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對一個人的改造作用有多大

  不要回避哪怕是一個簡單得不好意思的問題,其實它對你很重要,其實它對別人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難題。歡迎您的閱讀!

  勵志文章

  小時候,我總嫌棄媽去超市時,仔仔細細看過每一件商品的價籤,又常常大著嗓門,在路邊和賣水果的小販計較著抹零幾毛錢,覺得那是“婦女”專屬的一種神態,發誓今後的我,一定不要老老實實地繼承。

  可是時間走到了這一年,若你把生活定格,就會發現很多時候的我,簡直比“婦女”還“婦女”,明明恨不得用放大鏡,看過每一件商品的價格,還要在結賬的時候,厚著臉皮和收銀員說,“噢,這個沒想到這麼貴,還是不要了吧,噢,對不起對不起……”甚至還要在結賬後,懊惱地想,“若是等到週末早上,農民集市開張時去買,是不是就會便宜許多。”

  如今的我,那副擰著腦門精打細算的神情,和十幾年前在街邊和水果販子大聲嚷嚷的媽,完完全全地重合在一起,她火眼金睛的掃價能力,和口若懸河的砍價技術,我不僅老老實實地繼承,甚至比她更勝一籌。

  十幾年前那個抱著肩膀,袖手旁觀一場場砍價戰爭的少女,那副瀟灑的脾氣哪兒去啦?哦,她那脾氣捱了生活的幾記巴掌,再跌入幾次泥潭,然後被現實打磨得乾乾淨淨。

  我剛剛出國的時候,過了一段極苦的日子,後來把這些經歷寫下來,竟然還成為了一本書,有了大家的包容和支援,這善意的關愛,一直讓我受寵若驚。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這些窮苦的日子,都是一邊唏噓著一邊回憶起來,總是會出現寫不下去的地方,因為那曾經吃了太久的泡麵,一旦出現在腦海中,就會讓我反了胃,那曾住過的四面透風的出租屋,在心裡浮現,又再讓我感受了一遍記憶中的那份冷。

  有一天看到網友留言,心裡落寞,他說,“看你寫自己曾經每天只吃泡麵,你難道是想教育年輕人都這樣做嗎?”不久過後,有朋友回覆他,“可那是艱難的時候,人能做出的的選擇了。”

  我對著螢幕抹眼淚,差點大哭出來,世間有兩種“我懂得”,一種是因為“善良”,另一種是因為“經歷過”。

  窮對一個人的改造作用

  我對窮沒有偏見,沒有抱怨,當初一個人獨自出國,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在陌生的土地,靠一雙手重築自己的生活圈,也窮出了一種坦然,窮出了一種滋味。

  從打工度假簽證,到拼命打工的留學生,那是最被錢*的幾年,“必須要經濟獨立”的決心,讓我的生活格外艱辛。

  那時我總是換住處,從便宜的房子遷徙去更便宜的房子裡,行李箱總是放在牆角,處於半開啟的狀態,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搬去另一個地方。

  我常逛的超市叫ReducedtoClear,這裡賣的食物因為接近或者超越了保質期,價格十分便宜。我一週光顧一回,把罐頭泡麵牛奶抱回家,就靠“中國人什麼沒吃過嘛”的僥倖心態,熬過一天又一天。

  我幾乎不逛街,偶爾陪朋友去買首飾買衣服,也目不斜視,把錢包捂得死死,也不敢下館子,倒總是去裝修高雅的餐廳外面,裝模作樣地瞅幾眼,作為窮苦留學生的藝術享受。

  我最奢侈的物品是一輛九六年的尼桑車,它帶我去便宜的超市、加油站,帶我去學校和打工的地方,就在這嘈雜的人間裡,為我扒拉出一塊塊落腳地,是我最貼心而乖巧的夥伴,可它那關不緊的門,和每週要打氣的輪胎,卻讓它也隨時冒著罷工的風險。

  我這樣一個女孩子,把幾件衣服穿遍一年四季,開面目全非的x手車,不是沒遭過別人的白眼。再階級平等的國家,也有人熱衷著看出別人的三六九等。

  餐館的老闆娘,時不時擠出一些難聽的話,喝酒的客人,總想從我這個無助的女孩子身上撈點便宜佔,一同讀書的富有同桌,捏著鼻子避開我身上的油煙味,有些聊得不錯的男孩子,仿若也躲著我,生怕我愛上他們或是他們愛上我,然後我變成個沒有綠卡、沒有身家的“累贅”般的女朋友。

  窮讓我找不到自己的同類,一些愛好也成為了被排斥的理由,“痴迷讀書”在富人階級是高尚的行為,在貧困階級就成了“裝x”的表現,我總是在無意間從身邊人的面孔上讀到這一種神情,一個沒背景沒綠卡沒姿色的姑娘,還指望靠讀書改變命運不成?

