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論文參考範文

  藝術是人類的智慧的最高的表現,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的語言藝術風格

  一 引言

  村上春樹是日本當代頗具影響的著名新進小說家。曾榮獲西班牙卡塔龍尼亞國際獎和耶路撒冷文學獎。作為日本當代最有名的作家,他創作的小說寫作風格受到西方作家的影響,沒有日本戰後沉重壓抑的文字氣息,被譽為首位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是日本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先鋒。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寫作的成功典範。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渡邊與患有精神疾病而導致情緒不穩定的直子與陽光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的愛情糾葛,展現了主人公自我成長的旅程。

  這部小說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後現代語境中創作而成的,小說對人生與成長、生存與理想進行了反思。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這部小說繼承了日本古典文學的“物哀精神”,也融合了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批評的思想。小說既描述了日本的美麗風景,又糅合進了作者自身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感悟。作者以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和大膽奇妙的描寫手法對小說的人物命運進行妥善的處理,使讀者潸然淚下而回味無窮。

  總之,《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關注時代背景和歷史事件的小說,通過關注主人公的個體命運,實現了對平凡生命的人生價值的思考。小說的語言藝術特色極大地提升了小說的審美品格,而作者的的敘事策略則豐富了小說的審美內涵,其審美內涵與小說的語言文字之間呈現出一緊密相連的動態關係。小說整體語言清新,主題鮮明,對人物的塑造和情景的描寫入木三分,凸顯出小說的語言風格和藝術魅力。

  二 小說的語言修辭特色

  小說《挪威的森林》裡運用了比較多的修辭手法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小說中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1 比喻的修辭手法

  在村上春樹的作品中,運用最多的是比喻修辭手法,這是他作品中的標誌性的寫作方式。比喻通常是對於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和描述時所運用的手法,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裡卻往往對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來運用比喻進行描述,這是他的特別之處。這種獨特之處卻讓讀者感到是合情合理的,這使人們在閱讀小說時不但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更為小說的語言上的新奇特點而折服。

  在小說《挪威的深林》中,作者為了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在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上使用了很多新奇的比喻。比如:“不過相比之下,我的房間卻乾淨得如同太平間”,這裡面房間的“乾淨”被刻畫得讓人觸目驚心,甚至毛骨悚然,這種比喻給人以一種奇怪的感覺。村上春樹還可以將兩種不相關的事物組合與聯絡在一起,這讓讀者感覺為之驚歎。例如:小林綠子問渡邊“喜歡我到什麼程度?”,渡邊回答“整個世界森林裡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黃油。”這種比喻讓讀者好像看到了老虎變形為黃油的奇異景象,不僅感覺到了愛情的熱度,而且好像聞到了黃油的香味,這種在視覺、嗅覺和觸覺上的體驗使讀者深深地體會到愛情的氣勢如虹,本來與愛情毫不相關的老虎,被作者用來比喻愛情的猛烈,甚至連老虎都被融化成了黃油。村上春樹還將時間的長度變化比喻成黃昏的影子,黃昏時,人的影子會隨著日落西山而變得越來越長,但是很少有人將人影的變化與時間長度的變化相聯,村上春樹的比喻非常的獨特但卻又恰到好處。這種隨心所欲的比喻手法在他的小說中到處都有體現,這種非正常的邏輯思維與豐富的想象,調動了讀者的感官,吸引了讀者的眼球,這種語言藝術魅力讓讀者欲罷不能。

  2 誇張的修辭手法

  《挪威的森林》中帶有一點諷刺意味的誇張修辭手法,也體現了村上春樹的語言特色。例如,作者在刻畫“敢死隊”的人物性格特徵時,說“敢死隊”洗臉時間驚人的長,“我真懷疑他是不是把滿口的牙一顆顆拔下來刷洗一遍”,這種誇張的修辭手法對人物性格特徵的描述非常到位,沒有人會把牙拔下來刷,這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其次是在對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方面,也運用了較為誇張的語言。比如:

  天地間的一切全都紅彤彤一片。我的手、碟子、桌子,凡是目力所及的東西,無不被染成了紅色,而且紅得非常鮮豔,儼然被特殊的果汁從上方直淋下來。就在這種氣勢奪人的暮色當中,我猛然想起了初美,並且這時才領悟她給我帶來的心靈震顫是什麼東西。

  這種誇張的手法同時滲透著一種奇異的色彩,把暮色中所有的事物渲染成紅色的果汁從上方淋下,這種誇張的手法令人歎服。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的誇張的修辭手法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3 擬聲的修辭手法

  日本文學作品中的擬聲詞是以一種象徵性的語言音來模擬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響。擬聲詞的使用可以使《挪威的森林》顯得更加活波生動和清新自然。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的擬聲詞。例如:

  ***1***直子“噗嗤”笑出聲來。

  ***2***早上“劈里啪啦”時停時下的雨,上午就已完全止息了。

  ***3***鍋裡煮著什麼,“咕嘟咕嘟”直響。還洋溢著烤魚的香味。

  文中大量的擬聲詞的運用使小說的語言風格變得生動自然,這種通俗樸實的語言風格貼近現實生活,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語言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4 擬人的修辭手法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運用擬人手法使小說的語言表現出生動詼諧的氣息。如:   “飛濺的水珠在陽光下閃閃耀眼,孔雀們生怕濺到身上;火雞則揚起脖子,像是老大不高興的老人似的拿眼珠瞪著我。”

  這種擬人的描寫手法不僅不會使讀者產生一種厭惡之感,反而會使讀者有一種愉悅之感。作者還通過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一些難以表達的心理現象也生動地表述出來。比如:“天台上沒有人影,不知道是哪個忘記收的白色襯衫搭在晾衣繩上,活像是一個空殼在晚風中搖來搖去。”這個描述反映了小說主人公的空虛心理,使人物的內心世界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5 幽默的修辭手法

  村上春樹的語言藝術使他成為文學大家。他的語言魔力使他的小說深受讀者喜愛。詼諧幽默的修辭手法使小說《挪威的森林》的語言獨樹一幟,鮮活有力。行文中不時出現的風趣話語,使讀者在憂鬱的氛圍中也能開心一笑,給人們增添了一種愉快的心情。小說的語言冷靜中帶著幽默,文采上也非常生活化。比如:“把我從上到下打量了好半天,我真擔心她馬上從衣袋裡掏出捲尺,動手測量我身體各部位的尺寸”。這種幽默的修辭手法給讀者展現了渡邊無奈的感覺以及他思想的單純。村上春樹的語言帶有一種苦澀的幽默和壓抑的調侃風格,顯示出刻意的瀟灑魅力,人們在閱讀《挪威的森林》時,很容易被小說的新穎別緻的幽默語言風格所感染,在微笑中透出一絲酸楚。由此可見,《挪威的森林》的語言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在《挪威的森林》裡,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幽默風趣的對話。比如:或許我這麼看著,突然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眼睛圓鼓鼓的,她就這麼對你說:“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滾好麼?”村上春樹的對話描寫就是這麼讓人感到驚奇和喜悅,而且字裡行間充滿著浪漫和幽雅,使讀者多了一份恬靜的感覺。小說中也有很多對話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十分有幫助,對於小說中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他們身份和性格的語言。比如:渡邊和綠子之間的一此對話:

  “喜歡我的髮型?”

  “好得不行。”

  “怎麼好法?”

