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創業機遇挑戰

  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傳統行業慢慢發生了改變,而今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又會對傳統行業創業帶來什麼機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傳統行業的網際網路創業機會在哪裡?

  昨天,我去上海組織了一次緣創派***ycpai***的創業者聚會。來參加活動的使用者中,有很多傳統行業背景的朋友。

  因為活動主題是使用者自發的組織的,分組討論。其中一個主題就是傳統行業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結合。裡面聽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方向和話題,特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先講參會者分享的傳統行業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魚塘養魚人:現在很多地方的池塘被特定的人群包下來,養魚,或者做成垂釣園。為了運營,他們需要購買魚藥,這個人群不能守在電腦前,沒有使用電腦的習慣。但他們又是基於魚的娛樂鏈條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環節,於是有人做了針對這群人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

  第二個是調味師人群:現在的餐飲市場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調料和新增劑。不同的調料和劑量針對不同的菜品,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會有調味師來跟蹤、調整和彙報。廚房裡沒有電腦,也沒有網線,但移動網際網路給了這個市場一個機會,用手機可以很方便的拍攝菜品的色澤、亮度、粘稠等效果,傳回廠商,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記錄和調整。

  這兩個人群對於傳統網際網路領域人士來講,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市場,但恰恰因為他們的特色是缺乏電腦和網路環境,反而移動網際網路在這些領域有巨大的優勢。從傳統行業看過去,這樣的空白市場還有很多。

  活動現場,還有兩個做網際網路法律方向創業的,一個是律師背景,一個是電話銷售背景的女士。他們懷著非常強烈的熱情,在做這個方向,想把法律服務產品化。還有做傳統傢俱定製的開工廠的老闆,正在推進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做傢俱定製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來自鄭州汽車配件市場的老闆,準備投入很多資金做車後市場。他想整合線下各地的修車師傅,以及汽配市場的貨品資源,讓修車師傅很方便的通過網上來訂配件。

  他的優勢是在這個行業做了多年,對供貨方和修車方、物流等環節有深刻的瞭解,並做了大量的調查。並且在某些特定的環節很接地氣,比如要在每個縣城派駐一名代表,負責給當地的修車師傅建立節點聯絡。在配貨物流環節,什麼時間如何更高效的分檢和送貨。

  現在,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我們經常聽到的討論是“網際網路如何改變行業”,甚至這樣的爭論還發生在三馬會這樣的大場合下。一方面代表網際網路背景的人員希望用網際網路來改造傳統行業,一方面傳統行業的一部分人士想利用網際網路。誰能夠成功呢?而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這個還真是個有趣的話題。

  但通過交流,我發現,這些傳統行業人士做網際網路創業也有很多明顯的弱點,比如:

  1. 不知道如何從產品層面落地

  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經常遇到很多做傳統教育的朋友,有些人做過很成功連鎖的教育機構。在他們看來,現在的線上教育沒有抓住教育的本質,但當我們詢問怎麼和網際網路結合的時候,這些人也並沒有特別的思路。他們只是看到了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者只是一個大的框架,距離真正可以實施的產品很遠。

  很多做傳統行業的朋友上來就喜歡分析行業的問題,然後指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只有這些,距離網際網路創業遠遠不夠,甚至有些空洞。網際網路創業的核心就是找到痛點,並給出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哪怕一個很小的點。從這個點佔據市場,逐步擴充。而一些傳統行業的人看問題,喜歡給一個系統性的解決思路。聽起來很好,但沒有可執行性。

  2. 運營方面過於倚重地推,不知道如何從線上抓使用者

  前面提到這個準備做車後市場的創業者,他想的是拉開架勢,大量投入。在每個縣城都放一個人員負責推廣和協調,而且準備在汽配市場也放大量的業務人員。這個當然很必要,但既然是網際網路創業,如何吸引潛在的使用者,只有這種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使用者產生口碑效應,如何藉助網際網路的推廣模式,低成本的獲取使用者,傳統背景的創業者基本上沒有這些思維,這是他們的一個短板。

  3. 對合夥人的角色定位和合作模式不清楚

  因為我們的活動定位在找網際網路創業合夥人,所以很多傳統行業的朋友上來就說,我要找一個技術合夥人。但對於技術合夥人做哪些事情,大家怎麼分工協作,其實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對於利益分配,一部分傳統人士認為,只要我有投資,你就是給我幹活的;還有少數人只是一個想法,想忽悠技術人員給他免費做事。

  其實,技術和產品總是短期被重視,長期被忽視。在這些傳統行業的網際網路創業專案中,往往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技術。但需要很強的產品能力,這個能力既不是傳統行業背景的人獨自能搞定的,也不是技術人能夠搞定的。最好的模式就是他們一起來討論,各自負責一部分。這就要求雙方必須都站在合夥人的角度來合作,而不是一個人指揮另外一個人做事。

