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論文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繼出臺,學生在病人身上進行臨床診療操作已經不可能。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

  1、措施

  1.1程設定與教學內容的改革

  ***1***整合與優化現有課程,促進課程結構綜合化。明確各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保證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無謂的重複,採用精簡、融合、重組等方式,優化現有中醫和西醫基礎課程的設定,使專業基礎課與西醫七年制基本持平,略高於中醫五年制;同時為了引導啟發學生思維,使之正確認識兩種醫學體系,拓展中西醫結合思路,適當開設橋樑課,如中西醫學比較、中西醫結合思路方法學以及溝通公共基礎知識與醫學知識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相關課程。

  ***2***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基礎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是“源”和“流”、“幹”和“枝”的關係。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中華文化的人文課程,如中國文化史、中國歷史、中國哲學史,這樣的課程比較有助於瞭解中醫學本身的思維方式,更容易、全面、深刻地理解中醫理論知識,起方向性的導向作用。

  ***3***加強經典著作的學習。我國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曾回顧歷代名醫的成才之路,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都重視《黃帝內經》等經典的學習與研究。精讀中醫經典,才能有正確的中醫臨床思維方式、較高的理論造詣、獨到的臨床見解和新穎的治療思路,也才會取得較好的中醫臨床療效。因此,在本科階段增加“四大經典”著作課時***高於中醫五年制***,安排在基礎課或臨床課之後,並且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再次學習。

  ***4***將中醫養生康復學、中醫食療學、中醫預防醫學等列為選修課程,這既可滿足七年制學生加強應用型醫療知識的學習,拓寬中醫臨床知識面,又可解決由於學科設定過多,而爭搶學時的矛盾。同時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特長,開設新型選修課,並盡力為學生提供套餐式的選擇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的養成和發展。
 

  1.2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我校將CAI以課題形式立項開發,5000元/項,目前CAI課件已有180餘個。在CAI中納入常用臨床診療操作技術、常見手術影像資料,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案例。案例來源於各教學醫院病案室、教科書、網路。學生可以在CAI課件中學習各種臨床診療操作技術、觀看各種手術的影像資料、學習處理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某些疑難病並可進行模擬考核,增加了考試的形式和內容,避免了考核方法的單一。
 

  1.3推行半開放式教學

  半開放式教學,是早期接觸臨床,增加見習比例的教學方法改革途徑。增加見習時間,加強對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的培養。具體方法:①教師備課,選擇病例資料並精心設計問題。②課前將病例資料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自學教材相關內容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和圖書館查閱文獻。③學生模擬臨床醫師分析病情並提出診療意見。④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病房進行床旁帶教提問。⑤教師對見習的相關疾病進行具體講學,並組織病歷討論。
 

  1.4運用標準化病人考核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繼出臺,學生在病人身上進行臨床診療操作已經不可能。要想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只有通過模擬醫院引入標準化病人***即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經培訓後能扮演患者、充當評估者和教師三種功能的人***。他們可以無體徵或有真實而恆定的體徵,或模擬多種病史體徵。學校每年輪流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寒暑假期運用標準化病人進行病史採集、體格檢查、病歷書寫、診療方案制訂等臨床技能操作訓練及臨床技能操作考核,從而打破考核方法的單一。
 

  1.5加強臨床實踐教學

  “5+2”教育教學培養模式增加了半年臨床實習時間,加強了臨床實踐教學,有利於學生臨床思維、臨床技能的培養,有助於臨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1.6設立七年制論壇基金
 

  為了培養七年制學生的臨床科研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和活躍學術氛圍,設立七年制論壇基金。每季度一次由高年級七年制學生介紹自己的研究課題及研究結果,或介紹與本研究課題密切相關的最新進展,師生之間及高低年級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專家點評。每年一次邀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參加,介紹某些疾病有關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尤其是圍繞中醫的特色優勢進行講解。對有創新性、可行性、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給予七年制論壇基金資助。每年招標一次,研究週期為一年。
 

  1.7建立優勝劣汰和學制互通制度

  七年制學生在第十學期本科畢業時進行第一次分流考核,對不合格的學生不進入碩士學習階段,編入五年制相應班級中,按五年制要求畢業。這一階段強化的是“五、七”分流。其次在第十二學期結束前進行第二次分流考核,通過者進入課題研究和論文答辯程式。不通過者有兩方面選擇:一是仍可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但要求繼續學習,須延長學制一年;二是按五年制要求以學士學位畢業。在五年制層次學生中選拔優異的學生進入七年制層次學習。這種優勝劣汰、學制互通制度培養了七年制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2、結語

  七年制中醫人才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特別需要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各高校應高度重視人、財、物的重點投入,大力改革,不斷探討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思路,努力培養一大批綜合素質好、基礎深厚紮實、發展潛質優秀、具有碩士學位水平的高層次臨床研究型中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