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勵志的日誌

  水只有碰到石頭才能碰出浪花。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誌激勵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趁風華正茂,莫讓年華付水流

  文/範保華

  每個人都會因生活狀態的差異而發出不同的感嘆。有的人因成功而喜悅,有的人因奉獻而自豪,有的人因失意而心冷,更多的人則是享受著平凡、平靜的生活時光。

  我常常被身邊的人和事感動。我經常到鄉鎮、企業採訪,接觸過許多人,他們都是小人物,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體現了人生的價值。這本書中有他們的影子,是他們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內心,讓我有感而發,變成文字,成為這本書。

  喜歡觀察,喜歡思考。我時常把發生在身邊人身上的事與社會中存在類似的事情聯絡起來,尋找共同點,然後提取有價值的元素,加以整合,再以自己的認識發表觀點,這樣一篇文章就形成了,就可以與大家分享,也算是給社會貢獻了一點兒精神食糧,這時我會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們單位有一位職工,是全廠唯一會拉小提琴的,而且功底不錯,於是沾沾自喜,自命不凡,然而又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整天混日子。單位改制後,沒有生活來源,就天天去釣魚。一次我問他為什麼不找點事做,他說沒技術,找不到工作,沒人要。我建議他利用自己的特長辦個小提琴培訓班試試。後來他真辦了班,而且認真負責,信譽很高,現在來學習的孩子很多。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揮了特長,同時也找到了自信。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它。有的人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有的總是在等待機會,卻把握不了機會,就開始怨天尤人。有這樣的心態只會滅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後一事無成。這就是我寫《不要期待每一碗水都能端平》的原因,以此激發他們熱情向上的動力。

  喜歡《莫讓年華付水流》這首詩:“年輕的朋友,青春的腳步,似行雲水流;生活的道路,靠我們探求。莫嘆息、莫停留,撥動那愛情的心絃,揚起那希望的風帆,趁風華正茂,莫讓年華付水流。”

  每個人都會變老,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們,這是大家都明白的規律。我們國家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老年人口比例在增大,關愛他們,孝敬他們,讓他們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不僅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全社會的責任。關愛老人首先要從孝敬父母開始,一個連父母都不重視的人,不可能服務於社會上其他老人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在父母故去後不後悔,能心安。

  我們應該把生活想得很美好,但美好的生活是要經過雙手創造的,人生是一個追求奮鬥的過程,曲折而艱難,前進的道路上不時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就要我們咬緊牙關,堅定信心去一個一個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綠色就是希望,就是活力,我們的心也要永遠像春天一樣年輕,在心靈上種上一片綠,這是我的希望,相信也是大家的希望。

  :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因為雨天天氣,我好幾天沒去光顧陽臺上的盆景。今天出去一看,大吃一驚,其中一盆已經落葉滿地,生命垂危,但她的身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正長得茂盛,在風中得意地搖曳著。一種悲涼頃刻從心中升起,我既自責自己的疏忽,也哀嘆盆景的脆弱。我緊急給盆景補水,可對那外來的不知名植物,我卻下不了手根除。

  這是怎樣的生命呀,在盆景因失去關注而漸漸失去光彩,走向衰亡的時候,她卻抓住這一空隙,怒放生命,蓬勃生長自己。是的,如我關注到位,她或許會在不起眼的時候就被除掉了。畢竟,那是盆景的天地,她不屬的生命終究破壞了那份雕琢的美麗。可幾天的功夫,她無畏懼水分缺乏,把住契機,把自己長得如同盆景一般高大,欣喜地張揚生命。

  我看著瀕臨死亡的盆景,也看著這不知名的植物,在傷感和感動中忽有所悟: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不是嗎?植物如此,人不也如此?

  生命能呱呱落地,就是因為母親和嬰兒共同的堅強。

  生命來自於堅強。生命離不開堅強。

  面世之後,我們每天與堅強相隨相依。我想,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願意病痛,願意傷感,甚至願意辛勞。但從出生開始,誰也免不了跟一些小病甚至大病打交道,堅強地忍著,搏鬥著。誰都想每天睡到自然醒,晒晒陽光,聽聽歌,看看風景,但每個人,從很小開始,或者自身原因或者家長原因,每天都得在鬧鐘或家長的叫喚中不情願起床,然後做該做的事,或讀書或工作,都必須依靠堅強,去努力,去刻苦,去謀生,只要這樣,才會留住生命,創造生命的精彩。

  塵世中沒有哪一方淨土能讓人隨心所欲,理想與現實總有太大的距離。如果差距太遠,落差太大;如果所處的環境差強人意,總被疏忽,總有傷害;如果病魔纏身,愛人離棄;如果生活中太多是灰暗。堅強,就是生命的支撐。