  事實上,所有人都認為到了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整合的階段了。但現狀是,在網際網路創業這個山峰的兩邊,各有一群人。網際網路背景的創業者掌握了高效的工具,但對地形不熟悉。他們認為是自己是來改變原有行業的,所以總是挑戰者心態。另外一邊是對地形很熟悉,但還是傳統的操作手法,認為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找個技術,建一個網站就行了。對網際網路本身的產品、推廣、運營缺乏認知。

  經緯創投創始合夥人張穎曾經在微博上這樣寫到:“能擁抱變化,明白網際網路無線帶來變革的傳統行業人很多,但有胸懷,能找到網際網路無線資深人士並視他們為股份相同,平級創始人的傳統行業人少的可憐”。的確如此,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想成功,找合夥人,必須要有合夥人的思維。

  發掘未來需求 傳統行業大有創業商機

  “我以前不知道今天的我是這樣的,我也不知道未來的我會是什麼樣,但是我知道未來的需求點在哪裡。”4月10日,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智慧裁縫創始人樊友斌做客由羊城晚報主辦、越秀集團獨家冠名、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擔任戰略合作伙伴的財富大講壇,進行主題為“在傳統行業中挖掘創業商機”的演講。他表示,傳統企業如果能在所處的領域找出需要突破的地方,就可能有機會實現二度掘金。

  在財富大講壇現場,他分享了自己眼中創業成功所需的幾大“密碼”,包括個人的資源和心理素質以及能否深挖所在行業的痛點與是否有瞄準符合人性和滿足個性的產品等。不過,樊友斌並不認同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年頭,過於隨意地開啟創業的步伐。他表示,成為創業者的先決條件,是得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儲備。

  傳統企業轉型先看清需求點

  雖然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不少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困惑,但在樊友斌看來,這並不代表傳統企業就沒有在二次創業中實現突圍的可能性。他表示,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機會成功,關鍵是有沒有找到其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樊友斌本人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的經歷,正好為這一觀點提供精準的註腳。十多年前起,他協助所在的國有企業,大力開拓服裝外貿銷售市場,那時幾乎是“閉著眼睛也能賺很多錢”。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隨之而來的是外國企業撤夥、公司業績下滑。此時樊友斌不由思索,“我們到底該怎麼面對未來的競爭和挑戰?”

  樊友斌想到了走定製服裝這個方向。他認定,國內幾十年不變的服裝製造模式不是長遠之道。他還從汽車業準時制的生產模式獲得啟示,希望快速製造能令服裝製造企業,轉型成為服裝智慧製造和研發企業。2008年,他帶領創立的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逐步走向可快速私人定製的“智慧裁縫”之路。

  樊友斌表示,這只是順應時代發展對產品進行延伸,但能夠挖出這樣的創業商機,是因為發現了未來的需求點。他認為要從傳統企業過渡到一個現代製造的企業,乃至其他型別的創業公司,都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特徵,甚至要能前瞻性地看到使用者以後或潛在的需求點。

  創業成功的概率是有限的

  然而,打破熟悉的業務模式並開始創業的樊友斌,卻並不太贊同剛畢業的大學生過於輕率地選擇去創業。“我從工作到現在有17年了,但也還真的沒弄明白企業究竟是怎麼回事。”樊友斌說,創業其實是需要很多知識儲備的。他提到,當年他花了5年為服裝的智慧製造轉型做準備,耗費了很多心思,到了100多個國家四五百家企業,才逐漸摸清前進道路的方向。所以他表示,“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想創業,每一步都得走好。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走彎路,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他以愛斯達公司所在的順德為例,“那裡服裝製造企業最高峰時有接近5000家,現在大概有2000家,而發生這種變化的時間大概是5年之內。當中消失的,有很多是以往非常風光的企業”。樊友斌表示,事實上創業成功的概率有限,這點是必須認清的。他還提到另一個案例:現階段行情火爆的機器人領域,率先進入的一家機器人企業的老闆卻在苦惱,原因正是由於太火爆了,太多行業的公司或創業團隊闖入這一熱土,產品隨時會有被快速複製的危機。

  雖然打了這麼多“預防針”,樊友斌表示,他接觸到一個國外的客戶,兩兄弟做個性化產品定製,3年內市值增長27倍。“會有這樣的企業出現,也不代表在座的沒有機會。只是說去創業之前,得具備很多基礎的條件”。

  或可推出滿足個性的產品

  樊友斌所說的條件,既包括個人的資源、心理素質,也指向創業產品的價值等。

  “第一,你最好得有資源,包括人脈、資金、技術等;第二是你的心理素質,如果你始終想著賺錢,這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樊友斌表示,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動機得是出於真正想做成某件事,與此同時要抓住這個時代和行業的痛點並往深裡挖,這樣成功的機率可能更大些。

