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莊創業計劃書

  農家樂是新興的旅遊休閒形式,農民向城市現代化人提供的一種迴歸自然從而獲得放鬆身心、愉悅精神的休閒旅遊放鬆。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一

  一、專案前景:

  日前我省的牛肉大部分來自於廣西省、山東省,本省肉牛供應量處於較低水平。而廣東近年來,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牛的耕田作用越來越小,很多農戶不再養牛;許多地方的農民紛紛外出打工,留在家裡的都是老幼婦孺,肉牛養殖勞動量大,一次

  性投入大,飼餵費工費時,飼養不方便;有的農村社會治安不好,農民怕牛丟失、被盜,不敢養牛;過去養牛是一家一戶飼養,不利於環境的衛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環境的清潔,很多農民不願意養牛。

  2007年的肉牛價格再創新高,市場上活牛價格高達28~32元/公斤,育肥牛為34~36元/公斤,牛肉價格為42~46元/公斤。一頭牛育肥3~5個月,純利潤達1000~1700元。農民養殖一頭母牛,如果一年能產一頭犢牛,就能收入1500~1800元。

  二、市場分析:

  現省內肉牛供應主要來源於廣州從化,粵東、粵西等。供應的肉牛隻佔很少的一部分。省外的以牛肉供應為主,主要原因是活牛長途運輸存在一定技術上的困難。而牛肉長途運輸的保鮮成本也較高。因而省內肉牛的養殖成本最低。

  三、風險分析:

  肉牛養殖的風險主要是三方面:

  1、價格風險:肉價市場的變動。以目前物價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價格波動較低,因此價格風險也較低。

  2、疾病風險:目前牛口蹄病、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牛肺病為主要防疫物件。在牛飼料中新增中藥可進行有效的防治,牛是疾病發作很少的飼養動物之一。

  3、自然災害風險:水災、氣溫等風險係數不高。

  四、經營選址:

  廣東省內目前肉牛養殖地方首選河源市。河源到惠州80公里,隔深圳才2個多小時的路程,至廣州也是是一樣。河源雨水充足、氣候相宜、地勢平坦。目前對當地申辦各種農業種植、養殖有政策性的照顧。再者河源有充足的土地資料和飼料資源。

  五、養殖方式:

  國內牛市場上比較走俏的進口肉牛還有:夏洛來、安格斯、利木贊、海福特、皮爾蒙特等。這些進口品種具有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等優點,適合規模化、工廠化養殖;秦川牛,性情溫順、體格高大,前軀發達,具有遺傳效能穩定、適應性強的優點,日增重率、屠宰率等各項生理指標均居我國黃牛之首,適合小規模養殖;西門塔爾牛適應性強,耐粗飼,易飼養,產乳產肉效能好,飼料報酬高,遺傳效能穩定,是養牛業首推品種。

  立體養殖是最好的養殖方式:種植新型皇竹草===>西門塔爾牛架子牛***牛糞***===>魚、黃鱔、蚯蚓===>鴨

  新型皇竹草是目前生長最快、營養價值很高的牧草,對牛的口適性好,產量高,能量轉化率高,一畝皇竹草可養育肉牛5—7頭;牛糞可直接沉塘餵魚、黃鱔、晒乾養蚯蚓;蚯蚓可養魚,養鴨。既可減少汙染保護環境,也可增加收入。

  六、成本分析:

  河源水田部分租價格在600-800畝/年,山坡租價格在250-350畝/年。以20畝山坡30畝田;皇竹草種植25畝,魚塘20畝,肉牛***架子牛***30頭,鴨1000只

  篇二

  一、專案介紹

  農家樂是新興的旅遊休閒形式,農民向城市現代化人提供的一種迴歸自然從而獲得放鬆身心、愉悅精神的休閒旅遊放鬆。

  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消費就不高了。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或田園風光,可以舒緩現代人的緊繃的思緒,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輕人的熱烈歡迎。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遊扶貧政策指導下應運而生,但由於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初期階段。目前我國各地的鄉村旅遊開發均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閒、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遊客參加率和重遊率最高的鄉村旅遊專案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以收穫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採摘旅遊;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遊。

