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課程論文

  一門心理學課程的開設,應該與人們的生活實踐相結合,也要體現心理學的實用性、教育性、活動性與趣味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原因分析》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青年教師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職業壓力。本文從教學、科研、職務晉升等方面分析了壓力的來源及影響,對於改善青年教師的職業壓力現狀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原因

  關於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最早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主要代表者是基里亞克和薩克利菲,他們對教師壓力定義為由教師職業這一工作所引起的一種不愉快的、消極的情緒經歷,如生氣、焦慮、緊張、沮喪或失落。並認為教師壓力是一種消極的、不良的負面的情緒經歷。

  自20世紀以來,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推行,我國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教師的人數快速增加,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中的比例在迅速增長。對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說,在努力適應工作環境的同時,不斷加重的工作任務,導致出現的亞健康狀態、職業倦怠的現象,都是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感逐漸增高的表現。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大來自多個方面,如社會、學校、教師等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從學校和教師的方面分析,認為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教學經驗的缺乏

  高校的師資來源不同於中小學,中小學的師資大多來源於師範院校,在本科學習階段,就已經接收過比較系統和全面的教學技能培訓,甚至專門有教學實習培養環節培養實踐技能,而高校的師資大多來源於非師範高校畢業的碩士、博士生。對於他們來說,雖然具備了相應的學科背景和理論知識,但是缺乏教師的專業化訓練,缺少任教經驗。大部分高校在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的培養和與訓練方面缺乏相應的教育機制,或是對於新入職教師的崗前培訓大多流於形式,或是相關的職前培訓多是對與教育學、心理學等的理論學習,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建議和實質性指導。當在較高的工作負荷作用下,教學當中面臨的問題和疑惑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時,便會逐漸轉變為壓力,從而導致緊張與焦慮。

  2 教學、科研雙重工作任務繁重

  高校教師所從事的是高腦力勞動,不僅要要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還要完成相應的科學研究任務。而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使教師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在眾多忙碌於教學的教師中,大部分是一些職稱較低的青年教師,他們承擔著高校的主要教學任務,如有些高校在對講師和助教的年教學工作量上,規定至少要滿足400節的課堂教學工作量,而副教授以上的只需要完成240節的工作量,課時差異顯著。教師職業的勞動實際工作時間不能僅僅用上課的時間來衡量,備課、輔導、批改作業等的隱性勞動付出遠遠超過八小時,再加上承擔的一些其他工作專案,無疑成了教師難以承受的重負。這些繁重教學工作量牽制了青年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以致科研方面沒有時間和精力投入,造成了他們在科研方面難出成績,壓力倍增。在學術科研方面,科研對於青年教師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至關重要,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高校往往更看重教師的科研成果。由於青年教師欠缺學術經驗、人脈資源薄弱,同時受機制、資源、能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在競爭激烈的各級各類科研專案、課題申報方面毫無優勢,爭取科研專案困難重重,特別是一些重大科研專案的申請,更是會受到許多條件如申請者的職務、職稱、經驗等的限制。

  3 聘任制中的考核指標體系不盡合理

  目前高校通過人事制度改革,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實行了聘任制。由此,針對不同的崗位都制定了詳細的考核要求。這些具體而量化的考核指標,直接與教師的收入甚至崗位掛鉤。對於教學任務的要求,高校一般的都要求青年教師承擔大部分的課堂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對青年教師的科研考核也愈加嚴格。學校對科研的要求,不僅是量的規定,還有質的要求。在論文方面不僅對論文發表數量有要求,同時對論文發表的期刊級別、引用數來衡量;對於課題,不僅在層次上有要求,同時對課題經費也有要求。對於青年教師而言,正如前所述,在科研方面存在著的資源、成果、能力的積累有限,同時大量的教學任務花費了青年教師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而越來越高的科研考核要求,讓高校青年教師壓力與日俱增。

  4 愈加嚴格的職稱評審要求

  高校青年教師一般都經過多年的求學,才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因此都希望多年的苦讀能有所回報和體現,所以青年教師普遍有較高的成就需要,並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有一定的要求和規劃。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中,學歷要求、科研成果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給青年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貴州省某高校針對評聘副教授,在滿足省內評審條件同時,還必須具體以下條件: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具備博士學歷;必須主持一項省級課題;發表3篇以上CSSCI論文。這些高要求,足以說明在目前高校從原來的規模型擴張到現在的內涵式發展背景下,不斷提高的教師層次要求,成為了大部分高校的共識。而在各地的高校職稱評審條件中,重科研輕教學是普遍的現象。這也導致了高校青年教師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方面倍感壓力的原因之一。

  5 相對較低的個人收入和較高的消費支出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有了較大改善,社會上普遍認為高校教師的收入較高,並將其劃入到高收入群體,但實際情況並未如此。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主要取決於入職的年限的長短、職稱職務的高低、學歷水平的高低,如果是有學術地位的專家學者還會享有一定金額的政府津貼。而高校中青年教師由於工作時間短、職稱低,和老教師相比存在相當的差距。而且高校在管理體制上,其***都向那些具有高階職稱的教師傾斜,而只有助教、講師職稱的青年教師,在高校各種福利系統中永遠處於末端。高校青年教師大多都是完成了碩士或博士學業,30歲出頭的年輕人,他們正面臨著結婚、住房、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現實的較低的個人收入和較高的消費支出之間的矛盾,導致生活壓力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楊劍、陳開梅、劉曉偉.高校教師職業壓力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6***.

  [2]尹平、李麗、娜陸芳.高校教師壓力狀況調查及其應對方式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1***.

  [3]高芸、周剛、周薇.高校青年教師工作壓力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7***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