  “另一方面也是值得考慮的,第一是產品要符合人性,第二能滿足個性。”他認為,現在所有的資訊都是透明的,你如何滿足受眾?如何使他們願意跟你聯絡起來?這是創業者應思考的問題。樊友斌表示,做企業要有利他的心理——先利他再利己。他強調,利他並非指放棄利益,而是指作為一個企業應跳出自身視角,考慮更多外在的需求。“你有這個意識的話,成功的機率會高很多,否則成功通常是曇花一現的。”

  “最後一個,就是身體要好、體力要好。”樊友斌說這句時,引得全場笑聲連連。“剛創業的時候,我最害怕兩件事,怕生病,怕第二天不能回到企業裡面去。”

  樊友斌坦言,在創業初期,焦慮感始終縈繞著他,但最終他克服了這一切。他表示,作為一個創業者,應先把自己經營好,然後帶著能量和愛意去經營自己的事業。

  精彩問答

  問:許多傳統企業面臨轉型的問題,對於傳統企業的二次創業,創業的時機如何把握?

  樊友斌:機會永遠都是存在的。首先要看你擅長什麼,另外還要善於發現機會。我當時做服裝發現兩個特點:第一,我覺得市場是有機會的;第二,這個行業做了這麼久也沒人去改變它,這也是個機會。發現了機會還要把握機會,比別人先一步,成功的機會就多了。

  當我們發現一個機會時,它可能被很多人都發現了。那頭腦裡有一萬個想法,不如邁出腳步去嘗試,只有行動了才會找到機會。創業的人他不是跟別人過不去,他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就是跟自己較真,做著做著可能一件事就做成了。

  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還要看以往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如何形成的,現在又有什麼變化。如果不去加大力度扶持這其中的某些企業,它肯定會有衰退的一天,因為它的生命週期會到達一個轉折點。我當時也是看到服裝行業的製造模式保持不變太多年,認為應該改變了。

  問:企業的高管選擇創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陶媛:說實話在企業裡面是很舒服的,可能已經被整個公司慣壞了,你要出差會有人幫你訂機票,你要去某個地方會有人幫你安排住宿,其實小日子會過得很舒服。因此企業高管去創業,就需要放棄以前一些優越的東西,有一個心理準備去面對一開始事無鉅細都要親力親為的狀況。我覺得這是在企業裡面做過十幾年的人,出來創業前需要去思考的。

  問:創業往往要建立在雄厚的資金之上,那麼年輕人創業的制勝點從哪裡突破?

  樊友斌:之前有人告訴我,這個世界上不缺錢。但人家願不願意把錢花到你這裡呢?資本是追逐利益的,哪裡的利益最大它就去哪裡。年輕人創業要考慮自己的想法到底能不能創造利益。還有就是團隊的組建。團隊組合一定要錯開,一個完整的團隊,一定是將不同優勢的人組合在一起,如果說大家都是同一個專業的來做同一件事情,拆夥的概率會大很多。

  問:你原來是做人力資源,現在做運營,是怎樣去做轉型的?

  陶媛:我之前在企業時,因為屬於個人職業成長期,一直處於學習狀態,現在依然也是。雖然我此前做的是人力資源的相關工作,但是對所有業務都想要了解。自己不會做的,那至少要把這個東西是什麼搞清楚。我當時本著這種好奇心,覺得對什麼樣的工種都很好奇,所以就拉著銷售市場的人,跟他們一起出去工作,拜訪客戶,所以那個時候積累下來關於業務的一些知識,到創業時去做轉型,也就不會特別困難。

  問:是什麼使你堅定地走向創業之路?

  陶媛:如果我說是“情懷”的話,大家可能要呵呵一下。我十多年前就想要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就算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咖啡館都沒有問題。2009年時,因為孩子生病,帶了他去醫院,結果車兜了三圈都沒有地方停,把車停在醫院門口,後來領了200塊***回去。我就想可以通過互助停車的方式去改變這種現狀,還想到如果有誰能幫我一把的話就好了,後來也幸運地遇到了互助停車的三位創始人。所以一直是本著這樣的初心和雄心,想和小夥伴們去顛覆停車行業。

  問:怎麼才能抓住創業的一些機遇?

  樊友斌: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一定得跟這個時代的脈搏同頻。像現在大家都在推網際網路+的時候,你就不能背道而馳。你還要用傳統的方法,不代表你生存不下去,但是你無法變得跟人家不一樣。企業能夠實現持續迭代,是因為它能在各個時間點,與這個社會的變化聯絡起來。其次也得到外面去看一下,因為你站的高度不一樣,看到的風景也不相同的。所以說要把握機會,再結合你自身優勢,去做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