  農家樂旅遊是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它是傳統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旅遊專案。農家樂的發展,對促進農村旅遊、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區域經濟、加快農業市場化程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農家樂發展起來後,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收入,還有產品資訊、專案資訊和市場資訊,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農家樂成為農民瞭解市場的“視窗”,成為城市與鄉村互動的橋樑。各地遊客為農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使農民及時瞭解到市場資訊,生產經營與市場需求相接軌。開辦農家樂的農民經常到旅客中間調查市場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有的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則做起農產品深加工的生意。

  二、專案概述

  1、專案簡介

  農民依託當地旅遊風景資源,利用村寨院舍開發農事風情和本土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地經營特色旅遊服務,成為勤勞致富的有效途徑。“農家樂”旅遊服務模式也就應運而生。農家樂旅遊專案不僅根據當地實際,發展特色農家旅遊,還注入現代人很少涉及的視覺旅行,讓人們子啊享受身體的旅行和心情的放鬆的同時,讓其視覺上也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除此之外,發展生態農莊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1、 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休閒旅遊成為城市居民一個新的消費需求和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開始崇尚自然、迴歸自然、享受自然。每個人都有返璞歸真的慾望,而“農家樂”恰好滿足了人們走進自然,迴歸自然的心理。在青山綠水間,吃農家飯、幹農家活、觀農家景,臨走還捎帶點土雞之類的農家特色,盡情享受迴歸自我的輕鬆和飄逸。

  2、 當前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逐漸被打破,城鄉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農家樂作為一項溝通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農業與休閒旅歐業的複合型產業,既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農業、貼近農民、認識農村的機會,也增進農村居民對現代化文明的瞭解和認知。

  3、 “三農”問題日益得到關注的今天,各地蓬勃興起的“農家樂”旅遊服務為農村人力資源轉換,開拓多渠道增收致富開拓了新路,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濃厚興趣和政府部門的熱切關注。

  2、專案內容

  經過反覆考慮,我決定在杭州灣地區建立生態農莊。生態農莊包括了所有的休閒娛樂必備條件,加上新穎的構思,結合當地實際,展示最樸實的農家風貌,讓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並切身感受到農家的習俗文化,真正的“身心”旅遊。

  尤其在食、住、娛樂方面,更能體現農莊的獨有特色。整個專案佔地約10畝,在原有農房的基礎上進行改建。

  以下是農莊的平面示意圖:

  篇三

  一、基本情況

  福建寧化縣淮土鄉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區紅土地,長征出發地之一,地處該縣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贛相鄰四面環山紫色風化頁岩土為主。全村303戶、 1296人,主要特產:山茶油、地瓜幹、辣椒、豆角幹、酸菜乾等。交通方便距離寧化縣25公里、距永寧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縣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時路程。長寧永鐵路建設中,完工後距離火車站10公里左右。村周邊主要風景名勝--中國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寧化祖山東華山、---龍華峰、---通天巖名勝風景區。還有距離寒谷村3公里一眼長年源源不斷天然溫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龍潭生態風景區等有待開發。

  寒谷村氣候屬中亞熱帶氣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變化複雜,造成日夜溫差懸殊,幹、溼、冷、熱明顯,光照充足。平均氣溫為17.5℃,極端最高溫度為 38.3℃,最低氣溫-3℃。年日照總數達1900小時,相應溼度81%,平均年降雨量為1633.6mm,雨量時空分佈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於高山丘、河谷盤地。多年平均陸面蒸發710~750毫米,水面蒸發890毫米,無霜期214~218天。

  二、規劃依據

  1、區位優勢。寒谷村緊靠閩贛兩省兩個縣城交界,交通便利、經濟基礎較好,而且兩個縣城有常住人口63.6萬多人,流動人口近2萬人,有強大的消費群體做後盾,具有能消售、能帶動的優勢和消費群體消費層次較高的優勢。

  2、地理優勢。寒谷村處於武夷山脈南端、寧化縣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龍華峰海拔500米。最高東華山1140米。區域自然環境良好、生態植被豐富、山上主要經濟林種植多年生山油茶3.5萬畝。黃連木- 生物柴油樹種的發源地。村有耕地870多畝,可開發利用500畝。800多畝山地幾乎全部荒蕪,水庫資源200多畝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及種植業。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土壤為酸性沙質土壤與黃粘土壤。是亞熱帶特定的生物氣候形成的,表現出典型的土壤地帶性特徵。地帶性分佈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黃泥田土。呈非地帶性分佈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紅壤、黃壤、紫色土為多。

