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化新農村發展新能源的思考

  摘要農村新能源建設是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依託,開發利用新能源能夠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拓寬就業渠道,緩解供能緊張局面。發展農村新能源是建設現代化節約型社會的現實選擇,發展農村新能源要建立能源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關鍵詞新能源;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傳統的農村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高,方便性差,影響環境衛生,嚴重製約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1]。據悉,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農村人均能源消費量雖然不到城鎮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的1/3,但是由於農村人口基數較大,2004年農村能源消費總量已達到8.5億t標準煤,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2%。預計到2015年,我國農村能源消費總量將佔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2以上。未來農村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農村的環境改善。
  1發展農村新能源是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現實選擇
  在有限能源制約的同時,我國農村面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如由於農村生產生活中長期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以及對薪柴、秸稈等直接燃燒、粗放使用,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煙塵等汙染物,成為農村大氣環境汙染以及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汙染源;大量農村生活用水、畜禽糞便得不到有效利用,成為水體汙染、土壤汙染的主要汙染源,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2]。因此,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必須改變現有的農村能源利用方式,綜合利用農村物質資源,這不僅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改善農村環境、實現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點。以此降低農業生產投入成本,帶動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打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生產模式,促進農村勞動力結構不斷優化,既緩解了農民缺資金、缺勞力等實際困難,又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村新能源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有效途徑,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對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用能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3]。
  當前,我國農村能源行業包括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熱泵、採暖、製冷空調、太陽房、太陽灶等***、沼氣***包括小型沼氣發酵裝置及配套產品、沼氣綜合利用配套設施及技術、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及裝備、沼氣發電技術及裝備等***、生物質能轉換技術與裝備***包括生物質直燃和氣化發電、生物質固化、生物質液體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小型電源***包括離網型太陽能光伏發電、離網型風力發電、微水電***、節能爐具***包括民用省柴節煤爐、炕、灶***和新型液體燃料***包括甲醇、輕烴、二甲醚等石油替代產品***。這些技術和產品不僅可以為我國城鎮和廣大農村提供可持續應用的高品位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緩解常規能源供應緊張局面,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提高健康水平,還可以通過對以上各種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節能技術的整合,發展生態種植和生態養殖,生產無公害農副產品,幫助農民增產增收,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良性迴圈發展[4]。
  2發展農村新能源要建立能源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發展新能源,建設現代化新農村,必須建立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我國農村能源建設是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多次強調的。我國“十一五”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實行優惠的財稅投資政策和強制性的市場份額,鼓勵生產和消費新能源。要以新機制、新模式,努力建立起資金投入的長效機制,堅持自籌、群幫、共助方針,有計劃地穩步紮實推進農村能源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高效、清潔、經濟、方便”的原則,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能源,建立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實現農村能源利用的“新結構、新方式、新機制”:新結構,即充分發揮農村地區資源優勢,提高農村能源消費結構中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新方式,即改變傳統落後的農村用能方式,發展清潔、高效、適用的農村能源利用技術;新機制,即完善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建立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廣液化氣、清潔煤、天然氣使用,鼓勵生物質能、太陽能利用。增加液化石油氣和優質型煤的供應,適當供應農民生活用氣,推廣太陽房建設和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建設大中型沼氣設施,試點推廣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支援生物質能的集中利用。建立健全農村能源供應、售後服務以及管理的市場化機制,使農村能源體系成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部分。新能源的廣泛普及和使用,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必將成為新農村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傳統能源日益面臨生態危機的威脅和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和試點推廣工作應擺在更加重要的日程中來。
  
  3參考文獻
  [1] 鄭耀頻.開發農村新能源建設“兩型”新農村——對長沙市農村能源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2010***1***:40-42.
  [2] 谷鵬,陳浩,劉迪.加快新能源程序促進新農村建設[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8***6***:41-43.
  [3] 王保川.開發新能源推動新農村建設[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版,2008***11***:47-48.
  [4] 曲春鳳.關於發展農村新能源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J].現代農業,2007***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