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遊專業高職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研究論文

  隨著交通、通訊等產業的迅速國際網路化和社會閒暇時間的增多,出門旅遊成為二十一世紀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表明:旅遊業已超過了石油、汽車和機電產品等傳統出口產業而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出口產業”。即使是在2003年,受伊拉克戰爭以及“非典”疫情的影響,加之恐怖主義活動的猖獗,以及世界經濟形勢的相對低靡, 2003年世界國際旅遊總收入為5140億美元,比2002年還增加了400億美元。

  可以看出,全球入境旅遊人數持續增長,出境旅遊人數和市場在急劇擴大。旅遊業已成為世界經濟中發展最快、創匯最多、帶動面最廣、開放度最高的“朝陽”產業。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涉外旅遊專業高職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研究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涉外旅遊專業高職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研究全文如下:
 

  高職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在高教教育大改革的新形勢下,高職語文教學需遵循“文化課為專業服務”的原則,走“基礎課與專業融合”的道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學習需要,突出高職語文教學的應用性、針對性、職業性,實現語文教學與專業學習的深度交融,為實現高職學生精神成人和專業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高職院校涉外旅遊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崗位職業技能,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符合現代涉外旅遊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根據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作為專業課程體系的一部分,高職語文教學改革需達到兩個滿足:其一是滿足學生文化基礎素質的提高;其二是滿足於涉外旅遊專業學習的需要。筆者在專業融合思想的指導下,以涉外旅遊工作任務為引領,尋找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切入點,將語文課程融入專業課程中,實現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學生職業能力提。

  一、基於工作任務重構涉外旅遊專業語文課程體系

  涉外旅遊專業的高職語文課程體系由基礎模組、進階模組和專業模組組成,其中進階模組分別由口語交際和文學欣賞兩部分組成。口語交際進階模組包括求助自我介紹、有效傾聽技巧和得體讚美技巧等內容;文學欣賞進階模組包括旅遊文學認知、漢字碑銘與楹聯賞析與民俗隨筆賞析。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強調結合當地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教學。專業模組也分為導遊語言訓練與運用和旅遊應用文寫作兩個模組。基於工作任務的高職涉外旅遊專業語文課程體系既強調基礎性,又突出專業應用性。將語文課程中語言訓練、文學欣賞及應用文寫作內容與涉外旅遊專業課程的導遊語言訓練、旅遊文化及旅遊應用文寫作進行有機融合,在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同時提高了旅遊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高職語文教學改革與涉外旅遊專業學生的崗位工作任務、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要求相結合,建立語言訓練、文學欣賞和應用文寫作由淺入深的課程標準,從根本上保證語文教學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深度融合。以導遊語言訓練為例,將口語交際訓練目標與導遊語言訓練目標、要求相整合,體現了課程語言訓練的基礎性、漸進性、職業性和專業針對性。如口語交際訓練目標,教學任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遊客的心理意圖,根據不同的導遊交際場景,使用恰當的表達技巧,解決旅遊接待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形成一定的導遊語言藝術風格。

  二、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創新高職涉外旅遊語文教學模式

  高職語文教學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二是學生學習成效低;問題的造成固然與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基礎相關,但陳舊落後職教理念的教學模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要實現著重培養職業能力的高職語文課程目標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理念。行為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活動的要求為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和行為表現引導能力訓練的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參與是關鍵,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價者。

  高職語文教學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重構教學內容,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在服務專業教學的基礎上,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在改革高職涉外旅遊語文課程中,我們運用了情景模擬、專案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無論採用何種教學方法必須重視學生實踐技能培養,注重與專業知識融合,強調師生共同參與,如在求職自我介紹專案學習時,情景模擬教學法取得了不錯效果。要實現高職語文與專業技能培養的深度融合,除了重視教學內容外還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環節。

  三、以職業素養教育改革高職涉外旅遊語文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對教學模式改革起著導向作用,職業教育專家姜大源認為:“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其考試考核既要具備社會學的功能,即學習結果要滿足就業的功利性要求,又要具備教育學的功能,即學習結果要實現教育的人本性目標。[1]”因此,職業教育的“考試考核應具有全面性和整體性,借鑑傳統考試方法的基礎上,緊密地結合職業素養的培養,從職業教育的目標指向、時空維度和組織形式三方面進行評價”。基於此認識,高職涉外旅遊專業語文考核方式改革應突出以下三點:

  1、加強實踐考核。專業融合視角下的語文應用能力的考核即對學生實際工作生活中運用口頭及書面語言水平及其體現的人文素養評定。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淡化筆試考核,加大實踐考核比重,讓學生不僅學得會而且用得上。例如開展語文研究型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專案設計單項及綜合實踐活動等。

  2、加大過程評價。專業融合視角下的高職語文課程考核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將課內與課外、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全部納入評價系統,而且要設計出具體可行的評價標準。改革後的考核標準中,過程考核佔70%,期末考核佔30%。其中過程考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出勤、作業和課堂表現等組成的平時成績***佔30%***,二是由小組任務和個人認為組成的專案實踐。實踐專案考核中涉及小組任務時要根據學生具體承擔任務量及其難易程度進行評價。

  3、實現評價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中邀請專業課老師、專業導遊人員和旅遊公司管理人員參與到實踐專案評價中對於加強高職語文與專業的融合,促進課程模式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與涉外旅遊專業相融合的高職語文教學要實現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的目標,必須探索一條與該專業相融合的教學思路。這不僅要求我們在專業融合理念下對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重新審視與改革,而且語文教師要達到“一專多能”的能力:“一專”就是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厚實的功底;“多能”就是要對涉外旅遊專業的知識、行業資訊有充分的瞭解,對高職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對先進的教育方法、手段有及時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