  我不信,真不信,我非得在這窮里,折騰點屬於自己的能力。

  ?

  就如同三毛說的,“轟轟烈烈地戀愛,捨命地讀書。”我拼命起來,也有點“把世界全然拋在身後”的意思,我拼命地賺錢,拼命地讀書,那幾年裡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啃課本。

  窮過了的人,都對錢有種貪戀,一個小錢一個小錢地攢,也能攢出別樣的味道。我從不多的生活費裡省著,擠著,壓榨著,這窮竟然也讓我琢磨出了點兒逆境的價值。

  讀書那陣子,同學間總是組織聚會,我這個曾經愛好吃喝的人,去了幾次,就再也負擔不起。假裝的體面,總是讓我的錢包很難堪,每次結賬後都要掙扎著想,這付一百多紐幣去享受一餐的愉悅是否值得,然後面對第二天早上醒來時的懊惱,這每一分不明不白花出去的錢,都沒盡到它原本的用途。

  我有時候覺得好氣又好笑,“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不是我姥姥那個年代的習慣嗎?什麼時候也跟著我出了國,在這裡紮了窩,還扎得狠狠的?

  我後來就因此錯過一些朋友,可是在家用幾毛錢一包的鹹菜下飯,去代替餐桌上的觥籌交錯,也因此慶幸獲得很多清醒的時間。

  窮為我的獨處,造就了條件,我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相處,也學會了在窮里自尋歡樂。

  窮也讓我結識了一些珍貴的朋友,我和他們在逆境中結識,彼此鼓勁和生活作戰,這些朋友,便是今後人生中的莫逆之交。窮是全世界年輕人所要面臨的普遍難題,我的朋友中不乏有和我一樣身陷窮苦的年輕人。

  近看,在紐西蘭,到處是成群結夥到超市裡,去買貼著“extralow”***超低價***標籤食品的留學生;遠看,在中國,那海的另一邊,是住在廉租房裡忍受冬冷夏熱的白領族朋友們。我們這些為物質生活所奔波的年輕人,有時也覺得上天不公平,這大好的青春都窮著,為什麼自己那麼努力,也沒掙扎出個所以然?

  可是記得有一次,因為有朋友要回國,我和一堆落魄的“聯合國成員”***朋友們來自西班牙,韓國,墨西哥,哥倫比亞,中國,我們因此稱自己是“聯合國成員”***在街上找便宜的聚餐地方,最後走進一家看似簡陋的比薩店。

  坐穩後卻看見選單上不低於30紐幣的兩人食比薩,於是我們互相對視了一下,仿若早已有了這種默契,趁著女主人去廚房的間隙,我們一個接著一個,灰溜溜又靜悄悄地溜走了。

  我們一排人走在街上,浩浩蕩蕩,每個人都為自己糟糕的行為,笑到沒力氣。突然有人說,“等十年後,我們都成了大富豪,再回來惡狠狠地吃個夠吧!”

  那一刻,我們中誰也沒有為自己吃不起的比薩而難過,也沒有任何人懷疑自己成為不了十年後的大富豪。

  這樣一想,也許上天是公平的,他讓我們這大好的青春窮著,卻給了每一個人闊綽的決心。

  窮成全了我對過去的一場反省,讓我學會了珍惜,堅強,並且意識到責任和寬容的重要性。

  窮的時候,每一件擁有的物品,都被賦予了絕對重要的意義,珍惜就成為了必備的品質。一件破洞再補好的衣服,一雙一年四季都穿著的鞋子,一個樣式簡單卻結實無比的揹包……

  這些之前常常讓我濫用或丟棄的東西,就成了此刻並肩的戰友,它們忠實可靠,樸素踏實,也幫我剔除了曾存於心裡的虛榮,也讓我在這樣物質並不充裕的環境下,知道了女孩子要堅強,更要自強的大智慧。

  我也時常回憶起,從前被爸媽庇護著的生活,有點懊惱自己如此晚地懂得,那曾經的每一點“闊綽”,都來自他們萬般的辛苦,這讓我如今身上肩負了一份責任,我也想給他們同樣的,或者更多的“闊綽”。

  另一方面,看多了因為疾病一夜貧窮的家庭,便又在心裡多生出一份憂慮,作為爸媽的孩子,我要盡全力去給他們一個健康而快樂的晚年。

  窮還讓我學會了寬容,這是人間的智慧,多少人因為失掉寬容的品質,而一步步變得狹隘。記得有一次看到一起打工的女孩子,在後廚狼吞虎嚥地偷吃一個雞蛋,便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經歷,任何時候都不要不明*地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讓他如今的生活更加地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