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四篇

  《放慢腳步去長大》講訴了一個天真透明的小女孩—楊等等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篇一

  最近,我讀了《放慢腳步去長大》這本書,它講了一個天真透明的小女孩——楊等等的故事。

  楊等等經常把她的媽媽唐妮氣得頭昏腦脹,哭笑不得。比如她的錯別字:把“禿子”說成“秀子”,把“體育”寫成“休育”,把"肩膀”寫成“翅膀”等。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不也經常因為錯別字讓爸爸媽媽生氣嗎。最好玩還是有一次,唐妮給楊等等佈置了一篇週記,她有了半天的筆桿才開始寫:“我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呀一個人。就是一個人呀一個人……”搞得唐妮又氣又笑,是在那她沒辦法。不過,楊等等也是個相像大王,她在暑假裡寫出了《小熊咕嚕嚕》的一系列故事……在書的最後,作者提出了“童年最寶貴的是什麼,童年最需要的是什麼”的問題。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現在的一些大人已經忘了童年的往事,我們應該在同童年裡留下一些美好的記憶,大人們也應該多回憶一下一下。

  但大家也不要忘了,因為有了父母的養育、關愛,有了同學的陪伴,我們的童年才會像一顆無價的鑽石一樣珍貴。

  每個人都應該感恩同學,感恩父母,感恩童年,是他們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時光。

  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篇二

  回憶童年,是那麼有趣。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嘟著小嘴,氣得直跺腳。記得那時的我因為感覺滑滑梯不好玩而不肯去上幼兒園。然而,這些天真淘氣的經歷轉瞬之間就變成了美好的回憶。是的,我們應該樂觀地面對未來。當前的一些挫折和委屈,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罷了。讀了章紅阿姨寫的《放慢腳步去長大》這本書後,我不由產生了這些感受。

  《放慢腳步去長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女生在小學六年裡的成長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楊等等原名叫楊天籟,可是上學的第一天就被調皮的同桌叫成了“楊無賴”,所以她堅決要求改名。爸爸媽媽絞盡腦汁都找不出一個更好的名字,還是媽媽靈機一動,根據她總是磨蹭的習慣,給她取名叫楊等等。

  楊等等天性善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最大的愛好就是坐在馬桶上看《可怕的科學》或《哈利·波特》。這本書裡除了楊等等以外還有許多人物。比如:潑辣的艾菲兒、調皮的袁子瀚、愛美的賈甜甜、小胖子林喆、班長王嘉宇還有“彈力女超人”王老師等。在這本好看的書裡,有時富有童趣,有時令人發笑,有時卻略帶傷感……書裡的故事都來源於生活,就好像發生在我的身邊,雖然有歡笑、有爭吵、有淚水,但是最後留給大家的是純真的友誼帶來的感動。

  童年最寶貴的是什麼?童年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是友誼和快樂。

  同學們,讓我們放慢腳步去長大吧!把快樂留駐心間。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美麗的風景,但難免也會有坎坷,遇到挫折。我們一定要樂觀地面對這些所謂的“痛苦”,因為這些“痛苦”只是生活的歷練。積極面對現實,勇於挑戰自我,樂觀對待一切,我們會擁有純真的年代,享受幸福的生活。讓童年的畫卷永無遺憾,煥發光彩!

  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篇三

  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把腳步放慢一些,再放慢一些,不要在東奔西跑中迷失自己。把腳步放慢,心靈才能更好地成長。——題記

  初讀這本由實力派作家章紅精心撰寫的原創精品小說,我便被它深深打動了,似乎與讀《窗邊的小豆豆》後同感: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最偉大、最無私的,而這倆位母親對孩子的愛似乎更智慧、更包容……

  這是一本適合兒童和大人共讀的長篇小說。基本上,小說中的主人公楊等等就是作者女兒的真實寫照,楊等等的媽媽唐妮就是作者本人。小說生動、精煉地描寫了楊等等的小學生活,主要圍繞楊等等自己的故事,楊等等和媽媽唐妮的故事,楊等等和搗蛋同桌“”、老師以及別的同學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都來源於他們真實的生活,所以讀起來親切、很有同感。

  楊等等,一個天真透明、樂觀無邪的小女生,正因為有了爸爸、媽媽寬容的愛,讓她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以自然的方式無拘無束地成長。她不需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去接受各種強化訓練,不用面對“與同伴競爭後失敗、或挨老師批評後”而有可能回家遭到爸爸媽媽的吆喝斥罵。這些竟源於楊等等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源於她感受快樂的能力,源於她隨時隨地迸發出的、漫無邊際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所有這些都使媽媽驚歎不已、感動不已!媽媽那已被遺忘的童年世界重新被喚醒,想與女兒一起重溫那流失的童年。所以,她的女兒享受到了純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這一切,無一不令我羨慕,使我感動。羨慕楊等等“渾然天成”的幸福童年,感動唐妮媽媽寬容而智慧的愛。

  我們一天天地在成長,童年時光美好而短暫,且一去不返,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珍惜與家人、與老師、與同伴在一起的寶貴時光,用心共度、享受這個時光。讓成長的腳步放慢些,再慢一些,不要在東奔西跑中迷失自己。把腳步放慢,心靈才能更好地成長。

  這些,或許正是作者所要告訴我們的:童年最寶貴的是什麼,童年最需要的是什麼。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讀懂它!

  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篇四

  前不久讀了孩子的《放慢腳步去長大》,感覺這本書特別接近生活,就像在寫我們自己的故事。當然讀完後也受了不少的提示和啟發。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也不停的在總結和思考,我們不期望她當官、發財,我們不期望她大富大貴,我們只有一個夢想,期望她做一個行為文明、心理健康、知識豐富、生活快樂的人。所以凡事都要求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待任何事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對事情要有義務感。

  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邊受到任何傷害,所以說,要經常告戒自己的孩子當同學中有人需要幫助時,你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計較一些小事,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愛護,努力培養孩子的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孩子一天天長大,問題也越來越多,家長就免不了要批評,所以我們要像書中的唐妮一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大了,都有自尊心,批評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為孩子改正錯誤打好基礎;其次,要心平氣和,用語恰當。犯了錯誤的孩子,一定要心平氣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千萬不要以氣勢壓人。

  每位家長都殷切希望通過自己的培養和教育,能創造一個優秀的孩子,卻往往忽視了孩子有自己成長的道路,在現今面臨的就學、就業、生活的壓力下,家長一味的把憂慮和負擔灌輸給孩子,以致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煩和恐懼心理,結果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家長應該是建立在自覺自願和引導,配合興趣取向,在完成最基本的文化學習情況下,自由支配課外學習和閱讀。加強鼓勵、讚許和鞭策,並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自覺自願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情緒,有的放矢的引導孩子加強不足方面的訓練。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時常會想起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說過的話至今記憶猶新:建立良好的和諧關係,量力而行,以說服教育為主,切忌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