,也可以創新增加可行性環節***,根據實驗步驟,選擇儀器和藥品,做實驗後如實記錄現象,統計資料,得出結論。這樣,實施起來會比以前的分組實驗多花一兩倍的時間,但有單元總結輕鬆、解題效率高、記憶深刻、效益長久等優點。?

  例如,在講到乙醇時,進行分組實驗,有的學生設計了檢驗司機是否酒後駕車的實驗原理,講解羧酸部分時,學生設計了“退字靈”試劑的配製等等。?

  4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開展家庭化學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擴充套件和深化。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案的制定、儀器的選擇組裝、藥品的選擇、實驗操作的實施到實驗結果的分析都要學生自己積極參與,主動地動腦動手,獨立觀察、分析。當實驗完成以後,學生可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這樣的家庭化學實驗中,同學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選擇不同的器材,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其中必然蘊含著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必然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目的。?

  例如: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廢棄的飲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輸液管、吸管等,製作反應儀器,用各類蛋殼、小石子代替碳酸鹽,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設計一系列的家庭化學小實驗。再如,利用實驗討論溶液的酸鹼性時,以日常生活中的醋、蘇打水、檸檬汁等代替典型的酸鹼鹽溶液,以深紅色的花瓣、蘿蔔皮等為原料制酸鹼指示劑,檢驗胃舒平中的氫氧化鋁等。

  再如,講過第一章第一節“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後,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家庭小實驗:利用身邊的材料,驗證空氣中氧氣含量為21%***體積含量***,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回家後,大部分學生會用茶杯代替鐘罩,會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蠟燭頭代替紅磷,反覆進行實驗。實驗成功了,總結出操作的要領;實驗不成功,分析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個實驗,同學們根據選用器材的不同,設計出的方案也不盡相同,通過實驗,比較出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堅持重視實驗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改變舊的實驗教學模式,建立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觀,用發現法指導實驗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導”而不是“給”。在實驗的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學生髮展自我,始終保持好奇的心態、鑽研的精神、合作的意識。這樣,在完成中學化實驗的教學和實踐的同時,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和探究興趣,並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篇二

  化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化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伸入,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特別是藉助多媒體已成為熱門,公教課更不用說。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被忽略和淡忘了,但我認為傳統教學手段不可丟,其中閱讀教學法在新課程在化學教學中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閱讀是人們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學生如果沒有閱讀能力,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和化學概念,即使是課堂上聽懂了但不能從閱讀教材上去深入理解和鞏固,很快又會模糊和忘記,到做練習時又不會做。在強化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學科閱讀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本人根據自己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就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化學課本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指導學生科學地課前閱讀

  課前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但初中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認為自己看一遍書就是閱讀了,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發現問題。因此,上課時,仍然是“漫無目的”不能起到閱讀的作用。課前閱讀首先要了解、記住章節標題和課文中的小標題。標題是內容的概括,瞭解了標題,就知道章節中提出討論的是哪些問題。然後把預習的課文***包括插圖、表格、實驗裝置***從頭到尾的通讀,邊讀邊思考,初步瞭解教材內容,並在閱讀不懂的地方做下記號,作為上課專心聽講的重點。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學習閱讀前,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閱讀提綱和要求,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閱讀要跟思考問題相結合,這樣閱讀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二、課堂細讀,培養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和關鍵

  課堂閱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出的一種要求。指導閱讀法主要有設疑、導讀、講析、歸納等幾個要點。對於淺顯的內容,儘管學生通過閱讀已有初步印象,但未必能概括、綜合,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讀一下,再用自己的話歸納要點,並分析其原因。在教師的點撥下,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最關鍵的字、詞、句,歸納、綜合、理解。化學基本概念的文字閱讀。著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字和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概念用語幾個方面的閱讀。***1***化學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應引導學生字斟句酌地讀,要讓學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嚴密性和準確性,不得任意刪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確其中的化學涵義,實質上是要了解概念產生的條件與要求。***2***概念之間的區別。對於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問題,可以通過閱讀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加以判斷。有些概念往往羅列在一起,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加以區別和聯絡,也只有對化學概念進行類比,才能加深對化學概念的認識。

  閱讀概念時不能隨便忽略任何一個不理解的詞或字。閱讀不宜過快,一帶而過,閱讀時需要細嚼慢

  咽。有的甚至需要反覆閱讀直到充分理解。甚至有的化學閱讀需要寫一寫,把關鍵的字詞寫出來,這樣可以加快或加強記憶。通過學生的精讀、細讀,進行篩選,以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操作占課文的很大篇幅,學生在觀察教師演示實驗時往往只注意實驗現象,而忽視實驗操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以下幾個內容:***1***實驗內容;***2***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3***實驗裝置圖的原理;***4***實驗要求的條件;***5***推測實驗時的正確現象,並回答:a、化學實驗的原理;b、實驗結論;c、對實驗中各種化學現象的解釋。當然,有關實驗圖的閱讀必須與實驗的操作結合起來,要把閱讀教材與觀察實驗現象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初三學生由於剛開始接觸化學,往往把描述現象和結論混為一談,他們往往只注意理論,而忽視實驗。要指導他們勤於觀察,提高觀察能力,特別是要使他們能迅速而敏銳地注意到有關事物的各種極不顯著,但非常重要的細節和特徵。

  三、課後粗讀,培養學生注重複習的習慣

  複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而閱讀又是複習的一種有效方式,也可採用回憶的方式,這種閱讀是閱讀所學過的知識,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加強記憶學會比較、歸納、總結。若教師僅僅是指定閱讀內容,學生閱讀的效率不高,沒有興趣。若老師把要閱讀的內容設定成相關的練習。

  四、在閱讀過程中我認為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做出簡要的標記或筆記。對重要的概念、論述以及關鍵的字、詞、句等,要學生以勾、畫、圈、點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標記。或者寫出簡要的讀書筆記,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2、在加強記憶中,要充分運用心理學提示的遺忘速度先快後慢的規律,對某一記憶物件除及時複習外,還要合理安排繼續重複閱讀的次數多一些,間隔時間短一些,以後逐漸少複習的次數,拉長間隔的時間。

  在閱讀時,應保持適當的速度和節奏。對內容不同、難易有別的教材,閱讀的速度和節奏,也應當有不同的要求。對易懂的內容、節奏應當明快,速度可適當加快。對抽象費解的內容、節奏則應當重緩,速度可適當放慢。

  3、閱讀中注重思考。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閱讀的時間中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