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論文

  音樂藝術是美育的範疇,在當今的教育新形勢下,培養社會所需的全面發展的人,有個性發展的人才,是教育的主題戰略。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音樂多能型人才現狀與發展

  一、多能型人才特徵和培養音樂多能型人才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若想在國際競爭中佔有絕對優勢,必須擁有各領域的高素質綜合人才。因此,應注重提高各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多能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交叉多能型人才的需求。多能型人才的培養以尊重學者的主體性為前提,大大提高了學者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那什麼是多能型人才呢?多能型人才所具備的特徵如下:***1***知識淵博,多能型人才至少精通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2***知識的融會貫通,多能型人才往往把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交叉融合,並資源整合以形成新知識、新思維;***3***注重創新,多能型人才總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以全新的思維理解和運用知識,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為適應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和多能型人才的要求,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與目標已經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僅僅具有簡單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掌握一門技術已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音樂的發展需要多學科、多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二、高校音樂人才的教學模式看多能型人才的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主要有高等師範院校中的音樂學院、專業音樂學院、和綜合性大學中所設定的音樂學院三大培養途徑。雖然高等音樂教育的水平和規模有了很大改觀,但是在音樂人才培養方面也出現諸多問題。很多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只注重單一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專業領域的提升和發展空間,也無法適應21世紀新形勢下對多能型藝術人才的需求。下面以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為例來剖析當前市場音樂人才培養的缺陷和問題所在。

  ***一***音樂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錯誤

  目前高等學校培養的音樂人才目標定位單一,知識結構也比較單一。音樂專業的學生所學的僅是本專業業內較系統的知識和能力,存在單一性。並且還缺乏對知識的拓展外延,比如與之相關的作品編排、組織策劃、舞臺把控、演唱心理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這種只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注重單一技能的分段聯絡,忽略各個部分的整合和綜合訓練的教育,又脫離舞臺實踐,這樣嚴重違背了一專多才的多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音樂課程設定單一,教學模式單一,不利於多能型人才的培養

  長期以來,高校音樂院系的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設定相對獨立、單一,學生學科專業方向也比較單一,缺乏對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及綜合運用能力,往往出現唱歌的不會表演,表演的不會舞蹈,舞蹈的又不能唱歌等現象。

  有個別學校全面培養開設課程時略顯全面,但是隻注重了開設而沒有注重結合。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論證,課程開設隨意性也較強。在歌表舞全面發展的課程設定上,沒有做到真正的交叉結合,故而也會造成人才培養的單一***看似全面實際單一***。

  另外根據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調查研究表明,目前一些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依然採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未能將教師的主體性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受挫。

  ***三***在音樂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我國的很大一部分高校在音樂教學中,只重視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教學的藝術實踐環節。作為音樂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實踐環節,不但能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實踐出真知”,只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同時也能為學生日後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很多高校雖然也意識到了藝術實踐環節的重要性,但是由於缺乏實踐經費等原因,還是未能相應培養應用型、多能型人才的要求。

  ***四***目前文藝團體全能型人才現狀

  根據調研全國多數文藝團體,除戲曲劇團外絕大多數團體幾乎沒有能歌善舞,集唱唸做打為一體的優質演員,但戲曲演員表演戲曲劇目尚可,在表演音樂劇、歌劇等作品時又在唱法上受限。可謂能在美聲、戲曲、民族、通俗唱法相結合運用自如並能做到歌唱、表演、舞蹈為一身的演員可謂是寥寥無幾。

  當今市場上音樂人才基本上都屬於一專而非多能的現狀,所謂的一專多數也是學而不精。由此可影射出,在教育的影響下促使了文藝團體多能型人才匱乏,文藝團體人才的缺失也影響了教育教學的目標改制,因此,多能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被社會和各類音樂院校和中專教育提上日程,深入改革,細化發展。

  三、多能型音樂人才培養機制初探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多能型音樂人才

  高校的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據,深入瞭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以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方向為先導合理設定專業,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不同的專業要結合學科特點、服務物件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避免人才培養目標的盲目性。另外,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樹立人才培養的新觀念,並建立多元教學模式。人才培養要在科學設定專業課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基本功的紮實練習、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並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多能型音樂人才。

  ***二***正確處理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做到二者兼顧

  現代社會對音樂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說拉彈唱能歌善舞樣樣具備,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協調好理論和技能的關係。隨著學生就業渠道的拓寬,藝術培訓中心、文化活動中心也成為諸多學生的職業選擇,從事聲樂、鋼琴或者舞蹈等教育教學工作,使部分學生有些力不從心。究其原因在於,在高校的音樂學習中,學生的努力方向更多在於技能技巧的學習,而對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他們在從事專業教學過程中深感欠缺。因此,各類教法課、集體課的開設就必不可少。教法課上有大量的教學實踐學習,使學生能學到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為日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所培養的學既登得了舞臺也上得了講臺。懂理論會教學有技能,這樣多能型的音樂人才才是社會所需和未來音樂市場的主導力量。

  ***三***科學、設定課程,合理編排教材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不斷髮展,音樂教學要緊跟形勢和實踐發展的需要,合理設計課程體系,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練習,除主科之外應增加如舞蹈編排、導演作品、合唱指揮、舞美設計、化妝、音樂製作等實用性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和鍛鍊的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動性。另外也要增加關聯學科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處理好關聯學科的關係,使知識能夠橫向聯絡,相互融合滲透,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空間。此外,在教材編排的過程中要結合社會藝術實踐。所選教材應做到不但要有足夠的理論深度,還要緊密聯絡社會實際。教材中應穿插對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理論等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輕鬆有效的掌握創新和應用能力,從而得以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21世紀的人才培養,要培養全方位發展的人,培養多能型音樂人才,而不只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通才。因此,各大院校的改革勢在必行,只有立足市場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一批優秀的音樂複合型人才。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優化學生的知識結合和能力結合,並將音樂理論知識和藝術實踐合理結合,拓寬培養層面,使學生成為知識、能力、技能和素質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才。同時音樂專業的學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實力,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以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多能型的音樂人才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