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基礎教育論文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重慶市教育公平雖然得以改善,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重慶市基礎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重慶農村教育現狀與問題研究》

  摘 要:通過對農業普查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對重慶市農村教育發展現狀及問題做了相關分析研究,旨在為重慶市政府制定農村教育發展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重慶;農村;教育現狀;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7-0074-02

  1 重慶市農村教育現狀

  1.1 重慶市農村基礎教育概況

  農村基礎教育是關係農業人口素質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但是,目前全市農村常住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年,文盲佔7.4%,小學文化的勞動力佔48.3%,初中文化程度的佔37.5%,高中文化程度的佔6.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0.5%,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勞動力僅有7.3%,當前重慶農村特別是一些貧困的偏遠地方中小學輟學率偏高,這意味著每年仍有很多的新文盲在出現,新一代的貧困人口在產生,當前重慶的農村基礎教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2006年起,全市的農村初中、農村小學,已經全部免除學生的學雜費,同時政府針對城鄉二元的結構,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基礎教育進行大力改革,首先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僅2006年,全市就投入了4000餘萬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全員培訓。城鎮中小學教師到鄉村任教、農村中小學“特設崗位”教師制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師量少質弱的狀況。並進行了邊緣農村學校的遠端教育。實施了“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示範專案”,“國家貧困地區二期義務教育扶貧工程現代遠端教育專案”等,使遠端教育覆蓋了全市7個農村中小學,基本實現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3000萬名學生受益,同時2006年為貧困縣城口和巫溪安排“兩基”攻緊專項經費,全市“兩基”人口覆蓋率提前一年達到100%。去年償清19億元“普九”債務後,重慶成為全國第一個償清“普九”欠債的省市。

  據統計,重慶市現有農村中小學1.52萬所、教職工20.89萬人、專職教師17.7萬人、學生***鄉鎮中學、中心校、村校***約600萬人,分別佔全市的70%左右。而從我們的調查來看,重慶的文盲率存在明顯差異1小時經濟圈的文盲率5.7%明顯低於渝東北翼9.1%和渝東南翼9.6%,這說明經濟收入的水平是接受教育程度的一個關鍵變數。我們這裡再從教育的供給來看,農村教育投資方面,因為資料的限制我們只能從全市的教育經費的投入來看重慶農村教育的投入,2004年―2006年,全市教育經費總支出中預算內教育撥款所佔比例分別為54.92%、54.91%、61.19%,預算內教育撥款***含城市教育附加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分別為18.02%、17.49%、17.51%,全市預算內教育撥款分別比上年增長18.30%、19.30%、22.17%,同期財政經常性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17.95%、14.39%、18.05%,財政對教育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達到733.73元、874.04元、1245.83元,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分別達到896.53元、1145.65元、1500.15元,實現了逐年增長;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達到11***6元、222.99元、464.56元,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達到138.96元、334.98元、599.58元,實現了逐年增長;教師工資實現了由縣級財政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並按月足額發放,我們從教育經費總支出中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必中來看,呈現上升態勢,這些資料都能看出當前重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重慶發展基礎教育的決心。

  1.2 重慶市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概況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既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因為現實收集資料的限制,沒有收集到重慶農村職業教育的資料,所以這裡我們運用重慶市的職業中學的1997―2007年以來的資料來說明重慶市的農村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雖然不能完全反應農村職業教育情況,但是趨勢應該是一致的。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重慶的職業教育整體水平來說呈現逐年上漲態勢,在校人數雖然中間有波折,按整體來說是一直的在增高。其中2007年已經比2002年增加63%。這表明重慶整體職業教育規模在擴大,雖然重慶全市的職業教育情況不能完全反應農村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但趨勢是一致的。專任教師的人數也是逐年增加,職業教師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會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提高受訓學生的文化以及專業職業素質。

  1.3 重慶市農村成人教育概況

  要增強農村的發展後勁,必須正視和提高人力資本存量,而這種改變最為快捷的辦法就是發展農村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具有範圍廣、輻射面寬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物件開展相應層次、類別、形式和規格的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及時反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中的現實問題。為全民接受終身教育提供廣闊的學習機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

  從2002年到2006年,農民中學以及農民初等學校、高等學校的數量都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農民中學以及農民初等學校的數量在2003年達到最低。而我們從專任教師圖卻看到在2003年專任教師人數卻達到最好水平,這說明在2003年師生比下降,教育成本提高,在2003年以後,專任教師的數量卻開始下降趨勢。

