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行情分析的論文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以培養學生在國際貿易工作中的業務能力和決策能力為主要任務,其實驗教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教學體系改革探討》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遠遠不能適應應用型經貿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探討了高校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中模組化設定課程教學體系的相關問題。

  關鍵字:教學體系;模組化;設定;教學;科研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培養適應對外貿易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國際貿易人才是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大背景。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實施,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先後對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進行了有益的改革與探索。

  1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教學體系設定的依據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是國際貿易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承擔培養從事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任務。設定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教學體系應該遵循以下依據:

  ***1***課程設定有明確的目標定位。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教學體系的設定,要體現社會對國際貿易專業的要求,要緊緊圍繞“素質為基礎、能力為本位”的原則進行。但是傳統的教材缺乏與實際聯絡,不能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的教材、教學資料。

  ***2***教學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體系設定必須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方向、水平和要求相一致,緊貼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往的課程設定模式和教學理念上未能有效地圍繞市場來進行調適,導致與社會需要有諸多不相匹配之處,出現了人才結構不合理的“人才剩餘”現象。

  ***3***教學組織要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要求加大課程實踐教學成分,改變目前我國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中大部分以課堂教授理論和基礎知識為主,實踐教學相對薄弱的狀況。

  ***4***實踐教學要有體系。實踐教學的體系包括基本素質類實踐、課程實驗及專業實習,要將實踐教學安排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確保教學內容與實踐環節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體系的構建

  構建“基本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創新技能”一體化、多層次、模組化的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體系,注重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絡,課程內容由理論到實踐,實踐教學內容由簡單操作到綜合訓練,最大化地實現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模組。基礎知識模組是指需要完全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它以國際貿易專業主要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為前導課程,主要包括行情學概論、行情學分析與預測的層次、行情學分析的指標、行情學預測的基本方法等內容。

  ***2***專業知識模組。專業知識模組是指對專業市場進行行情分析與預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該模組包含的內容主要有經濟行情分析與預測、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對不同國家、區域的經濟行情,以及不同產品的市場行情分別進行分析與預測的理論、程式、方法等。

  ***3***基本技能模組。基本技能模組是指必須掌握的計算機與網路應用基礎,側重於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包括的內容主要有計算機作業系統與網路使用、常用辦公軟體、常用外貿應用軟體。

  ***4***專業技能模組。專業技能模組是指用於行情分析與預測的經濟學分析與預測工具,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有關證券、期貨與外匯交易的軟體,另一部分是Eviews和SPSS等資料分析軟體。通過該模組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課程群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於促進學生逐步由學習者向實踐者的轉化具有重要作用。

  ***5***創新技能模組。創新技能模組處於學習、探索和創新相結合的綜合性教學階段,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實驗要求學生獨立進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和論證、實驗研究和實驗總結,並能以論文形式撰寫實驗報告,是培養高階複合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由於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之間存在交叉與滲透、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體系的設計與教學模式亦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特徵,通過模組化分割,能夠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成一體,同時各模組課程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層次性,層次性和綜合性融合,最終形成了多層次、模組化的課程體系。

  3對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進行模組化教學的建議

  對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進行模組化教學,教學組織要圍繞學生的能力培養,將培養目標、教學環節、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教學改革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始終;教師要適應從“專業課程”到有功能性的單元“模組”的轉化,並帶來的教學內容的新構建;學生隨著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試方式的轉變,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對知識之間關聯與應用的思考。

  ***1***理論教學要適度。老師在理論教學中應本著適度的原則,把握理論教學的難度,增加其與現實的關聯,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深奧而又顯枯燥的抽象理論。系統的理論學習為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模組提供了條件,使理論和實踐能很好地結合,獲得較強的綜合能力。

  ***2***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倡導教學科研一體化。首先,要改變在引進師資時的“唯文憑論”和“唯學位論”,要儘量引進具有外貿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作專職或兼職教師。其次,加強校企橫向合作,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並考取專業職稱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第三,鼓勵教師在企業與學校間進行有序聯絡,深入到企業一線,參與科研,逐步實現產學研的相互融合。

  ***3***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建立穩定的國際貿易專業實習基地,專業實習基地可以不侷限於外貿公司,還可以包括證券交易公司、期貨交易公司、外匯交易所等機構,穩定廣泛的專業實習基地對提高學生的國際貿易及相關行業從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專案來源:蘭州商學院2013年度教學改革課題

  參考文獻

  [1]周淨,朱德開,尚慶梅.《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模組的應用與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2010***3***.

  [2]包小妹,戴竹青.獨立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北方經貿,2012***7***.

