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思考論文

  對西安市課改的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新課程理念已得到各層次參與者的基本認同,並正在轉化為常態的教學與學習行為,教育素質基本符合課改要求,但是課改新增課程及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在鄉村基層學校較缺乏。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對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對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基礎教育是國民吸收新知識、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石,對提高我國教育質量、教育水平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如同房子的地基,是培養人才和發展科技的基礎。近些年,我國教育致力於改革,更是越來越注重基礎教育的改革,西安市在這種大環境下也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多次頒佈檔案及改革措施,對西安市基礎教育進行合理性改革。

  一.西安市基礎教育的特點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來,西安市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在教育領域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慢慢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第一堅持以課堂教育為中心。我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方式就是師教學受,從私塾到現代課堂,我國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師在課堂上授課,學生專心聽講,吸收知識。無論西安市採取什麼教育改革措施,西安市的基礎教育仍舊以課堂教育為中心,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生活常識,培養學生的學歷能力。該種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深入西安市基礎教育者的心中,課堂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

  第二,普及性。截止到2014年12月份,學前教育入園兒童95495人,比上年109961人減少14466人,減幅13.16%;小學招生101348人,比上年95604人增加5744人,增幅6.01%;初中招生84178人,比上年86892人減少2714人,減幅3.12%;由此可見,西安市基礎教育的普及度很高。幼兒園教職工33062人,增幅3.35%;小學教職工32162人,增幅0.94%;普通中學教職工40576人,減幅1.04%;由此可見,師資力量也逐漸雄厚。

  第三,劃片就近入學。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到初中教育,這從下至上分為三個等級,每一高等的級別對應特定的低階的學校,優質的高等級別可實行多效對應的原則。這措施有效保證了西安市基礎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更為培養人才可發展科學技術奠定了基礎。

  二.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難點

  但是在我國教育體系不完善的環境下,西安市基礎教育的改革仍舊具有難點。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難點主要表現在缺失生活教育、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學生素質的考評等五個方面。

  ***一***缺失生活教育

  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就是書本傳授知識,活動課、社會實踐課、自然課、健康課等都是應付了事。如何在緊急狀況下避難、如何遇到壞人時保護自己、甚至如何向110求救這些基本常識,很多學生都不會。一些學生是學校裡的學霸,但卻是生活上的弱者,自己不能自理,不會洗衣服,不能照顧好自己。哪裡是培養人才?真正的教育既包括科學知識的學習,又包括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在西安市的基礎教育中,真正做到素質教育、克服教條主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公平性難以保證

  基礎教育的公平性是指學生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否與其他人一樣。實行劃片入學以來,學區房的價位突飛猛漲,普通家庭根本支付不起學區房的費用,學與房聯絡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有錢人。有錢就能買學區房,有學區房就能入學名校接受高質量的教育,享受高質量的教育設施。為了解決公平性的難題,西安市應儘量縮小各個學校間的差距,實現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等之間的均衡。同時,由於受傳統生活習慣和文化理念的影響,少部分居民不夠重視孩子的基礎教育。在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注重財政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提高周圍縣及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基礎教育。

  ***三***學生素質的考評

  素質是指一個人自我修養的高低,該概念比較抽象,應用在未成年的學生身上更是無法量化考量。因此,在學生的基礎教育過程中,如何衡量學生素質是西安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考評的一大難點。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無法量化衡量就不重視該方面的教育,素質教育在學生的基礎教育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學生素質的考評可以通過同學、家長、老師等多方面對學生的評價儘量簡單的衡量,對於素質不高的同學進行重點教育,給予更多的關心。在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考評,促進學生的發展。

  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西安市的基礎教育在發展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不畏懼困難,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勇於改革,勇於推陳出新,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改革終將取得耀人的成績。

  三.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的措施

  西安市為了促進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突破“區縣壁壘”的限制,創新制度支撐資源配置和深化課改等。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個改良的過程,急於求進和止步不前都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一***均衡教育資源突破“區縣壁壘”

  為了有效化解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總量不足等矛盾,西安市應加快步伐打破“區縣壁壘”,實現區縣教育一條線水平的目標。首先,在財政支援上,西安市應理性並有重點,杜絕平均主義,有的學校財政支援已經很充足的就適當減少,對於水平低下的學校給予重點支援。在師資力量上,西安市頒佈一些措施,積極提倡優質教師到低水平學校進行經驗交流,對低水平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盡一切辦法提高教師的質量。

  ***二***創新制度支撐資源配置“新生態”

  為了加快高質量師資力量的流動,西安市進行制度創新,以學區化辦學為載體,採取措施推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該制度有利於提高教師和校長的工作積極性,增加工作滿意度。目前西安基礎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每年短期業務交流達4.5萬人次,“一次性一學年”的實質性交流達到6010人,佔應交流教師總數的12.6%。西安市教育局完善了教師職稱晉級制度,將交流輪崗、崗位聘用、評優樹模等條件納入評價體系中,還在待遇保障等方面加大正向激勵。

  ***三***深化課改理念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課改的目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教育走向健康之路。課改與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理論的創新密切相關,更是順應基礎教育的發展規律而產生。在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課改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發現學生的優點,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西安市的基礎教育改革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其越來越符合社會的需求,越來越注重體制的創新,這是一個健康向上的趨勢。西安市基礎教育改革是西安市民生的重點,關注教育,關注民生,為西安市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