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的美文章

  即使光環已不再也不要放棄你的夢想。我們都需要這樣的人生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鼓勵自己,那麼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你對待生活的樣子

  作者:謝可慧

  1

  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學校後面有一個賣粥的女人。她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出街擺攤,瘦削的身材,化好看的妝,盤好看的髮飾,穿好看的衣服,經久重複地站在粥攤前。身邊站著他的先生,每天也是端正得滿面春風。

  忙的時候,女人嫻熟地盛著粥,笑語盈盈地對待我們這群學生;閒的時候,啄著嘴,端莊地站在那裡,歲月似乎沒有在她臉上和身上刻下用盡體力後的疲憊。

  那一年,她五十歲,我們喜歡叫她時髦阿姨。她聽到的時候,總是輕輕一笑,羞澀而含蓄。

  “她啊,就是喜歡打扮,一定要打扮得好看,才覺得可以出門,可以見人了。”

  “但是,活得高興就好。”

  有一次,她和先生在我們面前鬥嘴,兩人笑著說。

  體面,或許活到她這個年紀,才能夠形容得坦然。

  2

  有一個詞語是“相由心生”,最通俗的解釋是人的儀容外表總受心靈因素的影響。事實上,熱愛生活的人一般不容許自己蓬頭垢面地見人,且不說是否尊重,當你直面這個世界,你的容貌就是你的第一名片。

  韓是一家大型企業的人事總監,她說,她們單位為什麼十多年來銷售業績都穩居業內前十,與一項制度有關:女員工每天必須化妝、穿職業裝、穿高跟鞋;男員工必須系領帶、穿正裝、穿皮鞋。這是他們老闆明確要求寫進公司制度裡的,並且每週都會例行檢查。如果有人不穿高跟鞋或不穿正裝,會直接計入當月的考評,兩次以上會扣除當月獎金。

  許多剛進企業的男孩女孩會不理解,有人會質疑,不是隻要工作完成了就可以嗎?也太拘泥於形式了。包括韓,她到崗的第一天,就被原先的人事總監叫進了辦公室,那天早上,她剛洗完頭髮,就這麼蓬亂著走進辦公室,腳上穿著球鞋,身上套著白T-shirt。人事總監友好地提醒她:記得多學習單位的制度。

  後來,她的老闆在一週後的入職培訓裡講了一番話,讓她毫無怨言並且欣然接受了這個要求。

  一、一個注重自己外表的人,通常不會對生活和工作太馬虎。

  二、你穿著正裝、踩著高跟鞋,看上去會影響工作效率,事實上,是會提高工作效率。你們的妝容時刻提醒著你們的身份,告訴你們不鬆懈。

  三、你與人交流,你的容貌是你最初的名片。

  其實,這個理論是成立的。所謂心裡暗示,大概就是由外表而起,然後把你的狀態告訴內心,再讓自己變得更好。

  3

  工作之外,生活之內,你的臉上,都寫滿了你對待它的樣子。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無論身在何地,都可以讓自己帶著光芒。周遭的一切,並不是非得圍著她轉,而是她站在那裡,那裡就是中心。你在她身邊,可以清晰地察覺到她的一妝一容,她的一儀一態。

  我剛進單位的時候,有一個同事,那年她大概40歲,每天都格外精緻的樣子。有一天,我弱弱地問她,你每天這樣用心地打扮,會不會很累?她搖搖頭,習慣就好了。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是抵不過時間的,不過是讓自己老得慢一點而已。

  後來我才知道,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早上,她都會在六點起床,先長跑半個小時,然後化妝。晚上無論多晚,也會卸妝,敷面膜。這是一件很機械也很枯燥的事,但你把它當作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事,就不那麼難了。

  張愛玲有一句話是: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

  而於我們平凡人來說,好好愛護自己的妝容,是對生活表現出的誠意,也是對有限生命的一種尊重。

  :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

  文:巫小詩

  大二那年,跟室友一起逛商場,路過某家服裝店時,櫥窗裡有一條裙子深深吸引了我,我走進店裡試穿了它。

  大小合適,裁剪得體,顏色也很襯我的面板,我決定要買下它,我覺得,它掛在櫥窗裡的意義就是在等著跟我回家。

  我扭身看一眼吊牌,價格不菲,是我半個多月的生活費,我站在試衣鏡前猶豫著買還是不買,室友在旁邊小聲勸阻我“算了,走吧,太貴了。”

  猶豫再三,我最終沒有買下它。

  脫下來還給導購時,她說“穿著挺好看啊,為什麼不買呢?”