  篇二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摘要: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以培養學生在國際貿易工作中的業務能力和決策能力為主要任務,其實驗教學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文章從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改革、實驗設計和考核重點等方面,闡述了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及取得的成果。

  關鍵詞: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實驗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是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設立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本課程以世界市場為物件,以行情分析和行情預測為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世界市場行情的研究任務,行情研究所依據的基礎理論,世界市場經濟行情和商品市場行情研究的指標體系、分析方法,以及世界市場行情預測的定性、定量方法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從而能夠對世界市場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和分析,能夠運用本課程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對市場行情的歷史、現狀進行判斷,對其未來的變動趨勢進行預測,進而提高在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作中的業務能力和決策能力。因此,本課程實驗教學設計重點和難點在於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與實踐能力。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進行了實驗教學改革,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合理調整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在現有的課程安排中,實驗教學內容主要針對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目的是使學生驗證、理解、鞏固並掌握課內所要求的基本教學內容。實驗課程體系依附於理論課程。這樣的課程雖然有利於學生對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的直觀理解和深入認識,但是由於理論課程中的知識點相對分散,因此實驗只能做到對一些知識地分解學習,不利於整體把握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同時,在教學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實驗課程的開設在理論課之後,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重複,這就造成教學中課時資源的浪費。課時資源的緊張導致實驗課程只能以基礎與驗證型實驗為主,無暇開展設計與開發型實驗和研究與創新型實驗,從而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影響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

  針對傳統實驗課程的這些弊端,我們在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的教學中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將涉及巨集觀經濟行情和微觀經濟行情分析的指標與具體的預測方法的講授從理論課程中脫離出來,完全置於實驗教學中。這樣,既完善了實驗課程的課程體系,又將理論課程的課時資源節省出來,使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內容相互補充,避免重複。

  二、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實驗教學的“做中學”。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採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學習法”和“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方法,將“做中學”落實到實驗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際分析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應用能力更具有實用性。

  1.案例討論教學法

  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課程的主要研究物件是市場行情,而行情是不斷波動的,因此講授該門課程必須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典型案例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的分析與討論當中,從而獲得深入認識。例如在講巨集觀經濟行情及其波動的時候,可以以近年來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現實,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巨集觀經濟環境中引起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以及各行業相應的應對措施。

  2.任務驅動學習法

  任務驅動學習法是選擇在市場行情分析和預測中常用的指標和方法作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任務”的驅動下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對世界市場行情定量預測方法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完移動平均模型後,提供一組從市場中採集到的某商品的各個季節***或者各年***的價格資料,給學生下達進行下一個季節***或者下一個年份***進行價格預測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對移動平均模型在預測中的應用有更深入的認識。

  3.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給出一定的專題作為研究性課題,由學生組成研究性小組,進行團隊作業,在課上或課下通過研究來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開設一些相應的研究性課題,學生自發或在教師安排下形成研究性小組,組內同學分工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的難易程度,可分為課上進行或課後進行。課題研究完成後,教師選擇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髮布並交流研究成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促使學生完成學習內容,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研究能力和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分層次設計實驗內容,豐富實驗型別。

  在對課程體系進行總體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分層次的實驗教學目標體系,將實驗教學分為三個模組:“基礎模組”、“提高模組”、“能力擴充套件模組”。“基礎模組”主要要求學生了解世界市場行情波動的特徵和影響世界市場行情的因素分析;“提高模組”要求學生掌握工業、固定資本投資、國內貿易、國際貿易及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指標,並運用相關指標進行行情分析;“能力擴充套件模組”要求學生學會用不同的定量、定性預測方法,建立相應模型對一些重要市場變數進行分析與預測。這三大模組循序漸進,“基礎模組”、“提高模組”是前提與基礎,“能力擴充套件模組”是前兩個目標的拓展與提高。

  對應這三大模組目標體系,我們設計了三種實驗型別,分別是驗證型實驗、設計與開發型實驗、研究與創新型實驗,分8個實驗專案,如下圖所示。

  圖1世界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實驗內容設計

  四、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操作能力。

  在傳統的考核中,考核內容注重對教材中知識點的考查,對實驗能力的考查也偏重於各個板塊的理解和應用,忽視對課程整體運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學生在備考期間花費大量時間背誦教材內容。這種考核方式既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單元的學習,又無法真正考查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還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學習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調整了考核內容,注重對學生的課程整體知識與分析預測能力的考查。考試題目以任務形式給出,在每次實驗的各個環節結束後,都要求學生在實驗室電腦上立即提交實驗報告或作業,全部實驗都結束後再根據系統的評分標準給予最後的綜合評分。同時,老師可以選出兩三名同學的作業進行現場點評,分析其中存在的錯誤和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改進。所有同學提交的作業都可以由系統進行批改和打分,考試結果也被記錄在系統中。

  參考文獻

  [1]黃海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10***:27-28.

  [2]姜長寶.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師實驗教學能力及其提升途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83-86.

  [3]張汝根.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2***:166-167.

  [4]楊芳,崔磊.國際貿易實務模擬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北方經貿,2010,***3***:149-150.

  [5]張小萍,付文斌.國際貿易課程的實踐教學[J].商場現代化,2006,***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