  3、開發優勢:現在村裡水、電、有線電視網路,移動通訊網路覆蓋100%:電話,寬頻、水泥公路,新蓋學校、衛生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近年裡,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創業,部分家庭已經進城買房居住。給開發利用這片土地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當前,國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援力度開發農業產業鏈。省市縣政府出臺農業發展優惠政策支援農村專案:可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的持續發展。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生態農業專案給以投資者長期的豐厚回報。

  4、產權優勢。3.5平方公里的區域,產權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於形成產業集聚、集生產基地+公司+生產+農戶合作+深加工+市場銷售+服務;場地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發展,對吸納周邊分散農民參與的引力較強,生態農業有利於整體開發。

  5、政策優勢。海西建設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支援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較多,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明顯加大,且又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同步,為加快開發迎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6、市場優勢。寧化和石城縣近年來經濟社會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4元,但休閒度假旅遊業發展緩慢,休閒娛樂功能滯後,開發的目標人群空間大,主要壓力是如何引導消費和引領消費潮流。

  三、建設思路

  本規劃以具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產品、農耕文化為前提,以規劃、設計、修建為手段,以創設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為載體,以輸出觀光、休閒、採摘、購物、品嚐、農事活動體驗和傳統農耕文化回味為目的,把新農村建設與體現傳統農莊風貌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結合起來,講求“原汁原味”,避免“視角汙染”,追求設施與農業系統、生態系統、人文景觀系統的和諧統一,圍繞農莊活動場所,依託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活動、農村聚落及農村傳統的生活習俗資源,向遊客提供一種自在、自然、幽靜、野趣、新奇的新型遊樂空間,盡力體現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消費心態,形成一個集旅遊觀光、農業高效、優化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原生態農業旅遊、休閒、娛樂新型農莊。

  四、建設內容

  1、種植園區建設。圍繞基本農田,建設50畝長豆角種植園,種植採取小畦種植、標準化作業,盡力體現田園風光;建設50畝牛角辣椒種植園;建設50畝以上蔬菜用於脫水蔬菜生產的植園;達到生產加工出口的生態標準蔬菜基地。建設50畝保護地溫室大棚反季節蔬菜種植園,長年四季有提供新鮮蔬菜供應周邊市場,豐富周邊老百姓的菜籃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鮮蔬菜;按國家規定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生產;合理搭配,並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四季生產、四季銷售,既體現觀賞性,又體現食用性。

  2、栽植園建設。圍繞現有200畝蔬菜種植基地配套,進行改造,提升和擴建;田攏和綠化帶上增加新特優時令水果種植,規劃修建田邊,水渠道,排水系統等均勻可以種植。盡力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時起到綠化和觀賞的立體生態園林效果。

  4、養殖園區建設。圍繞25畝人工水庫工程,可以投放魚、鴨、鵝等配套生產;實施捨飼和網欄養殖,把肉食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另外建設20畝地特種珍禽養殖基地,10畝山地養土雞區、500只兔養殖區、其他如羊、牛、等家禽養殖區。

  5、生態系統配套。按照山地農業開發的立體框架,以宜則宜配套生態功能。25畝的水庫一座,建造200畝的栽植園,在栽植園建設景觀林帶;改造300畝山的經濟林和觀賞林帶,盡力體現田中綠野、山中綠蔭、道中綠廊、溝中碧水、園林中花、草、樹相映襯。

  6、休閒設施配套。在生態園區建造休閒賓館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設會議室、ktv、餐廳、茶座,包廂。土特產批零門店;小吃店;建標誌性門庭2個,改造提升一條專職旅遊公路3公里、開闢旅遊登山石階路1公里;建停車場2個,打通一條觀光巡迴幽靜田間院落小路;依託雷公山風景區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觀景標誌性閣樓,修建休息亭,架橋等安全設施連成自然山水園。管理房、清理河道、簡易碼頭,設定攀巖、速降、溜索、笨豬跳、素質拓展、野外生存、帳篷野營、模擬探險等專案。旅遊公廁、保潔設施、觀景設施、修復古建築、完善標識系統等。一處高山流水景觀,一處石拱橋式的小橋流水景觀;休息亭臺、一座游泳池。