  我支支吾吾地說“恩,不太喜歡,我再逛逛”,我的自尊心讓我無法告訴她“喜歡,但是買不起。”

  這次之後,那條裙子成了我心心念唸的寶貝,路過那家店時總忍不住看一看,直到某天它不在了,不知道被哪個幸福的姑娘穿在了身上。

  漸漸成長,因為還算勤快,我的經濟狀況有了一些改善,喜歡的東西基本都支付得起,這幾年,我逛過很多商場,買過很多裙子,可沒有任何一條,有它好看。

  如果讓我再回到當年那個櫥窗前,我一定要買下那條裙子,哪怕省吃儉用,哪怕熬夜寫稿,因為跟遺憾相比啊,辛苦真的算不了什麼。

  我媽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嫁給了我爸,那時候雙方經濟都不怎麼寬裕。

  我媽結婚的時候沒有穿婚紗,因為在當時,婚紗的租金不菲,租一天婚紗的錢足夠買一件很體面的外套,勤儉節約的我媽,最終決定不穿婚紗了,結婚那天,她穿的是一件大紅色的呢子外套。

  後來啊,那件過於喜慶鮮豔的呢子外套,因為太正式太誇張,穿的機會很少,幾乎完全閒置在衣櫃裡,倒是那件沒能穿上的婚紗,在我媽心中種下了一棵名叫“遺憾”的樹,樹的年輪伴隨著我媽的年紀一起增長。

  這些年裡,她時常感慨,如果當時狠心一把,租件婚紗穿穿就好了,在最年輕的時候,得穿一次最美的衣服,女人這一輩子啊,還是要些儀式感的。

  為了彌補我媽的遺憾,去年爸媽的結婚紀念日時,我慫恿他們去拍一套婚紗照,她並不想去,說一把年紀,人發胖了也變醜了,穿婚紗不好看,不想拍了。

  媽說“四十多歲時,去穿二十歲想穿的衣服,已經沒有了意義,你還年輕,你不懂。”

  我懂,我太懂了。

  大二愛上的那條裙子,即便大四的時候在某個櫥窗裡再次遇見,我也不能保證,我還有想帶它回家的衝動。

  意義是有時效性的,那條裙子在大二的那個夏天對我產生了意義,就像,那件婚紗在二十歲的爆竹聲裡對我媽產生了意義。

  我能理解媽媽的遺憾,但也許不夠感同身受,畢竟,我離那條櫥窗裡的裙子只隔了兩年,而我媽,離她的婚紗,隔了足足有二十多年。

  有時想想,覺得上帝真的好頑皮啊,偏偏要讓人在穿衣服最好看、開車最帥、環遊世界最有體力的時候又剛好最窮。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想著要省一點、要把錢攢著以後花,等有錢了再好好彌補自己。

  可是我們好像忘了,二十歲的錢到了四十歲依舊只是錢,但二十歲最年輕美好的我們,到了四十歲卻成了另外一幅模樣。

  不要到了四十歲才穿上二十歲時想穿的裙子,寧願奮鬥的辛苦一些,也不要給自己留下一堆遺憾,因為遺憾太多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要在最美的時候打扮自己,而不是,等到最有錢的時候啊。

  :當你排除萬難開始一件事

  文:蘇曉曉

  01

  “城市裡有很多書店是件美好的事情。”

  博爾赫斯說過他心目中的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而書店,也有天堂一樣的美好。

  就如《島上書店》裡說的:“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個地方了。”

  或許每個人都曾有過開家書店的夢想,慵懶地起身開張,澆澆花草、整理書架,然後捧起一本書,等待第一個進店的客人......

  但又很少人真正實現了這個夢想,因為在這樣一個時代,去開一家實體書店,簡直就是行為藝術。

  羅蘭就是極少數實現了書店夢想中的其中一個,在採訪過程中,她慢慢幫我還原了一個書店老闆的真實生活。

  羅蘭:UI設計師、溪木素年書店掌門人

  羅蘭,86年成都女孩,大學學的英語專業,憑藉著上學期間自學的一點動畫技能,畢業後來到深圳,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一名UI設計師。

  與絕大多數初到深圳的人一樣,開始了略顯擁擠的合租生活,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加班。

  就這樣過了幾年,直到2014年年末,她越發意識到自己正在厭倦這千篇一律的生活,找不到畫圖的樂趣,被栓在公司的小圈子裡,就像只坐井觀天的青蛙。

  02

  羅蘭問過她的上司,如果不做設計,她能做什麼?上司跟她說那就做回你自己。

  “我現在會覺得當你的才華還不足以去支撐夢想,你的夢想又不能養活你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份工作。”羅蘭說當時覺得做回自己這句話很虛,經歷一些事情後,才慢慢有了體會。在工作的同時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另外一個空間可以允許自己活得隨性點。

