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好作文

  :要寫出有個性的作文,你必須儘快形成自己的閱讀特色,這樣你寫的文章才會有自己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

  有人會說,現在高中學生生活單調,尤其是高三學生,他們生活幾乎出自同一個模子。作文是反映生活的,有這樣千篇一律的單調生活,如何寫出富有個性的文字呢?

  其實,我們許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它還有另外的一面——你的精神生活。你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你的閱讀,可以讓你和別人不一樣。現實生活不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好文章其實更是閱讀下的蛋。對高中學生而言,你想要寫出富有個性的文字,必須要有個性化的閱讀。

  你不能總是在流行、暢銷讀物裡流連。前幾年,學生寫到文字,總是喜歡用這樣的詞句“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悲傷逆流成河”;如今,“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樣的話比比皆是。我不會說這些詞句就一定不好,我也不會說你用得不對,但是一大群人都在這麼說的時候,你的個性就被淹沒了。基於此,我以為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切不可僅僅侷限於此,流行的不一定不好,但如果你的閱讀只有流行的,那就很不好了。因為你的大腦就是一臺CPU,向裡面輸入什麼,決定了輸出的是什麼。

  你讀的書就是你的標籤。作為一個知識人、學習者,你讀什麼書,很大程度上就體現了你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你的思想、價值觀和情趣是怎樣的。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講,通過一篇作文即可“管中窺豹”,判斷你的閱讀品位和精神境界。那麼,從準備高考的角度的來講,我們應該著力提升自己的閱讀品位,擴充自己的閱讀視野,努力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經典是最好的素材寶庫。好多同學寫作文苦於沒有“素材”可用,到了高三,到處“搜尋”素材,這當然也無可厚非。但我以為,經典著作才是最好的素材寶庫。經典作品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它們幾乎覆蓋了人類社會全部的問題、現象。我們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我們考試時遇到任何作文題,其實都可以在經典作品中找到答案,受到啟發。譬如《紅樓夢》、《史記》這樣的作品,足夠我們用來應付所有的作文題。當然,要注意的是,現在幾乎所有同學都讀過這樣的經典作品,你要顯得有個性,那就要努力讓自己成為關於這個作品的“小專家”。譬如同樣是寫司馬遷、屈原、蘇東坡,如果你能用上新鮮的材料、你能有獨特的分析角度,那麼你就和別人不一樣了。

  閱讀也可以是一場遠征。世界上經典的作品很多很多,你要是能夠讀一些身邊同學較少涉獵的經典作品,那麼你的文章就很容易脫穎而出了。閱讀的遠征可以有這樣一些做法:一是避開“熱門作品”:別人讀紅樓三國,你可以看看《儒林外史》;別人用唐詩宋詞,你可以背《詩經》《楚辭》。二是向外國人取經:你用李白、杜甫、蘇東坡,我讀莎士比亞、雨果、普希金;你用王開嶺、莫言、畢飛宇,我來個卡爾維諾、茨威格、聶魯達……我們的眼光不能侷限於漢語文學,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民族、那麼多種語言,閱讀應該“心懷天下”。三是突破文學範疇,向更多領域探索:我們可以讀讀哲學,黑格爾、尼采、弗洛伊德,雖然“艱澀”,瞭解即可;我們可以看看歷史,中國的,美國的,或者阿拉伯、伊斯蘭的都可以;我們還可以讀讀科學類的,你喜歡什麼領域,就去讀讀這個領域的發展史和現狀……

  個性化的閱讀,當然並不僅僅是機械的輸入,閱讀必須伴隨著思考。沒有了思考,你的頭腦終究只是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馬跑得越多,你越混亂。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你要學會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摘抄、批註、點評、寫札記等等,努力將別人的思想和觀念融合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讀書、吸收、融合,“運用自如”從而變得可能。

  公眾號:教書匠陳浩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