  生命就是一種堅強。生命離不開堅強。

  我們必須每天用堅強去面對日常所有的繁瑣;去激發被疏忽和傷害的靈魂;去拯救身心的病痛和反叛的心靈;去對抗世俗的灰暗和骯髒。

  堅強是人生的必須;是精神的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

  人的一生都在堅強中度過,追求是堅強,自愛是堅強,努力是堅強,正直是堅強,善良是堅強,憐憫是堅強,不放棄自己,是真正的堅強。

  即使有一千個理由讓我們放棄和消沉,我們也必須一千零一次堅強。

  堅強,是我們活著的狀態。

  盆景裡那株不知名的植物,用堅強感動了我。我將無怨無悔留下她,是她讓我徹底明晰:其實,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只糾結不行動,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遇到過dilemma***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個從我們中考、高考報志願就開始,大學還會遇到讀研、出國、工作的選擇,工作時會遇到選擇行業、公司、崗位等等問題。其實dilemma一直在伴隨著我們,困境一直都在,我們每一步的選擇都越發艱難,但我們還必須要自己選擇。

  Dilemma***進退兩難的困境***一直都在,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做出了最佳選擇而成功,平庸的人也不一定是在最初就選擇錯了而一直平庸。我一直覺得人的發展,很多時候看的不是在進退兩難的選擇絕境中的決定,而是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起你所付出的努力。

  我在本科的一位同學,大一入學時成績平平,在大三時候卻成為了我們整個院系的學霸第一。開始我們也沒有覺得很驚訝,因為看到過她每天在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課下在自習室、圖書館也一直看到她勤奮的身影。

  直到後來,我在畢業後偶然間和她聊起自己的發展,她畢業後直接保送至北京大學法律碩士專業,表現優異地她被學校交換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律系交流。我覺得十分驚奇,本科學習的英語怎麼又開始學習法律了?——她和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高考時她並沒有報考英語專業,而是我們學校的數學實驗班,希望可以在數學上發揮自己的特長。但是事與願違,當年的錄取分數線過高,她被調劑到了語言專業的英語系,這才開始了她慢慢的英語求學之路。大一班級裡有很多保送的外校學生,英語口語都非常流利,優勢非常明顯,而她作為一名沒有特別好口語基礎的普通學生只能每天聽BBC、CNN錄音,一遍一遍地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聽寫。每天都要練聽力、閱讀、口語,甚至在公眾洗澡間都聽到她在用流利的英語背書。

  終於通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英語專業成績從開始一個數學系調劑的中等成績上升至班級前三,最後上升至年紀第一。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熱愛英語,但是她知道這是自己的本科專業,既然選擇了就要學好。後來她在本科獲得了CCTV希望之星英語演講辯論比賽華北地區前十,大三就考下了人事部口譯三級證書。

  本科的優異成績讓她在畢業時面臨艱難的選擇,美國知名學府的offer,國內北京大學法律系的offer,她並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樣,糾結了很久決定進入北大從頭開始學習國際法。國際法專業的同學都非常優秀,但她依然在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己的堅持在自己的專業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並且還獲得了很多交流實踐的機會。

  她和我講自己也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麼工作,從事一名英語口譯員,國際法專業律師?或者其他選擇......這一切都還沒有確定,但是她知道自己只要做出了選擇就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辜負自己的選擇,要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證明自己。

  其實很多人在面臨人生中dilemma的時候,也根本不清楚即使做到最優的選擇到底自己會有多優秀。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打拼?到底要不要接受這份未知公司的offer?到底要不要辭職跳槽?到底要不要換個工作試試自己在其他領域是否能夠創造更高的價值?這一切在你沒有行動,沒有努力嘗試之前,都是未知的。所有人的意見都只是參考,最重要的也許不是選擇,而是你之後的行動。

  我身邊有個小朋友,資歷平平,每一次做事都需要我來教她。遇到專案和困難,總會向我求助,覺得她自己的力量根本解決不了。我後來和她講,既然你跳槽過來就要好好表現,也許現在的工作和你之前有所不同,也許很多東西你沒有嘗試過,沒有經驗,但是既然做出選擇跳槽,就要在現在的崗位上做出價值,要自己去努力,讓自己更有承擔。

  現在這個小朋友已經學會自己接洽專案,自己去協調各部門的同事幫忙,雖然她現在還有些稚嫩,自己去做很多新任務時會有不自信,會犯錯,但至少現在的她經歷的這些不適都在證明她在一點一點地成長。

  特別喜歡一部經典影片《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他是典型的美國夢承載者,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很多成就。

  其實無論是美國夢,還是中國夢都一樣,如果沒有特殊的背景家庭,咱們的起點都差不了太多,不要因為一件事糾結遲遲沒有結果,與其繼續糾結還不如像阿甘這樣認準一個選擇就大步向前。也許糾結住了成為了荷塘的鹹魚,而衝破困境則是另外一番風景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