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油田採收率的實踐與認識

摘要:油田經過長時間的開發,形成了固定的注採模式和對應關係,最終含水上升,產油量下降。由於油層的非均質性和多層開採,導致油層動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採收率。通過實施調整注採井網、強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潛力,達到最終提高採收率的目的。 
  關鍵詞:地層壓力:注採井網;提高採收率:斷層遮擋;地層能量 
   
  濱南油田歷經四十多年的開發,主力區塊、優質儲量已得到充分動用,多數主力油藏已進入高含水、高採出程度、高剩餘採油速度和高開發成本的四高階段。如何實現老區穩產?濱南油田從保持合理地層壓力入手,通過實施井網完善、調整注採對應關係、強化注水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油田採收率,實現了連續穩產16年的佳績。 


   
  1 所屬油田概況 
   
  濱南油田屬於多油層複雜斷塊中、低滲透油藏,分為濱一區、濱二區、濱三區,所管單元油層埋藏深,低產、低效,低滲單元居多。從上到下發現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三套含油層系,共探明含油麵積66.27km2,石油地質儲量8157.4×104t,注水儲量7181.6萬噸,可採儲量2010.8×104t,標定採收率24.65%。目前累計產油1562.1499萬t,地質儲量採出程度19.15%,地質儲量採油速度0.40%。該油田投入開發以來,經歷水力泵、電泵、抽油機等多種方式的強度開採,地下油水關係複雜,非均質嚴重,平面層間矛盾突出。 
   

  2 提高採收率的開發思路 
   
  以“產量硬穩定、管理上水平”為目標,立足老區,進行井網完善,調整注採對應關係,夯實老油田的穩產基礎,減緩遞減,確保提高老油田的採收率。主要以砂體治理和平面挖潛為重點,實施“增”、“提”、“補”措施,即增加註水井點和有效注水量,提高注採對應率和開井數、補孔小砂體挖潛等,提高儲量動用程度。 
   
  3 提高採收率的做法和效果 
   
  3.1 井網完善是前提 
  針對油水井井況明顯變差,導致注採井網不完善,地層能量下降嚴重,部分油井因能量不足停產,油田開發形勢變差的現狀,自2006年以來,我們從長遠利益出發,通過精細油藏描述,進行剩餘油飽和度測井等措施,加強了對地質構造和剩餘油分佈的再認識,分別對濱35-64塊、楊集沙三和畢家沙三等多個單元的24口油井實施了轉註完善注採井網,初期日增注1060m3/d,累計增注23.0723m3,對應油井76口,見效油井35口,初增油44.6t/d,累計增油34963t/d。油井的多項受效率增加了12.4%,使個別油井死灰復燃。如濱35—64塊的油井濱35—13井,因高含水產能低停井多年,該井的對應水井濱35-9井與其單項對應,通過轉註油井濱35—41井,使該井成為雙向受效油井,對該井下螺桿泵提液扶停後,由於水驅方向的改變,扶停後日油4.0t/d,含水91%,到目前已經累計生產原油1654噸見到較好的增油效果。單18塊主力水井S18—7井因套破多處錯斷,導致報廢停注,於是2007年9月油井轉註S18—X10井替代,S18-X10井轉註後,日增水量53m3/d,累積注水1.7190萬m3,對應油井S13、S18-X8兩口井注水見效明顯,日增油量6.8t/d,累計增油895t。 
   
  3.2 強化注水是關鍵 
  制約濱南低滲透油田開發的主要問題是欠注井、欠注層多。欠注的主要原因是回注汙水,造成地層堵塞。我們深入研究注水水質和堵塞機理,以濱649塊為先導,進行酸前儲層評估、敏感性評價、水井傷害機理研究、酸化工藝模擬試驗及酸化工藝引數優選、酸液體系及新增劑的優選等5項技術系列室內試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實施水井深部酸化、壓裂、衝擊波解堵、增壓注水等多種措施達到攻欠增注的目的。我們根據注水的實際情況,對水井實施攻欠增注19口,日增注水758m3/d,累計增注81703m3,對應42口油井均有受效顯示,日增油26.8t/d,動態注採對應率提高0.2%。如濱二區的濱644塊,該塊平均孔隙度為17.8%,滲透率僅8.77×10-3um2,碳酸鹽含量為1***%,通過深入研究注水水質和堵塞機理,對該塊的3口水井實施了酸化解堵措施,注水井的油壓下降至12MPa,注水量由40m3/d上升至120m3/d,對應油井8口,有6口井見到了效果,井組日液由40.3t上升至86.6t,日油由24.6t上升至52.5t,動液麵由1038m回升至858m,穩產基礎得到了有效的夯實。

3.3 注採調配是根本 
  隨著注採井網的日益完善,注採開發的三大矛盾進一步凸顯,為了控制水淹程度,實現控水穩油,我們在及時掌握油水井生產動態的同時,對水井及時進行測調,改變小層的吸水狀況,通過下智慧水嘴嚴格調配小層的注水,使水井根據動態需要注水,達到了控水穩油的目的。共對27口水井30個層進行了上調注水量,注水量由781m3/d上調到1241m3/d,對16口水井18個層進行了下調注水量,注水量由534m3/d下調到329m3/d,對應油井79口,受效28口,日增油33.2t/d,累計增油3934t。如濱三區單16塊的S16-10井組,該井對應油井4口,因封隔器失效導致對應油井S16-23井含水上升,控制注水後又嚴重影響了對應油井S16-19的生產,使其供液下降,地層供液不足,平面矛盾突出,為了充分發揮每口井的潛力,提高每口井的有效利用率,對水井S16-10井實施換封調配, 5個月後,對應油井明顯受效,井組日油由0.7t/d上升到4.3t/d,日增油3.6t,累增油770t,地層能量穩中有升,有5個小層開始動用,取的了較好的調配效果。 
   
  3.4 增加產量是目的 
  通過精細微構造和沉積微相的研究,發現在斷層的遮擋處以及注入水的非主流線上,有剩餘油潛力,在轉註完善的基礎上,對其適時扶停提液,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如楊集沙三井區位於濱三區中北部,為一構造巖性油藏,該井區沙三下四砂組,屬高孔高滲儲層。油藏為常壓常溫系統,天然能量不足,注水開發易水淹,依靠天然能最開發的油井卻又供液不足。井區11口油井因高含水、供液不足而停產的有7口,僅有的2口水井均動態停注,屬典型的只採不注單元。通過對濱三區的楊集沙三井區濱3—6—9、濱3—7—11進行剩餘油飽和度測井,綜合評價結果表明:該塊平均剩餘油飽和度達41.5%。沙三下43平均剩餘油飽和度40.3%。地質儲量佔總儲量的68.8%,採出程度低,僅為11.3%,剩餘油富集區仍是主力層沙三下的43,單井控制剩餘可採儲量高達4.4×104t/we11,平面、層間上仍然具有一定的調整完善潛力。在此測井解釋結果的基礎上,結合井區沙三下43砂體展布情況,對該單元扶停產井5口,日增油33.5t/d,轉註完善3口井,日增水量135m2/d,下大泵提液4口,日增油14.5t/d,恢復油井控制儲量50萬t,增加儲量23萬噸,區塊恢復年產油能力1.5萬噸,採油速度提高0.6%,自然遞減明顯減緩,大大改善了該井區的開發效果。 
   
  4 結論和認識 
   
  雖然部分油田經過長時間的開發,但通過加強對地質構造和剩餘油分佈規律的認識,強化管理,實行分層注水和單層開採等有效措施,增加水驅儲量的動用,仍然能夠提高採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