  “好得全世界森林裡的樹全部倒在地上。”

  這種對話生動話潑而不失幽默,簡潔傳神,具有生命力且充滿了意境,這是因為他們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默契。對話給讀者帶來了新奇的感受。這種精練幽默的對話給有些悲情的《挪威的森林》帶來了一絲喜悅之感。

  6 排比的修辭手法

  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故事情節起伏並不明顯,人物也比較簡單而不復雜,小說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它優美的語言,其中排比的使用也比較突出,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句與句之間的排比,使字裡行間蘊含著美感。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序中有這樣一段排比句:

  因為沒有人可以理解。

  因為沒有人可以包容。

  因為沒有人可以安慰。

  又如:

  那冷冰冰的小手,那流線型瀉下的手感爽適的秀髮,那圓圓的軟軟的耳垂及其緊靠底端的小小黑痣,那冬日裡時常穿的格調高雅的駝絨大衣,那總是定定注視對方眼睛發問的慣常動作,那不時奇妙發出的微微顫抖的語聲。

  這種排比句的使用對讀者的心靈和視野都是一種衝擊,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與感情的湧動。

  三 小說的行文對話特色

  小說《挪威的森林》中的精彩對話語言生動地描述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小說的內容更加豐富形象。簡潔明瞭的人物對話對人物個性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村上春樹在小說的對話創作中,會根據人小說的話語特徵,來表達個人感情。小說對話中使用了很多的感嘆詞,形象準確地表達了說話者的心情和語氣。日語表達使人有一種??嗦的感覺,但是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沒有使用那些陳舊的句式,他的創作是靈動光鮮、引人入勝,這主要體現在小說中的行文對話中。小說中的對話洗練利落、異彩紛呈,這種語言風格非常接近日本青年人的實際生活用語。

  在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有許多的精彩的對話,在行文中可以讓人們在憂傷的氛圍中也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愉悅之感。比如:

  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中。

  水對魚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中。

  我不是魚,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見我寂寞的眼淚嗎?

  魚對水說: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因為離開你,我無法生存。

  水對魚說:我知道,可是如果你的心不在呢?

  我不是魚,你也不是水。我不離開你是因為我愛你。

  可是,你的心裡有我嗎?

  這段對話對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的刻畫十分到位,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和個性特徵,使讀者內心產生震撼。

  這部小說的對話很多,對於不同的人物都好像是量身定做了符合他們身份和個性的語言樣。尤其是主人公渡邊和綠子之間對話尤為精彩,簡潔明快、生動活潑、優美傳神。比如:

  “呃……你討厭什麼?”

  “討厭雞肉、性病和饒舌的理髮匠。”

  “此外?”

  “四月孤獨的夜晚和鑲花邊的電話機罩。”

  “此外?”

  我搖搖頭:“再想不起別的。”

  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如此的簡潔,並且充滿了情感以及優美的意境,原因是因為他們之間互相彼此有很深的瞭解。對話中充滿了想象力,語言幽默風趣,體現了現實生活的活力。讀者會因此而產生奇妙的內心感受,與作者形成共識。渡邊在回答綠子討厭什麼時,說“討厭雞肉、性病和饒舌的理髮匠”,“四月孤獨的夜晚和鑲花邊的電話機罩。”使他們之間的愛情充滿了浪漫的色彩。如果說這段對話是一種充滿情調的感性話語的話,那麼另外一段深刻的話語體系則非常具有理性。這部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富有理性意味的對話。比如:

  “你願意跟我***嗎?”阿綠閃著眼光說道。

  “到了真正危險的時候,我會跑掉的!想死的話,你一個人死就行了!”

  “好冷酷呀!”

  “我才吃了你一頓午飯,總不能就要我***吧!至少再吃一頓晚飯。”   這段對話給小說增添了特別的風格體驗,使小說具有一種深沉的味道。小說中精彩的對話內容使我們感嘆不已,我們可以通過小說中的對話感受現實生話,給我們留下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由於劇情的需要和主人公的性格要求,男主人公渡邊不善於言辭,因此他的話語非常幽默且富有理性,經常會出現只有非常簡短有力的話語,這也是村上春樹的語言藝術風格在小說中的體現。讀者在平靜的對話中,感受到震撼的弦外之音,增加了一種對愛情的心理體會。

  從以上的三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到小說《挪威的深林》中對話雖然簡短精煉,但句句精彩傳神,刻畫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徵,這對於小說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四 小說的語言敘事特色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用獨特的敘事方式表達了小說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作者用大篇幅的筆墨來敘述主人公的內心的孤寂。小說的語言有張力,敘事具有特色,它的語言敘事特色分析如下:

  1 對生理和心理的直白敘述

  作者運用細膩的文字,帶著一絲陰鬱,對小說中人物的生理和心理描述得非常深入。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傳神的語言敘述不斷撞擊著讀者的心靈。小說中對女性的胴體的描寫,包括性愛描寫凸顯了女性身體的魅力與神祕。小說的語言敘述非常直白,沒有迴避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包括他們在青春成長期間的一些生理現象。在這部小說中,通篇暗示不管是小說中的人物還是作者本人都無法解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困惑和迷惘。?其實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選擇都是自己所想要的,要忠於自己的選擇。主人公對未來的期望使讀者的心理充滿希望。這也是春上村樹小說創作的魅力所在。

  2 對死亡的冷靜敘述

  死亡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充滿著恐怖和神祕的色彩。人們可以通過死亡結束現實世界的痛苦。因此,對死亡的敘述也成為文學作品中的一個常見的主題。小說《挪威的森林》中有這樣一段敘述“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渡邊的感嘆。直子的死更加重了這種情緒,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死了,但渡邊幸運地活過來了。小說對死亡的冷靜敘述彷彿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誌銘。人都有一死,有死才有生,小說有兩次很相似的死。一次是木月的死,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兩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讀完小說之後,讓人感覺到傷感和頹廢,有所失又有所得,心情複雜、難以表達。作者對死亡的描述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創作手段,也是一種對主人公的內心痛苦進行渲染的一種方式,顯示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空虛與痛苦,在情急之下選擇死亡。前幾個人的死亡更加重了主人公渡邊對愛情的渴求。

  3 對孤獨寂寞的舒緩敘述

  小說《挪威的森林》以獨特的語言韻味顯示出了小說的魅力。小說中對孤獨與無奈的舒緩表述是小說的另一個亮點,意義非凡。小說中的孤獨寂寞不同於世俗中的無意義的和負面的孤獨寂寞。在用舒緩的語調把小說中的人物的無奈和孤獨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在成長中的一種自我認同和完善的方式。作者旨在通過小說,表明他清醒地對待孤寂和無奈的勇氣。比如:“渡邊與直子幾次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走路。彷彿舉行某種拯救宗教儀式,專心致志地大走特走。”又如:“直子的孤獨,在一處特別的地方,勞動、養動物,按作息,讀信。”

  在這些舒緩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當主人公面對孤獨時,他們會用一種調侃的方式來排解孤獨的心情。人們在對待孤獨寂寞時很難做到理智和樂觀。往往在孤獨時找人尋歡作樂,對於惡劣的環境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尋求幽默和可有可無的淡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說中的主人公渡邊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健康的。作者對小說中的主人公的孤獨寂寞的舒緩描述對讀者的人生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4 對青春夢想的唯美敘述

  小說《挪威的森林》對青春夢想的敘述唯美傳神,文采非凡。比如小說中的“在浮動著玉蘭花淡淡幽香的蒼茫暮色裡,自己的心開始無端地膨脹、顫抖、搖擺、針刺般地痛。”這段話表現了這時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隱含著青春的美好。青春的夢想中雜糅著夢幻般的憧憬和嚮往。這種詩一般的唯美敘述讓讀者體會到美好的意境,這也是作者語言的簡潔、淡泊的語言敘述方式以及審美傾向的體現。《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留住了讀者心目中的青春。在舒緩唯美的語言文字背後,隱含著生活的存在質感,與單純的青春愛情小說,村上春樹所描述的是青春愛情是略帶生命的蒼涼和深刻的內涵的。

  五 結語

  《挪威的森林》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鉅作,小說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村上春樹也憑此小說成為世界著名作家。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將人物的內心世界演繹和發揮得淋漓盡致。小說的成功表現在運用比喻、誇張、擬聲、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段,加上優美的語言、獨特的敘事以及細膩的心理描述,對年輕一代的生存狀態和命運進行了思考,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就也許是《挪威的森林》的一個最好的詮釋。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