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社保辦理流程

  養老金待遇實現“十三連漲”,生育、醫療保險試點合併,住房公積金“賬隨人走、錢隨賬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社會保險登記制度

  從事生產經營的繳費單位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非生產經營性單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內,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社保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社會保險登記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

  繳費單位的分支機構一般應作為一個獨立的繳費單位,按屬地管理原則向其所在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2、辦理手續

  繳費單位在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時須如實填寫《南京勞動和社會保障登記表》,並出示以下證件和資料:

  ***1***工商營業執照***事業法人登記證***、批准成立證件或其他核准執業證件及其影印件;

  ***2***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頒發的組織機構統一程式碼證書及其影印件***個體工商戶除外***;

  ***3***稅務登記證***地稅***及其影印件;

  ***4***其他相關證件、資料。

  3、目前城鎮企業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比例: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比例為21%,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比例為8%; 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比例為2%,個人繳納失業保險費比例為1%; 單位繳納醫療保險費比例為9%,個人繳納醫療保險費比例為2%; 工傷保險實行的是差別費率,比例為0.5%、0.8%、1.2%***全部由單位繳納***; 生育保險0.8%***全部由單位繳納***。

  4、目前,我市醫療保險正在逐步覆蓋各類用人單位,當您所在的單位納入醫療保險時,由用人單位統一到市醫保中心按規定辦理有關參保手續,履行繳費義務後,領取《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卡》***IC卡***,職工自繳費次月起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醫療保險中心按規定給職工建立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參保人員發生的一般門診費用應直接和醫療機構進行結算,發生的醫療費用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可用個人帳戶支付,個人帳戶不足支付時,由個人用現金支付。參保人員每次住院發生的費用,直接與醫療機構進行結算:目前,基本醫療保險統籌最高支付限額為4萬元,4萬元以內的費用按規定扣除部分外,其餘費用根據不同的費用段按比例由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共同分擔***具體規定可查閱網站***;基本醫療保險統籌最高支付限額以上至15萬元以下的費用,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支付90%,個人自付10%;15萬元以上至20萬元以下的費用,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支付95%,個人自付5%。

  5、有關住房公積金事宜,請諮詢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保險享受哪些優惠

  跨省異地就醫不再 “ 跑腿 ” “ 墊資 ”

  生育險併入醫保待遇或將提高

  日前,人社部要求各地人社部門決戰3個月,確保線上備案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全部實現直接結算。

  截至5月5日,除西藏外,全國各省份均整體或部分接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開通160個地區和1008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

  那麼,解決職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具體是怎樣的?

  據悉,解決這一問題共分三步走:一是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二是實現異地退休安置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三是實現所有符合轉診條件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其中,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已於2016年實現,按照計劃,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符合條件的轉診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將在今年內實現。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試點方案》,要求合肥等12個城市於6月試點兩項保險合併實施。6月2日,全國首張“兩險合併”社保費繳費憑證已在合肥開出。

  人社部表示,合併實施後不影響生育保險待遇水平,隨著基金共濟能力提高,還將有利於更好地保障參保待遇。

  此前,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分析稱,一些地方的醫保報銷比例達到了80%~90%,而生育保險報銷比例在70%以下,合併實施後,這些地方的生育保險待遇可能會提高。

  失業保險補貼職工技能提升

  公積金異地轉接無需 “ 兩頭跑 ”

  日前,人社部、財政部共同印發的《關於失業保險支援參保職工提升職業技能有關問題的通知》帶來利好訊息。

  根據《通知》,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累計繳費36個月以上,並且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級、中級、高階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可申領補貼。補貼標準上限為初級工1000元、中級工1500元、高階工2000元。據測算,全國每年將有200萬左右企業職工受益。

  今後,跨省市就業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無需再往返兩地,只要在轉入地即可辦理完成。據悉,為方便跨省就業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住建部組織開發了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60個城市首批接入平臺。

  目前,住建部正加快推進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建設,將在6月底前上線,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