  於是她有了開書店的想法,過完春節回到深圳,就開始著手找場地,匆匆幾家後,決定把書店開在蛇口的一座山腳下。

  “當時我就想著我的工資是多少,至少能支付起鋪租。”她說。

  之後的生活就是每天下班後淘寶各種材料和傢俱,找工人安裝,耗時3月後,書店門口的30平米簡單佈置好,便在5月開始正式營業。

  03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

  正式營業後所有問題開始漫漫浮現,牆面受潮、屋頂漏雨、環境搶修,不時還會出現各種奇怪的昆蟲......而真正讓她崩潰的是,由於位置偏僻,書店根本沒有人流!

  第一位進店的客人在問清楚附近酒店的方向後便匆匆離去,甚至目光都沒有過多停留。

  好像就真的應了朋友那句話,除了迷路的人,實在想不出什麼人會來你的書店。

  就像個被遺忘的孤島,與世隔絕了。

  “我當時特別迷茫,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講到這裡羅蘭臉上雖然仍舊保持著笑容,但明顯語氣稍微沉了下來。

  整整5個月,書店沒有賣出去一本書,一直在虧損。羅蘭想著總不能坐著等死吧,就開始找各種辦法。週末的時候跑去海上世界擺攤賣點書和明信片,堅持了幾個星期後因為被城管趕而被迫停止。

  朋友們也紛紛出謀劃策,出了許多奇怪的點子。比如什麼失戀者諮詢場所、女生專屬空間、黑暗料理等等,但最終她都沒有采用。

  “我會在心裡權衡,我到底要什麼,就必須去捨棄什麼。”確實,如果單純的是以賺錢為目的,做什麼都比開家書店容易得多。

  書店開始出現轉機是在10月份的時候,羅蘭在豆瓣上發了一日店長的活動,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許多熱心書友都向她提供了幫助,捐贈了投影儀、送來了冰箱、幫忙看店、研發飲料、合力把倉庫改造成了手作間......

  所以現在溪木素年現在的模樣,完全是順其而然的結果。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當你排除萬難開始一件事情的時候,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彷彿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04

  “任何一個空間,都是人心裡的投射。逛書店,通過書架和擺設,來看店主和店員的心。”

  見面當天天氣很悶熱,跟celia在書店附近喝完咖啡差不多到了約定時間,就用手機導了航慢慢走了過去。

  書店離海上世界其實就10多分鐘的路程,只不過因為位置不明顯,加上店外面的裝潢太過簡單,如果不是刻意地去找,實在很難想象那裡藏了一家書店。

  進門後是兩排書架,右邊書桌上有人在看書,拿相機粗略拍了下環境後,羅蘭剛好就到了,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

  眼前的這個女孩子,黑色的齊劉海直長髮,穿著灰白相間的格子連衣裙和小布鞋。一個多小時的談話全程嘻嘻嘻地保持著笑容,就連最後我給她拍照時,我說你看看好不好看,不好看我再拍,她也笑嘻嘻地回我,“又不是靠臉吃飯,怎麼拍都行。”

  羅蘭說開書店的初衷就是想豐富自己的經歷,她希望溪木素年是一個公共空間,這裡沒有老闆娘,大家都是這裡的主人。

  而後通過網際網路渠道引流,她開始組織形形色色的活動,溪木影院、草迷市集、做手工皮具、重陽夜登南山、五十國先生旅行分享等等,就真的認識到了許多精彩好玩的人,世界一下子被打開了。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常跟我說的,總有人內心溫柔的裝著世界,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改變。

  05

  這個外表溫暖女孩喜歡搖滾、喜歡民謠、喜歡國外的一些手藝人的生活,她說起後海大鯊魚的時候眼裡冒著光,這支由女孩主唱的的年輕樂隊,他們身上那種隨性張揚的青春和勇敢做自己的堅持都給了羅蘭很大的力量。

  我們總會被一些人、一些事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內心悄悄有了熱血和悸動,如果當有要不我也試試看的想法時就去做了,也許也就迷迷糊糊、跌跌撞撞地開始了。

  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尋自我的過程,形成、質疑、推翻、重塑,那些勇於走出安全區,直面挑戰的人,就成了絕大多數人眼中令人羨慕的精彩人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