  我們從調查的資料整理的資料來看,重慶農民教育在校人數以及畢業人數中間有較大起伏,2002年到2004年持續下降,2004年比2002年農民學校、農民初等學校的在校人數分別下降了66和11個百分點,而在2005年突然上升,但2006年又開始表現為下降趨勢,這說明重慶的農民教育工作還得加大力度,存在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農民教育任重而道遠。

  1.4 重慶市農村高等教育概況

  重慶市的高等教育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研究生教育,規模逐年擴大,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增長的速度相對較快。但其規模當前還是低於全國水平,而且重慶市的高等教育還存在嚴重的區域差異,高等教育機構主要集中於1小時經濟圈,重慶整體的高等教育水平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重慶農村高等教育水平,因為當前重慶的農村高等教育狀況從收集的資料老看,只能通過農民高等教育學校來表現,資料的限制,所以我們應更多的依據全市的高等教育現狀來評價農村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

  我們從上圖中可以看到2002―2006幾年間,重慶市的農民高等專業學校自2002年的9所,已經下降為現在的7所,在校人數極不穩定,重慶農民高等教育學校的在校人數2003年達到最高水平,而隨後兩年都處於下降趨勢,2005年比2003年的在校人數就下降了65%,每年畢業的人數除了2003、2004年有所增長外,從2005年開始有呈現下降趨勢,2006年年末比2002年下降了67%,但同時我們看到在校的專任教師的人數卻是逐年增加,2006年年末比2002年

  增加了220.3593%。這裡的指標正好是生均成本,其能夠直接反映學校的辦學效益,從我們收集的資料表明當前農民高等教育的師生比在逐年減小,農民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在逐年增加,這充分體現了當前重慶政府日益重視農民高等教育的發展。

  2 重慶市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重慶農村教育狀況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總的看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2.1 重慶市農村教育整體水平不高且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

  2007年,重慶市的農村常住勞動力文化水平是小學水平的就佔48.5%,幾乎是所有勞動力的一半,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只有0.5%,而渝東北翼文化水平小學的比例超過50%。同時我們又知道。重慶市全市的農村常住勞動力的文盲比率為7.4%,其中1小時經濟圈、渝東北翼、渝東南翼的文盲率分別為5.7%、9.1%、9.6%。這種文化水平的差異很自然是由於三個地區的農民受教育水平差距造成的,進一步是由於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差異造成的。從總體上來看,1小時經濟圈農村常住勞動力文化水平高於其他兩區。

  2.2 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我們從上述資料看到,當前重慶農村基礎教育資源不足是農村基礎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基礎教育資源在人力資源方面,又主要表現在師資。當前重慶市的很多偏遠學校的師資存在很大的問題重慶很多農村中小學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老師很大部分是由民轉公的教師撐著,這些教師不但年齡較大、知識水平不高並老化,要適應現代的教育教學真的是有點力不從心,而且新去的年輕老師最多是呆很短的時間,然後離開。這對基礎教育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2.3 農村成人教育整體水平下滑

  我們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02年到04年持續下降,04年比02年農民學校、農民初等學校的在校人數分別下降了66和11個百分點,重慶從2002年到2006年間農民中學以及農民初等學校數量處於大幅度減少趨勢,所以這種現實的情況說明當前農村成人教育距離真正發動農村生產力,搞活農村經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重慶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不高,文盲就佔7.4%;小學文化程度的佔48.2%;這與農業現代化不適應。

  2.4 農村職業教育整體規模有明顯下降趨勢

  職業學校個數由2006年的183所減少到2007年的153所,減少了16個百分點。畢業人數也由51306人減少為51754人,況且我們在這與當前加快農村經濟來說,絕對是被道而行。並且我們對重慶北碚區三峽聯大職業學校的學生也進行了口頭詢問,他們大多對職業學校帶有鄙薄的意識,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也存在誤區。

  2.5 農村高等教育發展萎縮,規模在逐漸縮小

  重慶現有的農民高等學校數已經由2002年的9所,下降為現在的7所,在校人數和畢業人數也都在下降。追究其農民高等教育發展萎縮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一是觀念滯後。二是投入不足,又條塊分割。三是統籌缺位。四是目標不明。

  3 建議

  3.1 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應加強領導

  黨的各級組織,特別是農村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把農民教育,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為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提供組織保證。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加大對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投入政府部門要廣開渠道,籌集教育和培訓的經費,提高地方教育和培訓水平,在現有對農村教育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民素質提高的投入。

  3.2 加大力度辦好農村教育

  農村教育的發展對於農村人力資本積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把農村教育提到與城市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