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現代文明的核心,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具有良法之治、規則之治、公正之治、權力制約之治、法律權威之治等特徵。它既蘊含了民主、秩序、公正、人權、效率、和諧、文明的良法價值,又蘊含了以人為本、依法治理、公共治理的善治機理。

  “法治中國”的涵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新航程,實現了從人治向法制的第一次飛躍。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的地位和作用獲得空前的重視,實現了從法制到法治的第二次飛躍。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法治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法治國家向法治中國的發展,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揭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法治中國”既尊重法治發展的普遍規律,又聯絡現實國情民意,是法治一般原理與中國法治實踐緊密結合在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制度上進行創造性轉換的產物。“法治中國”無論是在科學內涵、價值功能還是在實現方式、保障措施各方面都是對依法治國的深化。她不僅注重法治發展過程、強調全面推進法治建設,而且注重法治建設結果、強調全面落實和實現法治;不僅要全面落實法治,還要在推進法治上全面提速;不僅著眼於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強調依法執政、全面提高執政方式和執政活動法治化水平,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障憲法法律統一實施;不僅要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深化司法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而且要依法開展社會治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不僅重視依法劃分權力界限、依法規範權力執行,致力於完善權力制約和法律監督,而且要加快構建科學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一整套“法治中國”的保障制度體系;不僅包括有形的制度硬實力建設,還包括法治軟實力建設;不限於國內法治建設,也要統籌國內法治與國際法治兩個方面。這些跨越與創新,既合乎法治發展的一般規律,更契合中國歷史傳統與現實國情,既高屋建瓴、統籌兼顧,又實事求是、服務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對打造中國法治模式、探明法治路徑、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開創中國法治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關於法治建設的一系列講話精神,需要突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主題。其中,“全面推進”強調法治改革與建設的範圍之廣、領域之多、決心之大,“加快建設”意味著法治建設的要求之嚴、期盼之高、任務之重,“法治中國”則預示著法治建設的視野之闊、道路之寬、價值之優,通過全面建設、加快建設和深度建設法治中國的有機結合,在廣度、速度和深度多維度獲得法治建設的突破性發展。而且,法治中國與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平安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相輔相成,共同編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美好奮鬥願景。

  建設“法治中國”的意義

  當今世界的競爭關鍵是法治制度與規則制定權和主導權的競爭,在法治已然成為全球治理的最根本方式,中國思想、中國經驗、中國模式正走向世界,打造中國法治模式、探明法治路徑、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開創中國法治建設和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背景下,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儼然成為事關改革開放能否全面深入推進的根本保障,關乎我國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勝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作為身處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經濟高速穩定增長的一員,我們可以預見且也必定出現,在本世紀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理論、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必將被世界認可並極具生命力,中國復興已不可阻撓、崛起的中國成為大國的潮流不可阻擋。這是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一切仁人志士不斷為之求索和奮鬥的目標。而《“法治中國”建設略論》,是作為身處這一偉大時代的一箇中國知識分子、一名法學理論研究和實踐者對“法治中國”建設的探究和思考,是責任擔當、使命履行的直接表達。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徐漢明教授從“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與目標任務,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推進網路社會治理法治化,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提高領導幹部法治能力,法治評估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領導等方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作了深入思考和探究。其意立足於“法治中國”建設之制高點,從本源上解析“法治中國”建設這一弘大的命題,苛求汲取已有養分、秉持新的思維、參照新的方法,直面與回答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者遊刃於法律界與法學界,以理論與實務結合見長,融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於一爐,本著作是其對長期司法實踐的理性思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領悟貫徹及其深刻解析,是一部具有思辨性、綜合性、引領性的佳作。它對於法學界、法律界和基層法治工作者參與和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來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材。

  《“法治中國”建設略論》一書的問世,為法治中國建設園地增添了一朵學術奇葩,將會給法學研究、法治實踐、法治人才培養及法治文化的弘揚產生重大的影響,是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