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市場現狀分析的論文

  從當前形勢來看,我國的證券市場不斷走向成熟,但由於發展初期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與發展》

  摘 要:我國證券市場歷經20多年的發展,逐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資本市場全球化的推進,我國證券市場作為新生力量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已日漸凸顯;但是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尚不成熟,各項政策措施配合不到位,法律法規不健全,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而如何更快更好地保障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證券市場;產品創新;風險控制;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2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1-71-02

  隨著金融全球化程序的日益推進,全球金融市場趨於一體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把全球金融市場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今日的金融市場大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勢;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新生力量在全球金融領域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證券市場在金融市場中佔據著核心地位;而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迅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何完善我國的證券市場,促進其健康發展是目前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一***證券市場的定義

  證券市場是指有價證券發行和流通的市場,其交易工具主要有股票、債券、基金證券及其他衍生證券。它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基金市場。該市場的主體包括證券發行人、投資者、中介機構、交易場所以及自律性組織和監管機構[1]。

  ***二***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20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日益向非實體經濟傾斜,資本流動急劇膨脹,我國證券市場正處於全球性“流動性過剩”時代的大背景下,“過度的貨幣追求相對不足的金融產品”[2]。截止2012年12月21日,我國A股2453家上市公司,B股105家上市公司,中小板701家上市公司,創業板355家上市公司。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起來,初步形成了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以及QFII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協調發展的格局。但是有限的投資供給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投資需求,現階段我國的證券市場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第一,證券市場規模較小,交易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求。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相比之下,我國內地的證券市場交易品種略顯單薄,必須要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品種。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投融資功能,對於穩定和推動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有著比較積極的意義。

  第二,上市公司問題較多,競爭力不強,持續盈利能力較弱。目前上市公司連連破發,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破發更加嚴重;上市企業往往出現上市後的會計年度就產生虧損的現象,直接反映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資訊不對稱,以及上市公司的包裝等種種問題,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第三,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諮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

  第四,法律法規不健全。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佈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範行為時有發生。

  第五,受“政策市”的影響,波動幅度比較大。作為投融資的場所,資本市場天然具有逐利性、專業性、資訊不對稱性等特點,其巨大而直接的經濟利益,容易誘發市場參與者以謀利為目的的各類違法失信[3]。我國的各種政策釋出,包括行業性政策、方針性政策等,往往會引發證券市場的漲跌,加大證券市場的波動幅度。由於我國的政策釋出有相機抉擇性,所以更加難以預測,對投資者和市場的心理影響比較大。

  二、完善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議與對策

  ***一***市場監管

  第一,優化公司上市的流程,鼓勵更多的符合條件的優質公司上市,擴大投資者的選擇範圍。

  第二,嚴格審查上市公司的各項指標,確保上市公司的質量,嚴格執行資訊披露制度,把上市以後的風險控制在上市之前,有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避免資訊不對稱引發的道德風險;完善退市制度,完善優勝劣汰,及時淘汰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垃圾股”。

  第三,提高證券中介公司的創新能力,豐富創新品種,盡到中介的紐帶作用。近幾年券商創新大突出地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目前券商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沒有核心競爭力。這就需要提高券商等中介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其他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能力,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樑作用。從源頭上嚴控上市公司質量關,不但有利於上市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有利證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四,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制,力爭從各個環節做到有效的監管,最大可能的降低風險[4]。證券市場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場,只有建立起嚴密的法律體系,各交易環節嚴格按法規操作,才能保證交易活動的安全和可靠,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降低證券交易風險,使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應儘快制定《證券法》及與其相配套的法規制度,使證券交易活動的各環節有法可依。

  第五,有效地發揮國家巨集觀調控職能,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綜合調節流動性,從巨集觀面和基本面上引導市場理性發展[5]。

  ***二***投資者教育

  引導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提高投資者的專業水平,避免“羊群效應”以及從眾心理的出現,形成較理性的投資風格。

  三、我國證券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市場規模將更加壯大,層次更加多級

  隨著人民幣國家化程序的日益推進,為了減少國際資本的衝擊力,擴大我國證券市場的規模,要儘量推進優秀的中小企業上市,改變目前證券市場的結構。從投資規模,投資品種,投資渠道等方面豐富投資層級,逐步滿足大客戶、中小客戶的投資需求,提高證券市場的流動性。

  ***二***機構隊伍仍會擴大,證券市場開放性更強,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更緊密

  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中機構投資者的比重不斷增加,投資者法人化、機構化已成為國際證券市場的一大發展趨勢。在國外成熟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佔比普遍都在70%以上。近年來,券商、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QFII等先後進入證券市場,入市的規模也逐步放大,構成了我國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主體;隨之,機構投資者逐步取代散戶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機構開始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我國證券市場,並逐漸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一支重要的機構力量。

  ***三***證券品種更加豐富

  隨著市場需求日趨多樣化,機構投資者利用自身資金、資訊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優勢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出於投資組合與規避系統風險的需要,機構投資者積極呼籲和推動我國股指期貨、相關衍生產品的設計,有力地推動了市場金融創新不斷深化,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證券品種。

  ***四***服務實體經濟本質凸顯

  在當前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下,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趨緩,而與實體經濟發展互為因果的金融業改革也因此面臨挑戰。證券市場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其融資功能將更加龐大[6]。

  總之,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證券市場正以蓬勃之勢發展壯大,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我國證券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未來我國的巨集觀經濟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我們也期待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文靜.金融學基礎***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15-139.

  [2] 何誠穎.中國股市輪迴中的涅槃[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17-29.

  [3] 莊心一.建立高度誠信的資本市場[J].中國金融,2012,***24***.

  [4] 吳曉求.證券投資學***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409-441.

  [5] 唐任伍.經濟學原理[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2010:430-446.

  [6] 沈而默、有之炘.金融改革再加力[J].半月談,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